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進軍PC市場值不值?英特爾引發的產業「變色」

2021-02-24 李瀛寰

 

當所有人都認為PC行業是夕陽產業時,卻有華為和小米兩大重量級廠商「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

 

繼今年2月華為在巴塞隆納推出Matebook之後,7月28日,傳說已久的小米筆記本終於發布了。

 

這兩大企業進入全新的PC行業,必然有著深思熟慮。尤其是,與小米布局多種硬體的生態打法不同,華為進入PC市場之時,背後可能也有著當年任正非給剛推出的華為手機下達的指令——要贏利、要做大、要成功。對,這就是華為風格。

 

從市場分析來看,行業對2合1筆記本的前景看好。如IDC曾預計,2016年將是2合1、平板電腦快速發展的一年,出貨量同比漲幅將超過70%。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可以替代PC的智能辦公產品,因此PC市場仍然是一個規模高達萬億元的市場。

 

2合1、輕薄本筆記本電腦,正是新一代PC產品的發展方向,以戴爾為例,儘管在一片PC「跌跌」聲中,戴爾中國區的PC業務在去年9月時取得連續8個季度的增長。

 

戴爾中國消費及小型企業事業部全球副總裁王利軍給寰寰姐講過這樣一個真實事件:王利軍一個哥們兒的侄子要上大學,主動給孩子買了某品牌的遊戲本,但孩子卻說「想要外星人。」這哥們兒百度之後,才知道這是戴爾的產品,於是他來質問王利軍,「你們做了這款產品,你怎麼沒跟我講過?」王利軍回答他:「你又不是目標人群,沒必要讓你知道。你侄子主動要我們的外星人,這就對了。」

 

戴爾在產品上具有極客思維,所以精準地吸引了遊戲本消費群體,戴爾這兩年也開始在傳統銷售渠道之外開拓新的電商渠道,針對年輕人拓展更大的市場。可以說,戴爾的做法已經在引領傳統PC企業之先。不可否認,PC市場的幾大傳統玩家其實一直都在進行著PC產品的變革,但這一變革卻是潛流湧動式的。


所以,此刻當華為、小米以「外來者」身份開始衝擊PC行業時,引發的關注更加空前,這兩家企業發布PC產品時,都達到了自發的刷屏效應。

 

那麼,這就更讓人深思:華為和小米到底看中了PC行業的什麼機會?而他們進軍PC行業又將帶來哪些變革?

 

底層:晶片推動PC創新方向——輕薄化

 

產業革命必然先從底層開始,如果PC產品型態還是以往的粗大笨重,想必華為和小米也找不到切入這一市場的理由。

 

事實上,今天人們仍需要用PC來完成辦公、學習、遊戲、設計及其它任務。但如果PC產品本身沒有大的變化,為何要換筆記本?而華為的Matebook從外觀來看,已經可以放在大一點的隨身包包裡,就不必再單獨拿一個電腦包。

 

輕薄化其實是帶動PC變革的第一大因素,這一因素也將是很多人更換新筆記本的核心動力。這也是華為和小米看到的市場機遇。從整個市場來看,隨著USB Type C接口、Thunderbolt等新技術的普及,筆記本的「輕薄化」正在新的創新趨勢。

 

而實現這一輕薄化的根本原因其實是英特爾在晶片上的突破。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功耗更低、圖形圖像處理能力更強,不僅可以讓新一代2合1筆記本可以做到極致輕薄,更重要的是,英特爾還突破了傳統意義上輕薄本的概念。現在,大尺寸筆記本也可以很輕薄,輕薄本同樣可以擁有超長的續航能力、強大的性能,同樣可以玩遊戲,就如這次小米推出的筆記本產品。


 

可以說,今天的消費者對於PC的需求正變得越發苛刻,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已經在智能化、人性化、輕薄化等方面實現了全新突破。更重要的是,由英特爾提出的2合1設備的誕生之後,這一產品形態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而在處理器性能上,英特爾進一步升級,帶來了語音和指紋識別、快速充電技術等更多智慧型手機技術和功能的引入。

 

把語音、指紋識別等PC新能力去突出、放大,這不正是有著手機市場基礎的華為和小米們最擅長的事嗎?

