分析孔雀魚飼養和繁殖中的三個常見問題,新手養魚要知道

2021-02-18 魚兒你慢慢遊

前言:

今天我注意到,有很多魚友留言或是私信,諮詢我孔雀魚的飼養和繁殖問題,經過歸納,大致有以下幾個相對集中的問題:孔雀魚的公母區別?孔雀魚的繁殖需要注意什麼?為什麼一窩小孔雀魚長不大就死掉了?

下面,我在這裡談談我對這幾個問題的一點經驗,希望能幫到對這些問題存在疑惑的魚友們!

                                                                                                                                                                 

孔雀魚的公母怎麼區分?

其實,起初我覺得這個問題顯得有點幼稚,但是,細想之下,對於一些養魚小白來說確實也算是一個問題。這和自身了解有關,也和商家的售賣有關,不能全賴自己,因此,這問題也不能稱之為幼稚。                                                                                                                                                                 

孔雀魚外形上的區別很大,通常來說,公魚除了尾鰭更寬大、更飄逸、更豔麗外,包括身體部位也具有更多的花色,而孔雀魚的母魚相對來說雖然尾鰭也大一些,不過卻不是很鮮豔,很重要的一點是母魚的體色暗淡,多數沒有花紋。另外就是腹鰭的形狀判斷,很直觀,公魚腹鰭成管狀,而母魚則是扇形,這個我就不多解釋了。                                                                                                                                                                 

還有一點要說明:如果是沒有發色的孔雀魚小魚苗,那麼公母的判斷就幾乎沒有什麼對比,我們一般只能在發色之後才能準確判斷。如果哪位買魚的商家在發色之前就說給你成對撈小孔雀魚,那麼,多半是忽悠你的。

說回這個孔雀魚公母問題本身,有些新手也有可能被商家「騙」了,這和商家的售賣不無關係。曾經我遇到有朋友說他買的孔雀魚養了好幾個月都不生小魚,去他家裡一看,全部清一色的公魚,雖說養得肥碩漂亮,可是一條母魚都沒有,怎麼可能生小魚呢?

究其原因是商家說買回去肯定能生小魚,而缸裡撈的魚全是漂亮的公魚,據他本人說,缸裡全是這種魚。事實上,你去魚市看看,很多商家也是公魚母魚分開養著售賣,而漂亮的公魚總是賣得比母魚要好。假如真是不懂分辨的新手,多半買回一群「一順的」孔雀魚,那麼,你還是不知道公母,養得再好也肯定生不出小魚來。

孔雀魚的繁殖需要注意什麼?

孔雀魚的繁殖確實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來給大家順序分析一下。

配對才能繁殖,這是毫無疑問的。理論上,群居的的孔雀魚不是「一夫一妻」制,因此,同一個水體裡只要有公魚有母魚就能繁殖。(成年、魚和水都正常的情況下)

孔雀魚是卵胎生的小體型魚,也就是大魚直接生小魚。在孔雀魚的生產前,我們要確定是不是要生了?最好是提前將母魚與其它魚隔離開單獨待產和生產。

那麼,孔雀魚要生產了,我們需要怎麼做才能讓孔雀魚成功的大魚生小魚?實際上孔雀魚的生產並不難,難的是生產後小魚苗的成活率。

首先,你確定你家養的孔雀魚要生了?那麼你要確定母魚腹部有明顯的深色胎斑(有些玻璃體是粉色,但也是較深色,也會擴大),只有這樣情況的母魚才是即將生產的母魚。

孔雀魚孕母魚沒有必要刻意去做什麼,只要維持好平時飼養的環境和條件就行。當然,為了確保孕母魚體質,增加一些清潔的活魚食,比如絲蚯蚓等活食,增加營養也是應該的。

如果你不想你的孔雀魚生產出來的小魚轉瞬間就消失,那麼我強烈建議你單獨隔離孕母魚待產,生產小魚後同時把親魚和小魚苗隔離開。

為什麼一窩小孔雀魚長著長著就沒了?

