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戰火熔爐》得失優劣之拙見

2021-01-20 惠衛文博社

志願軍某部四連火線代理連長趙和和他的手下的官兵們,不知何故,腳步匆匆:短短的13集,電視連續劇《戰火熔爐》就講完了四連官兵血戰抗美援朝戰場艱苦而卓絕的整個歷程;

這與現在央視頻道動輒便三十幾集、省級衛視甚至更長的慣常故事篇幅很不一樣,顯得有些突兀、來去匆匆,可能還有些疾跑之下的踉踉蹌蹌......

今(31日)晨,登錄PC網絡,細細品味了結尾的第13集;劇畢,片尾曲那悠揚、有些悲壯又有些傷感、意味深長的女生歌吟依然還縈繞在耳畔,從央視客戶端下來,關閉了電腦,呆坐在子夜無光漆黑的屋子裡,我的思緒久久無法平復,感到了太多的意猶未盡......

害怕自己可能會因為一時興起而不夠冷靜客觀、甚至言不由衷或詞不達意,所以我儘量調整著呼吸、力圖使加速「砰砰」的心跳恢復到正常的脈動;然後上床,讓睡眠去過濾、去剔除思想中混雜的非理性的泡沫和躁動——我相信,一覺醒後,再次喚醒後大腦的思維記憶才是最接近客觀理性的我最真實想法。

此時此刻,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時間積澱和儘可能的理性過濾,我把我對電視連續劇《戰火熔爐》得失優劣之拙見如實記錄下來,呈獻給大家:

竊以為,縱觀《戰火熔爐》全劇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請原諒敝人管窺蠡測、也許大致上如此,有兩得兩失、或曰兩優兩劣:

一得

如果敝人的相關文藝基礎認識沒有錯誤的話,竊以為,《戰》劇的編導們採用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意識流」和「大寫意」的表現手法,相較於以往以寫實主義為主的革命歷史題材的主旋律影視作品更加新穎,也比較成功:

i)「正敘」、「插敘」和「倒敘」相結合,不同的人物和場景交叉進行,時空跨度大、轉換快,善於用鏡頭表現人物、語言精煉不拖泥帶水,情節發展不沉悶。

ii)用「大寫意」的手法,通過四連一場場的戰鬥和簡單字幕,用短短的13集長見微知著地反映波瀾壯闊又慘烈艱苦的抗美援朝戰爭,可謂用心良苦。

二得

在戰場環境和戰鬥行動的刻畫和表現上,與以往的戰爭劇相比,更加專業、精道和有真正的「硝煙味」;可以看出,《戰》劇的編導們是下了很大的氣力的。

戰鬥的場景更加真實可信,猶如身臨其境之後,也使觀眾學習到了不少的軍事知識;其觀感完全迥異於過往「抗日神劇」中「徒手撕裂軍犬」、「遊擊支隊激戰數萬日寇大掃蕩」一類的貌似「勇猛」「過癮」、實則荒誕可悲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緒。

一失

《戰》劇僅僅用一個「四連」來表現「二戰」後全世界第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抗美援朝戰爭,無論是寬度和深度上都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局限:

i)全劇幾乎只反映了「四連」一個的不同戰鬥場景,而沒有其他連隊和炮兵——起碼是「營屬」或「團屬」——支援;竊以為,這與史實是不相符的:要知道,這是我們第一次遇到的現代立體化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和大口徑重炮;僅僅靠一個「四連」、而沒有友鄰部隊的協同、配合和支援,是完全不可能的。

ii)兩年又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我軍打的先是(1~5次戰役)「運動戰」,而後便是「陣地戰」(譬如最著名的歷經43天的「上甘嶺戰役」);但絕不是什麼「遊擊戰」。除了少數有限的小部隊敵後縱深偵察行動、如68軍楊育才小分隊「奇襲白虎團」戰鬥外,多是師級、軍級、甚至是兵團級的成建制大部隊作戰,而如《戰》劇中僅僅一個「四連」屢屢深入敵後或孤軍作戰是違背史實、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1950年11月,朝鮮戰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38軍特戰隊穿插敵後奇襲武陵橋經典戰鬥的小分隊由38軍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和113師偵察科長周文禮率領,小分隊共有323人,由38軍軍部偵察連、113師偵察連、兩個工兵排組成,還有13名朝鮮同志,醫務人員和英語翻譯,攜帶一部電臺,600公斤炸藥,每人攜帶4顆手榴彈和充足的彈藥。

