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說(speak up),是唯一能真正改善英文發音的辦法。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能頻繁和英語母語人士交流,但這也不意味著就沒有辦法改善口音了。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十條小建議(tips),希望有所幫助。
Listen to yourself. 聆聽自己的聲音。首先,最最重要的是,能聽出自己的發音和地道發音的差異。
所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聽不出自己的發音問題,糾正便是無從談起了。
Tip: 試著把你說的話錄下來並和英語為母語人士說得進行對比。
很多英語學習者語速太快,每每提出這個問題,就會有學生不解,「語速快有什麼不好呢?」
就速度本身而言,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在學習發音之初,是尤為需要注重準確的階段,過快的語速,含糊地過去了,容易掩蓋住發音不準,甚至錯誤等問題,因為太快了,根本聽不出啊。
Tip: 每天練習一些基本語言。從單音節開始,然後單詞,最後把幾個詞連在一起。
可能很多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不大會注意native speakers說話時的口型,甚至是舌頭的擺放位置,但也恰恰就是這些看似不那麼重要的細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發音的準確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th發音時要咬舌,你說「我覺得咬不咬無所謂吧,我說中國話從來都不咬舌,不也好好的。」ok,很簡單的方法,咬舌讀一遍,不咬舌讀一遍,對比聽聽是不是差別。
幾乎所有試過的學生,不管基礎如何,都會說,「的確是不一樣」。
正是因為中文中沒有咬舌咬唇或是其它「誇張」的口型變化,才導致我們無法用中文裡的音去對應英文中的音,這也就是為什麼並不建議大家用漢字標音來記憶發音。有些音是可以較為準確的標出的,但是,有相當比例的音則根本無法對應標註。
Tip: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抽出時間認真看看口型講解或視頻,熟悉那些口型。在開口之前,想一想如何發這個音,想像一下口型和臉部動作。
發音是個形體動作,是在教嘴巴新的發聲方法和移動肌肉的方式。
Tip: 每天集中訓練幾個音,認真體會氣流如何在唇齒之間流動,一指、兩指有多寬,擺好口型後動與不動的發音有何不同。這些過程很有必要,也會很有趣。
這一條和4、5是緊密相關的。感受差異的同時,用眼睛去觀察,視覺和聽覺上的差異,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
Tip: 站在鏡子前,看看發音時的嘴型、唇型和舌頭的位置。看看和發音視頻中的專業人士是不是一樣。
Copy the experts. 模仿母語人士的發音。學習很多東西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比如臨摹字帖、模仿畫作,又或者是小寶寶的牙牙學語,甚至很多歌手也都是模仿翻唱走紅之後,才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仔細聽!
Tip: 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電影,模仿你所聽到的,即使還不肯定他們說的到底是什麼,不要念字幕!!!要儘可能回憶聽到的音,這很重要。
發音問題遲遲不能解決,還有一個原因,因為我們害怕犯錯。
這或許跟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有關,不管是學習了多年英語的學生,還是工作了多年的各個行業的專業人士,一到開口說英語,就會變得緊張無措。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說,需要找外國老闆籤字(這件事每隔幾天就會重複上演一次)。秘書菇涼鼓勵了半天,她也在辦公室門口深呼吸了好多次,最終,還是選擇了找別人幫忙說出這句「請在這裡籤字」。而這句話恰恰是在我們之前的活動中進行過大量的練習,說爛熟於心是一點也不誇張,可是,就還是「於心」而已,到了嘴邊,就還是「開不了口」。
Tip: 創造一些對話情景,比如,第一次見面、在飯店點菜或是詢問方向,然後表演出對話內容。哪怕只有一個人,也沒關係,分飾角色。總之,別害羞!
Find a language buddy. 尋找語言練習夥伴。從旁觀者的角度,獲得反饋是非常重要的。
Tip: 找一個對提高英語同樣感興趣的朋友,打消積極性的不要,交換彼此的錄音,互相聽對方的發音,更容易發現問題,並從對方身上汲取優點,learn from each other。
好的發音,不僅要掌握單獨的音節,還要對intonation(聲音的升降調)和stress(重音)有較好的理解和把握。
Tip: 大聲念一些詩歌、演講、歌曲,集中練習單詞的重音和音調。
大部分人都喜歡唱歌,唱歌能讓人放鬆,並在唱的過程中記住一些詞,同時,可以改進語音和語調。
Tip: 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英文歌,並試著跟著唱,小範圍的給大家高歌一曲,然後逐步面向更多人,你會得到很多掌聲和鼓勵,鍛鍊聲線,還能增強勇氣和信心。
小翻譯邀您參與「打卡活動 | 3分鐘搞定英語口語」,猛戳連結,獲取詳情>>>打卡活動開營預告 | 3分鐘搞定英語口語
作為只有一個人的公眾號
「趣味英語醬」
始終堅持
新鮮實用有趣的英文原創乾貨分享
每周一至周五更新
英語,可以很有趣
感謝持續關注
感謝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