前面我說過:孔雀魚的生產並不難,難的是生產後的成活率!很多魚友養孔雀魚的過程中生出很多小魚苗,卻很少養大到成年就沒了。孔雀魚的繁殖率高,成活率卻不高,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小孔雀魚長著長著沒了,這些小孔雀魚去哪裡了呢?

第一種情況:被大魚吃掉。孔雀魚是卵胎生小魚,生產後很快就能平遊起飛,而此時是相當脆弱的,如果旁邊有其它大一些的魚,哪怕是親魚自己也可能會吞食自己的魚寶寶,因此,你的孔雀魚小魚苗就極有可能是被其它魚吞食,所以,這也就是我說的隔離開的意義所在。當然,魚缸裡有密植水草會好一點,不過小魚苗損耗依然不可避免。

第二種情況:患疾病死亡。養孔雀魚的朋友,我相信幾乎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小孔雀魚長著長著尾巴縮起來,跟著很快就接二連三地死掉,這就是小孔雀魚患了一種寄生蟲病--針尾病。我前面有一篇文章專門講過針尾病。小孔雀魚的針尾病是「三代蟲」的寄生蟲病,最終導致孔雀魚小魚苗不能進食和遊動,最終導致孔雀魚小魚苗大量死亡的的嚴重後果。【闢謠!孔雀魚針尾病是寄生蟲病,了解針尾病的防治方法】

孔雀魚小魚苗的患病死亡,十之八九就是患上針尾病而死亡的。當然,還有其他可能的疾病原因,但是水質正常或是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幾乎不會因病而死。至於孔雀魚小魚苗其它的損耗,多數和水質波動、餵食不當等因素有關,包括先天不足的情況,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綜述:

孔雀魚的公母區分一點都不難,發色以後看外形就能區別,只不過新手小白需要在有對比的情況下才能明顯確認。

至於孔雀魚的繁殖,我們在確定有公有母的情況下,很輕鬆就能實現大魚生小魚的願望。我強烈建議魚友們提前隔離開孕母魚單獨飼養待產,同時增加營養,給孕母魚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直到生產完小魚苗幾天以後再合缸。

繁殖率不等於成活率!小孔雀魚長著長著就沒了,我只討論了「被吃掉」和「針尾病」兩種大概率的可能因素,畢竟孔雀魚小魚苗的成長是最需要格外注意的就這兩點,只要你能做到隔離和預防,就能夠大幅度提高成活率了。

總之,孔雀魚不難養,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養好的,特別是孔雀魚繁殖和小孔雀魚魚苗的成長,隔離和預防非常關鍵!