最終,1950年11月26日7時30分,小分隊順利將武陵橋炸毀,武陵橋的爆炸奏響了抗美援朝戰場第二次戰役勝利的序曲。

第二次戰役勝利後,彭德懷司令員在志司的嘉獎電中補加上那句著名的「三十八軍萬歲!」

由此可見,抗美援朝戰爭中,穿插或滯留敵後的小分隊若要取得戰鬥勝利,竊以為,就離不開這樣幾個要素:

①任務明確,

②人員齊整,

③彈藥補給充裕,

④通訊聯絡暢通。

反觀《戰》劇中的「四連」:上述基本要素一個也不具備,偶爾一兩次戰鬥僥倖得手尚能算作是「命運垂青」使然,但屢屢取勝則就違背戰爭基本規律了。

二失

竊以為,《戰》劇的結尾第13集是一大敗筆、也沒有逃脫以往類似戰爭劇「虎頭蛇尾」的窠臼:

i)從已經解密和公開的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赴朝鮮半島進行抗美援朝作戰的原因和目的為:

①保家衛國:將已瀕臨中朝邊境虎視眈眈、「聯合國軍」趕回去,解除對我國安全構成的重大威脅;

②我們並不想公開與美國為敵,所以出國作戰的部隊以民間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為名稱;

③將停戰線牢牢固定在「三八線」,以保障我國足夠的安全戰略縱深、保住北朝鮮政權、保衛東亞(包括蘇聯遠東地區)的和平環境。

因此,竊以為,直白地說,抗美援朝戰爭的目的是地域面積、而不是為了幫助北朝鮮統一半島全境;所以,「消滅敵人」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為了以戰爭來逼迫美國和南韓回到談判桌前、維繫北朝鮮政權和我們中國的國家安全。

ii)《戰》劇前面12集的戰鬥已充分證明了作為一名職業軍人、趙和具有「四連」他人所沒有的機械化的協同戰鬥素養和相當的戰役、甚至戰略眼光;所以,在他的細緻分析下,從整個戰役大局出發,唐連長才毅然決定不惜犧牲全連官兵也要佔領火車站、炸毀軍列,從而遲滯了美軍的進攻;最終招來了精悍的美軍傘兵的死命追殺。

但是,既然後來幡然醒悟:美軍傘兵排的目的是為了佔領志願軍北撤的漢江渡口,那麼,作為有頭腦的指揮員趙和就應該明白,先與敵人到達渡口並固守就具有最高和最佳的戰役目標——如此,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而且還可以保衛渡口掩護大部隊撤退;而不是帶領著整體疲憊不堪、部分有傷在身的剩餘官兵去為了「給連長、指導員報仇」而與狀態、武器裝備和戰力都遠勝過己方的美軍傘兵冒險一戰。

同樣的道理,明明知道戰局對對方不利,志願軍都在北撤,美軍傘兵排只要依照命令佔領漢江渡口、就可以守株待兔地堵住乃至「圍殲」撤退的志願軍四連殘部了;那麼,為什麼美軍指揮官卻還要置軍令於不顧、非要在工事和防護都不好的野戰狀態下冒險伏擊或阻擊志願軍四連呢?難道他們不懂「困獸猶鬥」的道理嗎?

iii)既然要率領連隊剩餘的官兵要和美軍傘兵拼命,那麼,之前,那麼有頭腦、計算精準的趙和,為什麼:

①兵分兩路?並且非常荒唐的是,這一路有他(趙和)、代理指導員雨三灣和 一排長陳天放,集中了最強的戰力;

而另一路卻是以腿部負傷的老兵班長周念魚帶領著戰力殘損嚴重的一幫傷兵、戰力幾乎為零的男女文工團員——這不是純粹是以卵擊石、白白送死嗎?