 

所以,根本來看,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的全新突破,不僅是PC產品未來創新的機遇,更讓華為和小米也看到了這一變革下的新商機。

 

而華為和小米等新廠商的加入,無疑也將輕薄化2合1設備的市場進一步拓展和放大,引發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帶動這一市場的成長。也許他們未必會選擇華為和小米,但這一消費趨勢的成長,對PC市場向輕薄化方向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市場:聚焦細分領域才能顛覆傳統PC產業

 

小米筆記本發布後不久,小米還舉行了一次展示會,包括小米筆記本 Air 的拆機和幾個使用場景,分別包括手環解鎖,一機三屏和遊戲測試等環節。

 

從現場體驗來看,使用小米手環 2 的待機解鎖的確非常迅速,而應對主流的英雄聯盟和穿越火線等遊戲,小米筆記本 Air 13 的表現也都遊刃有餘。

 

事實上,小米筆記本的細分市場定位選得很精準。這與戴爾此前在PC增長領域非常吻合。這幾年間,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除了上班時間,回到家後基本不用開電腦了,手機可以處理一切。這就是今天的PC挑戰。

 

這一點與王利軍在分析戴爾PC市場成長時所說一致:商務和遊戲正是PC發展最快也最有前景的細分市場。結合這一發展趨勢,英特爾在推出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之時,已經在晶片層面開始著手於細分市場的變革推動。

 

比如,面對商用環境筆記本安全、可靠、高效、便攜等要求,英特爾在處理器性能、功能上不斷升級,這次小米筆記本之所以能有商用特質所需的超長續航,半秒喚醒,人臉登錄,無線投影技術等功能,這就是基於這一創新。

 

針對遊戲玩家,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則是提供了顛覆性的遊戲體驗。與平均使用時間五年的舊電腦相比,新一代處理器可以提升2.5倍的性能,以及30倍的圖形性能,為遊戲玩家帶來4K內容、3D實感等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和流暢的體驗。

 

可以說,基於PC市場在垂直細分領域的變化,而英特爾早已察覺到用戶的不同需求,開始在商務、遊戲為代表的PC垂直領域裡進行晶片層面的創新,當然,也包括對未來智能家居領域的能力突破。

 

如果說,商務本、遊戲本是戴爾等傳統PC企業已經發力的市場,但從未來來看,在未來的智能家居領域中,PC掌控的能力仍然是一個空白點。而這一市場又與智慧型手機緊密相連。

 

換言之,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針對細分市場的能力突破,自然也給了華為和小米進軍PC市場的核心動力——可以找到更大的市場發展潛力。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華為和小米進入之後,針對商務、遊戲以及智能家居等細分市場的突破,也將帶來PC產業的新顛覆和全新發展空間。

 

商業模式:PC生態創新才是物聯網未來

 

雖然都打的是生態模式,但樂視與小米的區別很大,樂視是圍繞內容做生態,而小米則是圍繞生活做生態。這也是小米推出小米筆記本 Air的根本原因。可以說,PC仍然是連接整個生態系統的個人計算中心。

 

雖然華為的生態布局不明顯,但華為路由器、盒子等多種終端的推出也是這一思路。更深來看,布局智能家居、而局未來物聯網之時,PC作為連接核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小米和華為的未來布局中,PC顯然已經成為重要一環,但反過來也可以看到的是,華為和小米在移動領域、在網際網路行業的積累,也將給傳統的PC產品研發模式、營銷模式帶來新的玩法。

 

比如,PC可以自動同步手機端照片到雲伺服器,自動更新手機系統等,甚至還能滲透到智能家居等。再聚焦到PC產業發展本身,新商業模式探索將對PC行業的新衝擊力。有著巨大影響力和消費者IP力的華為和小米加入PC陣營,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多了一個選擇,而對英特爾而言,則是一個探索PC行業未來發展模式的新機會。

 

如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夏樂蓓所稱,「英特爾和華為合作研發MateBook從一年前開始。」事實上,英特爾與華為、小米的聯手合作,英特爾早已開始謀篇布局,幫助企業形成完整的生態閉環。

 

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帶來的新性能、新商機之下,用網際網路打法用面向未來的探索走出物聯網時代的新發展模式。

 

華為、小米的加入,網際網路元素的融入加速了整個PC市場的更換周期,而未來PC還會帶來怎樣的驚喜,目前仍在進展中,但這更讓人期待。

 

總結:物聯網未來時代,也是計算的時代

 

新一代PC的定義正在顛覆傳統PC的形象。英特爾給出的未來PC新定義包括,不再依賴電腦電源,提高續航能力;身臨其境的遊戲體驗,有更高解析度、更細膩細節以及更快的幀數;刷臉登陸,無需記憶密碼;無需等待,一鍵開機。

 

其實不難看出的是,英特爾一直在推動PC產品層面的變革,而正是這一PC產品形態的改變,讓華為和小米找到了發展新商機,而這一商機也與他們在物聯網未來上的布局相輔相承。

 

從未來行業發展層面來看,華為和小米不會輕率進入一個新的產業,他們進軍PC行業的背後,可以折射出的是,大數據、生態為主的物聯網未來時代,也是計算的時代,PC將是連接的中心,華為和小米都在搶佔這一核心高地。