相關焦點

  • 孔雀魚的繁殖指導手冊 飼養孔雀魚必看!
    ,但孔雀魚是一種繁殖能力非常強的品種,所以飼養孔雀魚一定要注意孔雀魚的繁殖,小編整理了一些孔雀魚的繁殖相關信息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孔雀魚的繁殖周期在環境適合時,約每個月可以繁殖一次,且一胎的產量約在15到100隻小魚,而小魚在養殖3到5個月之後,又具有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  孔雀魚每月產仔一次,視雌魚大小,每次可產10-8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故有「百萬魚」之稱。
  • 孔雀魚怎麼繁殖
    孔雀魚屬於上手容易精通難的魚種,這主要是指孔雀魚在繁殖方面的突出點賦予了它無盡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那麼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孔雀魚怎麼繁殖?孔雀魚的壽命非常短暫,平均大概只有一年左右。孔雀魚的繁殖中的妙處恐怕就是品種改良了,在品種改良過程中,尾鰭的大小、顏色、模樣都是重點照顧的目標,在這些方面一定要選擇有特點、品相好的,當然孔雀魚本身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 孔雀魚越來越不好養,越好看的越容易死,難道是自己飼養有問題?
    大家好,我是養魚人!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更多觀賞魚知識孔雀魚可以說帶領了很多魚友邁出了飼養觀賞魚的第一步,在長久以來都是不少人推薦的可以作為新手魚去飼養的一種觀賞魚。在我的印象中孔雀魚也確實是很好飼養,但是近幾年來情況似乎變得和以往不大一樣了。
  • 為什麼低檔的孔雀魚比較容易飼養,而中高檔孔雀魚毛病就較多?
    事實上在我看來,像迷你鸚鵡魚、斑馬魚、雜鯛之類的,甚至於紅綠燈都比孔雀魚更容易飼養。還有就是,只要我們自己家裡繁殖的孔雀魚苗,它們再出現死亡的概率就很少了,除非是我們的投餵不及時或者水溫、水質沒有跟上。不過相對來講,通貨的孔雀魚在飼養難度上還是要比中、高檔的孔雀魚比較容易飼養的。
  • 孔雀魚繁殖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母子平安,直到小魚順利長大!
    養魚老道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經全部總結了,無非就是要提供適應它們的水體、水質、水溫和食物而已,到了正常的繁殖年齡,它們就會自然地生產了。再一個良好有序的生產循環,也是要靠很好的營養和食物以及水質、水溫的配合的,這些方面做不到位,就別問關於孔雀魚繁殖的問題了,問了也是多餘。
  • 孔雀魚飼養-答疑解惑篇
    (土黴素或呋喃唑酮)第二種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比較隱蔽了,通常在發病前不會有很明顯的症狀,並且會導致孔雀魚暴斃。這就是亞硝酸濃度。其實孔雀魚對於亞硝酸濃度的適應性在觀賞魚中屬於比較好的,也正是孔雀魚「好存活、易繁殖」的特點使得魚友對於孔雀魚飼養趨之若鶩。
  • 喜歡孔雀魚的人注意啦:孔雀魚繁殖必須這麼做
    孔雀魚,學名孔雀花鱂,原產於南美洲等地,後被引入亞洲,其性情溫和,繁殖能力超強,平時活潑好動,適合混養一些溫和的中小型熱帶魚。孔雀魚是熱帶魚中最普通,最為人們喜歡飼養的小魚,雄魚體長可達3cm,雌魚體長可達6cm ,雖然孔雀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但孔雀魚的平均壽命都比較短。下面,我們就孔雀魚的繁殖說說一些情況。
  • 孔雀魚飼養中魚缸的選擇
    "免費關注飼養任何魚都必須具備設備,這是毋庸置疑的,一般而言,除了以水草缸為主的設計可能會用到特殊尺寸的魚缸以外,通常以繁殖孔雀魚為目的的玩家們幾乎都有為數不少的缸子,比較常見的大概就是以一尺、一尺二、一尺三、一尺半、
  • 為什麼孔雀魚經常會爛身,真的沒有容易飼養的孔雀魚了嗎?
    這個現象不但是這位魚友,相信很多的養魚新手都會遇到,這些小型魚如果我們養順了,繁殖起來就一個勁的爆缸,就像我今年夏天飼養的那一批,但是如果一旦來家處理不好,它們就開始整缸整缸的患病甚至於死亡。二、買大肚子的雌魚回家迅速繁殖,自己從小魚苗養起也是個辦法要麼我們還有一種選擇,如果說我們有足夠的觀察力,是可以去直接購買大肚子雌魚的,看好哪個品種少量購買不要貪多,高密度飼養一定會出問題。估計到家一周之內它們就可繁殖,這也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