作為指揮員、大家的生命依靠,趙和為什麼不按照我軍分兵狀態的慣常,分派雨三灣或陳天放帶領第二路戰士行動呢?

②作為熟悉美軍作戰特點、訓練有素的職業軍官,即使要尋找美傘兵拼命,也總得有所準備、避免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與敵人遭遇、被打個措手不及吧?很詭異的是,之前一向膽大心細、思維縝密的趙和,此時卻亂了陣腳:沒有派出尖兵搜索前進,而是大家排成正常行軍隊形、魚貫而行;結果被埋伏的美軍打了個冷不防......

五次戰役後,60軍180師飲恨漢江南岸的悲壯結局雄辯地告訴我們:

面對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遠勝於我們、且有空中飛機支援的優勢美軍,如果沒有:

①暢通及時且有效的通訊聯絡,

②友鄰部隊相互掩護、交錯有序地撤退,

③正確果斷的指揮決心;

而空有指戰員們一腔視死如歸、報效祖國的英勇決心和戰鬥意志,便是隊伍並沒有被打散的180師最後也是「全師戰死、被俘七 千多人,突圍倖存者不過二千左右人員,全師成建制的被殲滅」,更遑論區區幾十個人的殘缺四連了。所以,如果歷史上確有此事,那麼,趙和就是帶著手下的官兵去做毫無價值的集體自殺。