 

而從PC市場這一層面來看,第六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引發的PC革命,不僅給了華為和小米以市場新商機,也帶來PC行業的新衝擊和顛覆性發展思路。

 

就在小米發布其筆記本的當天,7月28日,在長虹的新品發布會上,長虹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郭德軒真誠地說了一句:電視行業因為樂視而重新變得有價值。三年前,當「電視唱衰論」盛行之時,新型網絡智能電視崛起盤活了整個電視市場。

 

也許今天華為和小米的2合1筆記本產品還稍嫌稚嫩,但也許三年後,聯想、戴爾和惠普也會感謝今天華為和小米對PC行業的新衝擊和帶來的全產業的關注度。當然,這也要取決於這兩者企業在2合1筆記本上的後續發展。

 

未來的物聯網、計算時代,英特爾的核心推動力量仍是這個行業變革的發動機。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博客、UC自媒體平臺、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蓋超過1000w人的Wemedia聯盟成員之一,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年、2015年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觀察大V。

轉載、合作請聯繫微信:wkd772856958 

相關焦點

  • 英特爾+華為:打造PC產業黃金新十年的野心
    其一是,華為染指PC,首先瞄準的並非傳統PC產品,而是合則筆電、分則平板的2合1筆記本,這種產品既可視為筆電的衍生,又可看作是平板的延伸。這種既具備筆電辦公屬性、又兼顧平板娛樂體驗的跨界產品,可以恰到好處地迎合當下的市場需求,為看似萎靡的PC產業帶來了一抹亮色,挖掘出了一個頗具潛力的利基市場。
  • 華為、小米殺入PC市場 何時能挑戰聯想惠普?
    ,出貨量連續數年處於下滑態勢,並被業界稱為「夕陽產業」。對於華為、小米進軍PC領域,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9月28日舉辦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表示,「PC市場明確進入到整合期,在他們進來之前,只有聯想、惠普、戴爾,加上蘋果這幾家是增長的,其他所有都在下降。我也很詫異,為什麼這兩家友商還要進來。」劉軍認為,小米和華為也非常策略性的進入PC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費領域,並選擇了一些具有高成長性的品類。
  • 無懼貿易戰,美科技大廠仍與中國交好;5G訂單排除華為用諾基亞?聯通:造謠者「居心不良」;小米為何要靠CC系列「娘化」進軍女性市場
    1.數碼論:小米為何要靠CC系列「娘化」進軍女性市場;集微網消息(文/數碼控),很難想像一向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居然會「娘化」發布一款「高價低配」(相對於小米以往的產品而言)的女性手機產品,這讓一些熟悉小米的人有些難以接受。
  • 小米破局PC市場,「關鍵先生」浮出水面
    自2016年7月發布小米筆記本Air以來,小米進軍筆記本電腦市場已有四年之久。2019年5月,RedmiBook 14發布,宣告紅米品牌涉足筆電產品領域。在小米官網的一級品類目錄中,筆記本與手機、電視、家電等並排顯示,可以看出小米對其的重視程度。
  • 小米借道黑鯊科技進軍遊戲手機市場,劉江峰加盟助陣?
    而去年11月,著名遊戲外設廠商雷蛇正式進軍遊戲手機市場,推出了一款遊戲手機Razer Phone ,雖然售價不菲,不過口碑似乎還可以。Razer Phone而除了雷蛇之外,本月初,努比亞(nubia)智慧型手機總經理倪飛和努比亞智慧型手機官微都宣布,旗下的遊戲手機正在計劃中。
  • 出師不利,華為小米的PC之路何去何從?
    應該說從消費者的口碑和市場銷售來看,達到了內部的預期。」至於今年的目標,他並沒有透露。同樣慘澹的還有同期發布的小米筆記本Air,僅銷出約50萬臺,平均下來每月的銷量只有幾萬臺。面對不斷被唱衰的PC行業,出師不利的手機廠商PC之路何去何從?
  • 與小米A1價格一致的榮耀9 Lite也進軍印度市場
    像iPhone X、三星Galaxy Note8和華為Mate 10 Pro這些都是在5000元以上的全面屏旗艦機。而華為方面也推出了性價比比較高的千元級全面屏手機榮耀9青春版,近日它已經正式進軍到了印度市場,巧合的是它與小米A1的價格竟然不相上下。
  • 2019入手華為P30Pro到底值不值?看完這些優缺點,或許不糾結了!
    ,基本上可以滿足大家對於極致拍照手機的需求了,也媲美入門單反的畫質,而餘承東也是包機讓媒體朋友去看發布會可謂是誠意到位,這個時候有人問小編,現在手機發展這麼快更新速度都趕不上降價的速度了,2019入手華為P30Pro到底值不值?
