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源區採風行——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六

2020-10-03 西北旅遊傳媒

漢江源區採風行

——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六


採集秦嶺江河之水,是2020「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專家學者和作家團隊的使命之一。9月29日下午1時,「丈量大秦嶺」車隊來到寧強縣漢源鎮,準備採集源自秦嶺的長江第一支流漢江源頭之水。

「丈量大秦嶺」採風團走進寧強漢江源

車隊沿高速由四川廣元進入陝西途中,隨著著名作家、秦嶺文化學者王若冰「前面的山脈就是秦嶺」的一句提示,已經在甘肅西秦嶺段日夜奔波近三天的「丈量大秦嶺」採風團隊欣然情不自禁打開車窗爭先恐後地拍攝南秦嶺的雄偉山勢,從活動籌備到啟動,所有人心中都裝滿了對秦嶺的一團熱火,而因為前日起鳳凰衛視再播由王若冰主撰稿的系列紀錄片《大秦嶺》,這團熱火也正在傳導向更多人。

「丈量大秦嶺」團隊受到寧強熱情歡迎

「丈量大秦嶺」團隊受到寧強熱情歡迎

下午2時許,車隊來到漢江源景區,寧強縣文旅局和景區運營方以熱情的羌族舞蹈歡迎「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採風團隊,並向團隊成員獻上了吉祥如意的「羌紅」,應當地之邀王若冰為景區揮毫書寫了「維天有漢」書法贈品。

著名作家王若冰向寧強題贈書法作品「維天有漢」

緊接著,「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採風團進入漢江源景區,考察這裡的生態環境,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民俗研究員易華、西安地圖出版社社長毛臘梅採集了漢江源水樣,地質、水文專家、西安地礦集團李方周、董天印採集了科研水樣。返回途中,著名地質專家王根寶指導大家認真進行了採水地技術參數檢驗檔案標記。隨團採訪的陝西電視臺西部電影頻道《千山萬水》欄目航拍記錄了整個過程。

「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採集漢江源頭之水

據地質水文專家介紹,漢江又名漢水,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流長1577km,流域面積15.9萬km2,陝西段平均流量245億m3/年,常與長江黃河淮河並列,合稱「江淮河漢」。

關於漢江源頭,通常有三源說,北源沮水、中源漾水、南源玉帶河。《辭海》1989年版,確定漢江源頭為玉帶河,玉帶河發源於陝西寧強縣曹家壩村,於勉縣銅錢壩入漢江,全長101.1km;漾水源出陝西省寧強縣北嶓冢山,東經勉縣為沔水,經褒城納褒水後始稱漢水,陝西省志以此源為正源;沮水發源於陝西留壩縣與鳳縣交界處的紫柏山南麓黃花坪,西南流入勉縣張家河,匯聚數條支流後,於新鋪壩匯入漢水,全長130km,因位於漾水北,歷史上稱漢水古北源,湖北省志以此源最長為正源。近幾十年,經專家多次踏勘論證,對於漢江源頭歸屬基本達成共識。2011年10月26日,在西安召開的長江水利委員會普查辦河源考證座談會上最終確定,漢江源頭為陝西省寧強縣的漢王山,即中源漾水源頭嶓冢山。

漢江源頭風光 馬建明攝

據已知資料,秦嶺有兩座嶓冢山,一座是天水嶓冢山,另一座在陝西寧強縣境內漢王山上。兩座嶓冢山都是漢水發源地,所不同的是寧強境內的嶓冢山是現在漢江發源地,天水嶓冢山是古漢水源頭。天水嶓冢山現水流流向嘉陵江,但從存在的階地堆積物判斷,階地形成時期水流指向與現代寧強漢王山(嶓冢山)水流流向相同,說明古時漢水源頭應相同。可能由於溯源侵蝕造成源頭襲奪,使現在漢水源頭南移。

「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在漢江源考察

漢江源頭原始資源保存完好,動植物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列入國家保護的珍惜植物有銀杏、天麻、紅豆杉、香樟等10多種,有豹、白鶴、黃鸝等飛禽走獸200多種,具有較高科學價值。

為了更好地向國人和華語圈普及秦嶺知識,2020「丈量大秦嶺」總策劃單位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還專門建立了本次「丈量大秦嶺」專家文庫。當天,文庫向公眾發布了王若冰所著《走讀漢江》長篇散文之《為什麼叫漢江》、董天印的《漢江源》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文|「丈量大秦嶺」新聞組、撰稿佔方 圖|除署名外均由「丈量大秦嶺」攝製組提供)

