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重振這個曾經主導網際網路的行業巨頭,雅虎執行長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在任職期間做出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包括收購 20 多家企業和裁掉公司的營運長。
2012年7月16日 瑪麗莎·梅耶爾被任命為雅虎執行長
Google 高管梅耶爾成為了雅虎在五年內的第七任執行長,而她同時宣布自己還懷上了身孕。
2013 年 2 月 25 日 梅耶爾勒令員工回到辦公室
為努力重振這個曾佔行業主導地位的網際網路先驅企業,雅虎和它的執行長廢除了員工在家辦公的政策。這一動作被視為公司在危機狀態下的一個反應,並立即遭到了批評。
雅虎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無關(我們)對行業內在家工作這件事的看法。只是對目前的雅虎而言,這是一件正確的事。」
加利福尼亞州森尼韋爾,雅虎總部外。圖片來源:Justin Sullivan/
2013 年 3 月 25 日 收購 Summly
雅虎買下了由一名 17 歲英國高中生開發的新聞閱讀應用。收購價格據估計約為 3000 萬美元。
在只有 15 歲的時候,尼克·達洛伊西奧(Nick D'Aloisio)就開發了自己的新聞閱讀應用。
圖片來源:Nadine Rupp
2013 年 5 月 1 日 強化育兒假政策
公司將員工的育兒假長度翻了一番。這也算是修改在家工作政策而受到負面關注後,雅虎遞出的一根橄欖枝。
雅虎執行長梅耶爾曾表示,吸引人才對於扭轉公司境況至關重要。自從接管雅虎以來,梅耶爾提高了員工的多項福利待遇,包括配發智慧型手機、公司餐廳提供免費午餐等等。
在加入雅虎不久後,梅耶爾休了一個極其短暫的產假,這讓人懷疑該公司是否適合有孩子的人士工作。(圖片來源:Peter Kramer/NBC, 美聯社)
2013 年 5 月 19 日 雅虎以 11 億美元搶得 Tumblr
對該博客服務商發起的這筆交易,是近年來針對社交媒體最大的一筆收購,超過了2012 年 Facebook 買下 Instagram 所花的 10 億美元。
2013 年 7 月 雅虎重新成為線上流量之王
這是雅虎自 2011 年 5 月以來第一次重新拔得頭籌,它以微弱優勢打敗了包括YouTube 在內的 Google 旗下各網站,在眾多網際網路企業中得到了最高的月度訪客量。
2013 年 10 月 16 日 郵件服務改頭換面,引發眾怒
在梅耶爾的領導下,雅虎的郵件服務推出了第二次改版設計,卻在幾天內收到了成千上萬用戶對改動的不滿。網民還專門成立了幾個線上小組,主張雅虎收回改版。
曾擁有約 2.75 億用戶的雅虎郵箱一度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郵件服務,但後來被 Google 的 Gmail 和微軟的 Hotmail 趕超。
鑑於梅耶爾供職於 Google 期間曾部分負責 Gmail 業務,雅虎的用戶懷疑新的雅虎郵箱是模仿前者的拙劣之作。
2013 年 11 月 25 日 投資於名人
為進一步修復公司的受損業績和形象,梅耶爾聘用了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擔任雅虎的「全球主播」。該角色的任務很可能將包含招徠重量級新聞業界人士和拓展雅虎的新聞業務。
庫瑞克在談及邁耶爾時說:「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和(對事物的)感受力。」
凱蒂·庫瑞克(左)和梅耶爾在拉斯維加斯的國際電子消費展 (圖片來源:Robyn Beck/法新社)
2014 年 9 月 18 日 阿里巴巴上市令雅虎大發橫財
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籌得了近 218 億美元。雖然雅虎和它這位中國搭檔的關係時有起落,但作為該集團的長期股權持有者,它通過這次上市得到了近 83 億美元。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圖片來源:Vincent Yu/美聯社)
2015 年 1 月 27 日 宣布分拆阿里巴巴股份
梅耶爾宣布計劃剝離雅虎所持有的阿里巴巴 15%的股份,將其注入另一家獨立公司,目的則是避免交易稅費。雅虎的股東們為這一決定歡呼雀躍,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將直接獲得雅虎這項投資所有的剩餘利潤。10 年前這項投資的成本幾乎為零,而現在它的價值已經達到約 395 億美元。
阿里巴巴位於中國杭州的總部。(圖片來源:Aly Song/路透社)
2015 年 7 月 31 日 雅虎買下購物網站 Polyvore
Polyvore 由三位前雅虎工程師於 2007 年創立。通過對它的收購,雅虎獲得了在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的立足之地。而且該購物網站的廣告是和應用內其他內容融合在一起呈現的,符合雅虎把更多廣告轉為所謂原生廣告的戰略。
Polyvore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傑絲·李(Jess Lee)。圖片來源:Earl Wilson/《紐約時報》
2015 年 11 月 19 日 投資者呼籲雅虎繼續持有阿里巴巴股份和出售核心業務
著名的激進投資者、對衝基金 Starboard Value 敦促雅虎放棄分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轉而出售公司核心業務。
Starboard 認為,在美國國稅局拒絕為分拆阿里巴巴股份一事提供相關的稅務責任指導後,該行動的兩大緣由(避稅和增加股東受益)似乎都已經站不住腳了。
進取型對衝基金 Starboard Value 營運長傑弗裡·史密斯(Jeffrey Smith)。(圖片來源:Rick Wilking/路透社)
翻譯 熊貓譯社 Ariel Yang
題圖來源:newyorker.com
ps:想加入品途網有料、有趣的微信群,和行業專家一起互動,請在品途網公眾號回復「途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