  • 華為榮耀進軍歐洲市場:能複製中國的成功嗎?
    榮耀進軍歐洲市場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英國《每日電訊報》最近刊文,談到了華為品牌榮耀在歐洲的發展,在中國華為智慧型手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華為、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手機在國際市場成功「圈粉」!
    編者按:近日IDC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去年全球手機銷量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小米、OPPO躋身全球品牌手機銷量前五之列。
  • 華為進軍商用PC:創新賦能助力產業升級
    深度布局商用PC領域,以智慧體驗賦能行業用戶、以創新發展助力產業升級,華為再次邁出重要一步。
  • 聞泰進軍筆電或顛覆傳統PC
    另一部分則以沃特沃德為代表,繼續走方案設計的老路,主要是中小客戶以及海外市場的品牌為主。 手機ODM龍頭效應凸顯,強者愈強對於中國手機ODM廠商而言,爭取華為、小米、聯想和魅族委外項目訂單將是ODM公司智能機出貨和利潤的保障,由於單項目出貨量大且對於ODM公司門檻要求高,目前只有聞泰、華勤、與德和龍旗等少數公司可以參與。
  • 英特爾冒冷汗,聯發科搶攻 PC 市場
    轉自臺灣精實新聞的消息,最新測試數據顯示,聯發科所推最新ARM架構晶片有潛力達到筆電甚至桌機效能,加上日前曾傳出聯發科找超微合作開發繪圖晶片,種種跡象暗示,聯發科目標直指英特爾
  • 【解讀】高通財報解讀:部分客戶轉華為 無懼蘋果自研基帶;英特爾:基帶業務只靠蘋果沒意思;英特爾:一直在向華為銷售產品
    高通方面表示,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與華為直接銷售上的損失很小,但隨著華為將重點轉向中國市場,市場份額一定程度受到華為「搶食」。中國客戶加速從4G向5G轉變,影響了本季度晶片業務營收。此外,FTC案以及美國地方法院的裁決並沒有影響現有許可協議。
  • 中國低價手機韓國市場售罄 華為小米搶佔韓國
     在被稱為「國外手機墳墓」的韓國手機市場,中國產手機紛紛登場。阿爾卡特IDOL CHAC屏幕大小為5英寸,存儲容量為16GB;前後攝像頭像素分別為130萬和800萬,最大優點是出庫價僅為28萬7100韓元(約合1550元人民幣),比韓國國內中低價手機還便宜。此外,大部分手機電商能提供最大15%的補貼,消費者實際購買價格幾乎為零。從去年9月底開始在韓國市場銷售的華為「X3」躋身LGU+中低價手機Top10。
  • 手機銷量斷崖式下滑,華為進軍新領域,布局萬億規模市場
    根據IDC數據,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手機銷量同比下降40%之多,而前三個季度華為手機銷量都是呈現增長趨勢。一上一下,可見,缺芯對華為手機的影響。短期來看,華為手機的晶片危機很難解除,而華為也及時地做出調整。通過最近幾個月華為的舉動可以看出,華為正在加速對智能汽車市場進行布局。
  • 第一季華為OV小米中國出貨恐降三成;華為2017分紅預測曝光:持100萬股能分300萬;三星李在鎔當庭獲釋;小米投資黑鯊遊戲手機
    1.第一季華為OV小米中國市場出貨恐降三成;2.全球智能機出貨創史上最大跌幅 「都怪中國市場大跌」;3.華為、英特爾和德國電信完成首個
  • 一周概念股:缺芯漲價或引發中小電子廠倒閉危機 車用雷射LiDAR市場一觸即發
    與晶片短缺引發產業鏈危機不同的是,華為發布自動駕駛系統,則有望帶動車用雷射LiDAR產業鏈發展。目前,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科技公司,都在以各種方式跑步進入這個市場,對雷射雷達產業進行「多維度」發力。今年以來,晶片缺貨之勢愈演愈烈,而在供應偏緊的形勢下,作為全球半導體的生產重鎮,中國臺灣地區因電廠停機導致全島大規模停電。
  • 小米、聯想、華為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究竟怎樣
    而這一次,小米的競爭對手們,已經不像幾年前在中國首次面對這個異類時那樣茫然。  很快,印度手機市場就會變成中國手機市場——但不僅僅是小米一家。  「這是小米在印度的大日子。我們刊登了第一份印刷廣告,小米手機 4 在《印度時報》頭版第一頁!」
  • 華為缺「芯」、小米崛起,2021年國內手機市場將走向何方?
    11月17日,華為發布聲明稱,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的深圳智信。隨著華為「缺芯」、榮耀採購晶片仍需時間,短期內國內手機行業格局發生改變,小米等開始搶佔華為被迫丟掉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