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的美蘇爭霸中,雙方在水底的核力量也進行著你追我趕的競爭。蘇聯曾經製造了非常厲害的潛艇之王,但是最終卻遭受事故,長眠於海底。
新浪軍事7月5日報導了一組圖片,蓬萊海浪壓鰲頭,俄羅斯神秘深海核潛艇火災事故的背後有何秘密?在這組圖片中提到了蘇聯非常厲害的共青團員號核潛艇,這是蘇聯最先進的核潛艇之一。共青團員號核潛艇隸屬於685型M級攻擊核潛艇,耐壓艇體由鈦合金製造而成。
共青團員號核潛艇是原蘇聯海軍的第3代核潛艇,它的編號為K-278。它在1978年到1983年研發與製造,在1983年下水,1984年正式服役,西方將其稱為麥克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它的長度為120米,最大排水量5880噸,水下最大排水量達到8000噸,可以攜帶10枚魚雷,其中可以攜帶兩枚核魚雷。它的打擊範圍,覆蓋整個歐洲北部,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最大型的攻擊型核潛艇,令整個北歐都處於惶惶不安之中。
共青團員號核潛艇的耐壓殼是由鈦合金製成的,由於成本非常高,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會用鈦合金來製造核潛艇。但是蘇聯就用鈦合金來製造了這艘共青團員號核潛艇,它的最大下潛深度可達到1020米。人們給這艘核潛艇取了個一個外號,稱它為金子做成的魚。
蘇聯一直對核潛艇進行深度實驗,因為核潛艇淺深夠深的話,可以減少被反潛飛機發現的可能,而且鈦合金本身低磁性對於製造核潛艇更是非常適合。再加上水面艦艇的聲浪在深海會處於盲區,所以,如果潛艇的潛深夠深的話,水面艦艇也搜索不到。再加上它可以延緩螺旋槳空炮的出現,降低螺旋槳的噪聲。在遭遇深水炸彈攻擊的時候,在深水地區的核潛艇具備更多的機動時間,被炸彈命中的可能性更小。深水核潛艇可以擴大潛艇坐沉海底的範圍,通過反潛區的可能性更大。
用鈦合金製造的共青團員號裝備了非常獨特的反應堆:液態金屬反應堆,這種反應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反應堆,當時連美國都造不出來。這種反應堆使用液態金屬作為迴路的熱值媒介,因此,體積要小一些,功率密度也比老式的核反應堆要高的多。共青團員號只裝備了一座核反應堆,就使得這艘先進潛艇最高航速可以達到38節。
1989年4月7日11點02分,共青團員號潛艇返航到北海的挪威北部公海途中,電線短路突然起火,核裝置被迫關閉。雖然它浮出水面,全員搶救了一個多小時,但是最終還是沉入海底。艇上人員在潛艇沉沒前逃出潛艇,但最後卻因為茫茫大海上溫度太低,無一人生還。如今共青團員號核潛艇依然靜靜地躺在1685米深的海底,隨時會有核洩露發生,使北歐面臨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