  • 最經典的孔雀魚飼養技巧
    因為孔雀魚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很多老玩家覺得孔雀魚飼養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對於新手而言,飼養孔雀魚卻並不簡單,那麼新手該如何飼養孔雀呢?下面就教教你,孔雀魚怎麼養才能保證不死。方法二:要有適當的PH值水中的酸鹼值對孔雀魚的影響相當大,那麼最適合孔雀魚的PH值是在PH6.5~PH7.5之間,所以在飼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好水中的酸鹼值
  • 新春開年巨獻:孔雀魚飼養全攻略,飼養孔雀魚所需知道的都在這
    水族店裡很常見的就是孔雀魚,可是剛開始養孔雀魚也有挺多問題的,趁著新年的好勢頭,來給大家聊聊孔雀魚的飼養心得吧。這可以算是我20年來養孔雀魚匯總的心得了。在分享飼養心得之前,我想跟大家說一個比飼養手法飼養心得更重的事,那就是孔雀魚的選擇。
  • 適合新手飼養的熱帶魚種類
    以下推薦的適合新手的熱帶魚種類是根據對環境的要求、購買容易程度以及價格三個要素進行綜合的評價後進行的推薦,對環境要求低、容易購買且便宜的熱帶魚比較適合新手飼養嘗試,試錯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如果你剛開始接觸水族觀賞魚,那麼下面這些觀賞魚品種非常適合你哦!
  • 孔雀魚的繁殖指導手冊!
    孔雀魚是一種繁殖能力非常強的品種,飼養孔雀魚一定要注意孔雀魚的繁殖。一、孔雀魚的繁殖周期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 告訴你正確的孔雀魚飼養方法
    孔雀魚作為熱帶魚中最常見的一種魚種,不僅擁有出眾的體型和超級豔麗的體色,而且其價格很便宜,所以備受廣大養魚愛好者的青睞和喜歡
  • 孔雀魚繁殖丨它竟然這樣做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賣魚勝」,選擇關注公眾號每天了解多一點水族趣聞、知識(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部分出處詳見水印)孔雀魚,屬花鱂科,為卵胎生魚類。孔雀魚外表靚麗,容易飼養是養魚新手入門的不二之選,雖然被定義為新手魚,但是孔雀魚屬於易於上手,難於精通的一類。
  • 新手養魚必備——迷你鸚鵡
    對於很多養魚新手來說,想養魚,但是又怕養不活。而且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魚兒能快速繁殖出小魚。
  • 朋友問你,新手養魚啥品種比較好?推薦這6種給他就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考驗一下我們是不是養魚達人,就來看看我們對這些新手養魚品種能不能認識得全面?如果身邊有朋友,打算開始養觀賞魚,你會不會能流利的把這些新手適合養的觀賞魚品種,介紹給他們呢?第一種孔雀魚孔雀魚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基本上不用說全國通用的新手觀賞魚標準。特點是能吃能喝,適應力比較強,生小魚還比較快。
  • 孔雀魚為什麼吃小魚?它們是真的無情,正確飼養方法是公母魚分養
    好久沒和大家聊孔雀魚了,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孔雀魚大魚吃魚苗的問題。大家肯定多少有疑惑:不是自己生的小魚嗎,幹嘛還自己吃掉,孔雀魚真是無情啊。其實這是孔雀魚這個物種演化而來的結果,包括瑪麗魚,米奇魚等其他卵胎生鱂魚都會有這樣的習性:吃魚苗。如果熟悉魚類的朋友都知道,大部分的魚類繁殖是以產卵的方式,而卵胎生這種魚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它們不是產卵,而是直接肚子裡蹦出小魚。
  • 孔雀魚的壽命
    關於孔雀魚的壽命問題很多魚友都在探討,並且出現了各種爭論各種辯駁,這都是大家熱愛孔雀魚的一種表現,那麼孔雀魚的壽命究竟如何,這基本上沒有什麼定論
  • 孔雀魚是怎麼交配的
    孔雀魚,屬花鱂科,為卵胎生魚類。孔雀魚外表靚麗,容易飼養是養魚新手入門的不二之選,雖然被定義為新手魚,但是孔雀魚屬於易於上手,難於精通的一類。孔雀魚的繁殖能力強,幼魚能很快進入成熟期,進行交配。那麼孔雀魚是怎麼交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