相關焦點

  • 新天水-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五:劍門關前話蜀道
    劍門關前話蜀道——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五文/「丈量大秦嶺」新聞組、周吉靈撰稿圖/除署名外均由「丈量大秦嶺」攝製組供圖9月28日下午「丈量大秦嶺」採風團離甘入川時經過的是雞鳴聞三省的四川青川縣姚渡鎮。姚渡交界陝甘川,與陝西寧強縣青木川和甘肅文縣碧口相接,也有「一腳踏三省」之說。遙望人稀山高的三省交界群山,秦嶺逶迤南向四川延伸,到廣元劍門關嘎然而止。
  • 中國有座「大秦嶺」——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一
    這就是秦嶺,地跨甘肅、四川、陝西、重慶、河南、湖北六省市,傲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以「探秘華夏祖脈、行走中央水塔、穿越中國南北、丈量秦嶺邊際、解讀秦嶺文化、科普秦嶺知識、採集秦嶺之水、倡導生態保護、宣傳秦嶺之美、推動旅遊發展、串聯秦嶺諸城、講好秦嶺故事」為使命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於2020年9月26日至10月7日盛大舉行。
  • 張騫墓前話絲路——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七
    張騫墓前話絲路——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七 離開寧強縣境內的漢江源,「丈量大秦嶺」團隊沿漢江在秦巴大山懷抱中的漢中盆地中心向東行進。 「丈量大秦嶺」採風團走進城固這一南一北的兩位秦嶺之子,憑藉堅強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和艱辛努力,把秦嶺及秦嶺山下的長安和洛陽與西方連接起來,完成了東西方兩個帝國的第一次對接和交流,大大地加快了世界文明與生產力的進步。這便是秦嶺對絲綢之路的貢獻之一。
  • 登上「天圓地方」——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十五
    10月5日上午,秦嶺主峰所在地天氣晴朗,而在前兩天,一則《太白山迎來今秋首場降雪》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也讓本次「丈量大秦嶺」登頂太白山多了幾分神秘和幾許期待。早上7:00起床,已經是「丈量大秦嶺」團隊的「生物鐘」。
  • 麥積山前的世界遺產對話——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二
    下午3時許,參與2020「丈量大秦嶺」的專家學者作家分別從西安和天水兩個集結地來到這裡匯聚,在完成特製「護照」蓋章之後,備受關注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正式從這裡啟程。「丈量大秦嶺」團隊走進天水麥積山風景區(程玲玲 攝)
  • 「丈量大秦嶺」|聯動山系之心
    「丈量大秦嶺」聯動山系之心——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十七 巍巍大秦嶺關聯著每一個中華兒女,決定著你的家鄉是地處「南方」或「北方」,但是對於秦嶺山系的「」團隊在甘肅境內穿越天水、定西、甘南、隴南秦嶺關聯4市,並從臨夏經過,甘肅交通廣播等媒體一路跟蹤報導。
  • 「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在天水啟動
    中國地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殿彬出席並講話,甘肅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王春生向「丈量大秦嶺」採風團授旗,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建傑宣布活動開幕。天水市政府副市長汪小娟致辭,西北旅遊協作區秘書長、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理事長王曉民介紹「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情況,河南省三門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三級調研員楊素芸代表大秦嶺沿線5省20市文旅部門宣讀《暢遊大秦嶺,共享華夏祖脈生態文化之美》倡議書,天水市文旅局副局長劉宗林介紹天水文化旅遊藝術節總體情況。
  • "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在天水啟動
    甘肅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王春生向"丈量大秦嶺"採風團授旗 程玲玲攝中國地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殿彬出席並講話,甘肅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王春生向"丈量大秦嶺"採風團授旗,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建傑宣布活動開幕,天水市政府副市長汪小娟致辭,西北旅遊協作區秘書長、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理事長王曉民介紹"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情況,河南省三門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三級調研員楊素芸代表大秦嶺沿線
  • 「丈量大秦嶺」活動9月27日啟動
    為了向世界講述秦嶺故事,一場聲勢浩大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活動將於9月27日「世界旅遊日」當天盛大啟動。據介紹,這場歷史上首次「丈量大秦嶺」活動由中國地名學會、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纂委員會主辦,西安地圖出版社等單位協辦。
  • 「丈量大秦嶺」主題活動將揭秘秦嶺山脈的文旅特質
    以「讓世界認識中國秦嶺」為主題、將於9月27日世界旅遊日啟動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活動,會逐一為大家揭秘。目前,這一活動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為向國人和世界講好秦嶺故事,長期致力於秦嶺旅遊推廣和文化傳播的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今年聯合國內眾多研究機構和各領域專家學者,先後啟動了《中國秦嶺遊》公眾圖書、《中國秦嶺遊手繪地圖》以及世界首座大山紀年史《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的編纂工作,9月27日,又將攜手中國地名學會等,開啟世界旅遊日「丈量大秦嶺」主題活動,通過萬裡自駕大穿越和融媒體系列大傳播