《戰》劇結局拍成這樣,真的是令人大惑不解、有失之前12集的水準。

相關焦點

  • 《戰火熔爐》熱播 曲吉飾演狙擊手致敬英雄
    近日,大型戰爭題材劇《戰火熔爐》正在熱播,央視八套黃金強檔每天兩集連播,優酷視頻同步上線。《戰火熔爐》是由敦淇、劉文武、王平任總製片人,董哲擔任編劇,韓三平監製,董哲、 鄭樺、張黎執導,付辛博、董琦、李感、曲吉、蘭海蒙等主演的抗美援朝戰爭劇。
  • 《戰火熔爐》央視熱播,痞子兵設定不討喜,抗美援朝劇變抗日神劇
    《戰火熔爐》首播後給觀眾的感覺是有誠意,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駕馭抗美援朝這個題材還是有些困難的。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戰火熔爐》首次啟用即時軍械裝甲,還原真實戰場狀態,著力刻畫戰爭戲份,把觀眾迅速帶入戰爭劇情中,這對於一部小成本網劇來說著實不易。
  • 戰火熔爐鍛造必勝信念
    《戰火熔爐》作為一部13集的戰爭題材劇集,創作者選取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的一個連隊為視角,以趙和、陳天放、雨三灣3位角色為視點展開敘事,呈現一段跌宕起伏的戰鬥故事。這使得趙和出場之初,面對實力遠勝於我軍的敵軍,表現出明顯的軟弱性。趙和一開始就認為「志願軍不可能戰勝美軍」,前兩集中甚至認為其所在連隊的一些行動「根本是去送死」。然而,幾場戰鬥後,戰友們靈活的打法、堅定的信念,證明美軍是可以被打敗的,趙和也逐漸融入到集體之中並扭轉之前的錯誤認識,確立必勝信心,並在戰鬥中充分發揮其熟悉美軍的特長,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革命軍人。
  • 備受好評的《戰火熔爐》,軍事細節豐富,網友:拍13集太短了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戰火熔爐》中出現的槍械裝備。莫辛納甘系列步槍《戰火熔爐》中出現的莫辛納甘步槍不止一種型號,在該片中初次入朝的志願軍部隊中有很多戰士使用的是莫辛納甘1930步槍,這款步槍是在蘇聯成立後,基於原先的莫辛納甘改進出的型號,簡化原先的六角形機匣,重新設計了觀瞄設備,這一型號的也是生產數量最多的莫辛納甘。
  • 《戰火熔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男主角的現代氣息過於濃厚了
    《戰火熔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男主角的現代氣息過於濃厚了怎麼評價電視劇《戰火熔爐》?從主旨角度看,《戰火熔爐》這部電視劇很好地闡明了:為什麼要出國作戰?出國作戰獲得積極戰果的話,對新中國有哪些積極影響?高層和志願軍指戰員為實現這個積極戰果,做了哪些工作部署?
  • 巴西電視連續劇《愛情與戰爭》登陸央視八套
    唯美的歷史畫卷——巴西電視連續劇《愛情與戰爭》46集巴西電視連續劇《愛情與戰爭》(又名《七女子》)將於7月下旬在央視八套的這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展開故事,將鏡頭聚焦巴西1835年爆發的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史稱「破衫漢戰爭」。
  • 《戰火熔爐》文戲、武戲配比合理,情節過癮,人物很有意思
    講真,這部《戰火熔爐》的確是小編撞上的,但是搭眼一看就撒不開了。最近趕上抗美援朝70周年,所以此類題材扎堆似地趕到了一塊。觀眾有眼福了,既可以得到愛國主義教育,又能夠感受到我們當前國力的強盛,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部《戰火熔爐》不知道後續劇情會如何,但是開始這兩集的劇情是相當炸燃而精彩的。前一天我看了《金剛川》,接著就看的這部《戰火熔爐》,竊以為後者比前者要好看得多。
  • 戰火熔爐大結局:趙和一人打掉美軍三輛坦克,歷史上有原型嗎
    《戰火熔爐》第六集中,四連奉命封鎖公路,穿插中發現美軍已佔領渡口。這部分美軍裝備有的坦克與裝甲車,火力強大。趙和不聽三灣勸告,暗中運動到路邊,在三灣和四連其他人員的掩護下消滅了一輛坦克中所有乘員,奪取了坦克的控制權。天放見狀,也衝上前來,進入坦克內部。幾經摸索,天放學會裝填彈藥彈藥與開炮。
  • 精品戰爭劇《戰火熔爐》,一部值得看上癮的中國英雄連
    《戰火熔爐》是由董哲、 那些自詡為文明之國的西方列強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在他們眼中彼時的中華民族不堪一擊,野蠻又虛弱。五十年後,侵略者捲土重來,在鴨綠江的對岸、在海峽的中央,肆無忌憚地嘲笑、窺視。而這一次擋住他們的,正是昔日眼中「野蠻又虛弱」的中華民族.《戰火熔爐》以獨特的視角刻畫了那一代人中平凡小人物的偉大付出與犧牲。
  • 強力推薦《戰火熔爐》,情節緊湊,多線分支,服裝道具都很良心
    強力推薦《戰火熔爐》,情節緊湊,多線分支,服裝道具都很良心《戰火熔爐》是近幾年最好看的電視劇,強力推薦的,CCTV網和CCTV影音都可以免費看。雖然剪輯稀碎,臺詞口型有問題,劇情特別趕,但瑕不掩瑜。10分滿分的話大概能給到9點5分。
