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面傳媒
來源:劉曉博說樓市
我們的「10年增長回顧之旅」,今天輪到山東省。此前先後分析過廣東、浙江和江蘇。
如果你沒有看到之前的分析,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查看:
廣東 江蘇 浙江
山東是中國GDP的第三大省、常住人口的第二大省,過去這些年先後經歷了「擠水分」、濟南合併萊蕪等重大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回顧2009年到2019年16個地級市的增長,有利於我們看懂趨勢。
上圖:濟南合併萊蕪之前的山東行政區劃圖。
仍然使用小學人數、資金總量這兩個「客觀指標」,以及「地方政府一般預算收入」、「GDP」這兩個「主觀指標」。
所謂客觀指標,是指沒有納入政績考核的、比較客觀、準確的指標。所謂主觀指標,是納入了政績考核的,可能失真的指標。
1、小學生人數
這個指標可以比較真實、客觀反映一個城市中長期的人口走勢(短期或許不準確)。
從上圖可以看出,過去10年全國小學生人數增長了4.9%,山東省增長了17.8%。山東是跑贏了全國的。
山東16個地市裡,有3個城市沒有公布2019年的最新數據,只能用2008年到2018年替代。增長最好的是,聊城、臨沂、棗莊和濟南,都接近或者超過了40%。但濟南在2019年初剛剛合併了萊蕪,所以佔了便宜。如果剔除萊蕪因素,其實濟南人口增長並不算很好。
青島小學生增長,也未能進入全省前三。至於GDP第三的煙臺,10年是基本持平的,說明人口競爭力一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山東的中部、濟南的旁邊竟然存在一個人口流失帶——東營、淄博、泰安和濱州。其中東營和泰安,人口流失還非常嚴重。是濟南抽血了嗎?或許是,但濟南增長也不算太好。
2、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
資金總量,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運行的結果,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匯聚資金的能力強弱,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它可以反映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過去10年裡,資金增長最好的是菏澤、臨沂、聊城,都偏內陸。增長比較慢的,是淄博、煙臺、棗莊。
至於濟南和青島兩個資金大市,增速都跑輸了全省、全國。其中濟南以微弱的優勢,在過去10年反超了青島。這當然是佔省會的便宜,以及合併萊蕪的便宜。
從資金增長看,山東比較發散,不像廣東那麼集中(集中在深圳都市圈)。
3、一般預算收入
在政府收入上,山東幾乎全面飄紅,有13個城市跑贏了全國水平。其中濟南、日照、德州增速位居前三,棗莊、威海、泰安位居最後。
4、GDP
過去10年的GDP增速,菏澤、濟南、青島位居前三,東營、棗莊、淄博最差。
這其實是去年擠水分之後的結果,在第四次經濟普查裡,山東大幅下調了GDP,其中排行榜下半區的城市,都是擠水分比較厲害的。這一番擠水分之後,山東只有菏澤一個城市跑贏了全國,跑贏全省的只有5個城市。山東經濟總量進一步向中心城市和標兵城市(菏澤)集中。
我們仍然以上述4個指標各佔25%的權重,統計綜合增長狀況。用每個城市在每個指標的名次簡單相加,得分最少的就是名次靠前的。
得出下面的表格:
可以看出,過去10年增長最好的山東城市是菏澤、臨沂、濟南;增長最差的3個城市分別是淄博、東營、棗莊。
看起來,濟南增長進入了前三。但如果剔除合併萊蕪的因素,應該在3名之外。青島綜合排名第七,煙臺第十。
10年的增長顯示,山東的確沒有形成明顯的增長中心,3個帶頭大哥的增長都不算理想。
而在東營、泰安、淄博、濱州出現的人口流失帶,也令人大感意外。其中東營,出現了收縮型城市的特徵,或者「東北化」的特徵,需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展望未來,山東要參與全國競爭,必須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全國性城市。否則,在企業、人才流動的版圖上,山東的形象是模糊的,競爭力也是偏弱的。
至於在山東買房子,我還是建議主要考慮濟南和青島。原因很簡單,濟南是省會城市,青島是計劃單列市,都是副省級城市,屬於「有權力」的城市。在中國,資金和發展機會都跟著權力走,所以這兩個城市匯聚資金也是山東最多的。
煙臺匯聚資金和GDP都是第三,是僅次於濟南和青島的選項。其他人口多、增長好的地級市,配套好、位置好的房子,也有長期抗通脹的能力,但都屬於跟漲型的。
展望未來,山東會首先強化濟南的地位。在國家戰略,青島或許暫時更重要一些。但時間的天平,將更多地站在濟南一邊。
至於明星地級市菏澤、臨沂,發展勢頭會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在省內的排位會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