  • 「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和作家團抵達秦嶺主峰太白山旅遊區
    10月4日晚,「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和作家團抵達陝西秦嶺主峰太白山旅遊區,參加了在當地特別舉行的歡迎儀式後,開啟了「丈量大秦嶺」最後一站的採風活動,並舉辦了「人文與自然的體驗對話」。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是我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太白山景色奇麗,蔚為壯觀,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瞬息萬變的氣候特點,形成了「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一日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神奇景觀。
  • 丈量大秦嶺|用心用情體驗秦嶺的厚度和溫度
    用心用情體驗秦嶺的厚度和溫度——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十九作為歷史上首次舉行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全體參與「丈量大秦嶺」行動的專家學者和作家,懷著一顆對大自然為人類饋贈的大秦嶺的感恩之情,和對大秦嶺的敬仰之心,從行走準備、「
  • 「丈量大秦嶺」主題活動將採集「秦嶺之水」
    世界旅遊日「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活動執委會日前在天水召開會議,研究活動項目、行程安排和傳播事宜,沿途採集秦嶺山系江河之水將會成為解讀秦嶺人文地理、旅遊文化之外的又一大亮點。為了響應黨中央號召,保護好秦嶺生態,促進秦嶺文化旅遊共建共享,向國人和世界講好中國秦嶺故事,由中國地名學會、《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撰委員會主辦、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總策劃執行的世界旅遊日「丈量大秦嶺」
  • 丈量大秦嶺「金絲峽號」走進甘川陝
    丈量大秦嶺「金絲峽號」走進甘川陝 經過陝西西安集結、甘肅天水啟動、四川劍門關行走,9月29日中午,「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採風團抵達陝西漢中漢江源景區,採集源頭之水。本次行程中,裝飾精美的「金絲峽」號隨團車輛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丈量大秦嶺」車隊一路行走、交流,傳播秦嶺文化,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增輝秦嶺旅遊。
  • 「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活動將於世界旅遊日啟動
    秦嶺是我國的中央國家公園、文化祖脈和中央水塔,更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文化旅遊資源寶庫。據介紹,這場歷史上首次「丈量大秦嶺」活動由中國地名學會、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纂委員會主辦,西安地圖出版社等單位協辦。
  • 「丈量大秦嶺」行進路線圖確定
    2020世界旅遊日「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活動行進路線圖日前確定,總行程12天,將自駕穿越秦嶺山脈東西南北方位的陝西、甘肅為了響應中央號召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宣傳秦嶺文化特質、展示秦嶺山水風貌、科普秦嶺旅遊知識,經長期推動秦嶺文化傳播和旅遊推廣的陝西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倡議並策劃,由中國地名學會和《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委會主辦、西安地圖出版社等單位協辦,國內眾多領域專家、學者和媒體傳播界人士共同參與的世界旅遊日「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活動將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盛大舉行。
  • 丈量大秦嶺|「金絲峽號」走進甘川陝
    經過陝西西安集結、甘肅天水啟動、四川劍門關行走,9月29日中午,"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採風團抵達陝西漢中漢江源景區,採集源頭之水。本次行程中,裝飾精美的"金絲峽"號隨團車輛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丈量大秦嶺"車隊一路行走、交流,傳播秦嶺文化,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增輝秦嶺旅遊。
  • 「丈量大秦嶺」活動將經我省天水、定西、甘南、隴南
    為了向世界講述秦嶺故事,一場聲勢浩大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活動將於9月27日「世界旅遊日」當天盛大啟動。活動將由著名秦嶺文化學者、《走進大秦嶺》、《尋找大秦帝國》、《渭河傳》、《仰望太白山》、《走讀漢江》長篇專著作者、央視《大秦嶺》主撰稿王若冰領銜主團採風,中國地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殿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華以及眾多地理、地質、林草、文化、地名、旅遊等領域專家將以多種方式參與互動。
  • 向世界講述秦嶺故事:12天跨越5省20市行程1裡,丈量大秦嶺
    9月27日是世界旅遊日,一場名為「丈量大秦嶺」為主題的文化傳播活動,正式在甘肅省天水市啟幕。這場活動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天水市人民政府、中國地名學會等部門共同主辦。、解讀秦嶺的文化、科普秦嶺知識,並採集秦嶺之水,分別在不同文化地和水源地舉辦一系列活動。
  • 商洛·首屆秋染秦嶺紅葉季系列活動「一區三走廊」大V採風行,話題閱讀量突破4700萬
    悅賞商洛」商洛•首屆秋賞秦嶺紅葉季系列活動「一區三走廊」網絡大V體驗採風行正式啟動。在這裡盡情體驗「人在畫中遊」的自然之美,感受秦嶺江山景區秋天的詩情畫意。>採風行第二天(11月1日),網絡大V們實地走進「秦風楚韻旅遊體驗走廊」山陽縣漫川古鎮和「秦嶺山水風情休閒走廊」柞水牛背梁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