  • 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視劇《戰火熔爐》觀後感
    沒想到這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戰火熔爐》真的吸引了我!儘管總共只有13集,儘管還沒有完全看完,我就急不可耐的將這部電視劇推薦給大家,因為我覺得無論從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拍攝水平、教育群眾各方面來講都是一部真正意義的優秀作品!首先,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本身就很少。記得我小時候看過的且記憶深刻的電影只有《上甘嶺》和《英雄兒女》這兩部!
  • 電視劇《戰火熔爐》打造英雄「四連」,導演揭秘幕後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近日,電視劇《戰火熔爐》在央視八套黃金檔和優酷開播。劇中塑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四連」這樣一個英雄團體,呈現了趙和、雨三灣、陳天放、唐大成、周念魚、楊栓柱、亮子這樣一批英雄群像。該劇導演、編劇董哲曾擔任《建黨偉業》及《建軍大業》的編劇之一。
  • 《裝臺》:一部完美的電視連續劇
    近期每晚都在看中央電視一臺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連續劇《裝臺》,更不敢錯過昨晚第33集的大結局。隨著劇情的結束,個人的思緒和感慨逐漸湧上心頭,不吐不快。這麼說吧,《裝臺》是我看到的今年以來、或者說是近幾年以來國產電視連續劇的完美之作。
  • 為什麼《戰火熔爐》是本年度最棒的國產戰爭片,《八佰》都比不上
    老周摘要:2020年即將過去,盤點本年度的國產戰爭片,毫無疑問,《戰火熔爐》技壓群雄,就連票房最高的《八佰》都比不上,那麼這部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戰爭片,到底好在哪裡?2020年即將過去,盤點本年度的國產戰爭片,毫無疑問,《戰火熔爐》技壓群雄,豆瓣評分高達8.7分——影迷都清楚,豆瓣評分超過8分基本上就是足以令人仰視的「神劇」了,當然是褒義的「神劇」。國產戰爭片幾乎很少能達到這樣的高分,就連年度票房最高、人氣最火的《八佰》,豆瓣評分也只有7.6分,整整差了一分。那麼這部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戰爭片,到底好在哪裡?
  • 抗美援朝好劇《戰火熔爐》中央電視臺頻道首播,優酷獨家播出!
    10/24日優酷放出一組《戰火熔爐》的海報,這部劇是一部抗美援朝的好劇該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眾志成城、不屈不撓保家衛國的故事,與此同時可以說是真實還原了當年抗美援朝的戰爭情現場,這部劇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一個流量小生出演,在大眾心中流量不等於演技,但是在現如今的娛樂圈只要有流量便是娘,演技什麼的早就被拋之腦後
  • 《戰火熔爐》,最好的抗美援朝劇
    《戰火熔爐》的主角是一位「解放戰士」,也就是轉化過來的國民黨士兵,他加入志願軍之前,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因為曾經在美國讀過書,曾經和美軍並肩作戰過,他甚至算得上一個「美粉」,認為美軍太過強大,不可戰勝。
  • 孟建柱與電視連續劇《湄公河大案》主創人員座談
    孟建柱與電視連續劇《湄公河大案》主創人員座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5 20:56 來源: 新華社 孟建柱與電視連續劇《湄公河大案》主創人員座談時指出  用一流的表達展現一流的故事 為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 約克動漫籤署動畫電視連續劇製作服務協議
    原標題:約克動漫籤署動畫電視連續劇製作服務協議   6月5日,新三板
  • 《戰火熔爐》為什麼四連初期還穿普通軍服?他們是從南方的部隊
    2021-01-01 08:33:55 來源: 劇有梗 舉報   看過《戰火熔爐
  • 高粱為什麼這樣紅——電視連續劇《紅高粱》簡析
    高粱為什麼這樣紅——電視連續劇《紅高粱》簡析作者:崔廣勳(山東)>2014年以來,電視連續劇《紅高粱》在多家衛視和電視臺輪流、反覆播放。8月7日立秋這天晚上,趁周末打開電視消遣一下,不想CCTV8(電視劇頻道)再次重播,且已播到五、六集的顛轎和高粱地「野合」的全劇高潮部分。筆者再也按捺不住,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把小文翻騰出來做了整合,權作遲到的抒懷。一部中篇小說,硬是讓金牌編劇趙冬苓和著名導演鄭曉龍生拉硬拽成了60萬字劇本的60集電視連續劇,你不得不佩服,這世上的確有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