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鄉村紀行」系列原創作品:行走在麗水的美麗鄉村,體會鄉村變遷,領略麗水鄉村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質樸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麗水,欣賞並珍惜它!
美麗麗水
坐標:
官埔垟村,隸屬龍泉市蘭巨鄉,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鳳陽山北麓,海拔600餘米,距市區21公裡,是國家4A級景區鳳陽山的必經之地,通景公路安豫線穿村而過。下轄官埔垟、粗坑、夏邊、沙田4個自然村,共6個村民小組,240戶,773人。
2012年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6年列入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為「麗水市美麗鄉村示範村」「麗水市農家樂特色村」。
「走村記」寫多了,便常常有熱心的朋友留言推薦一些美妙的去處。而「官埔垟」三個字,卻不約而同出現在好幾位網友的留言中。他們異口同聲的告訴我們,深秋之時,官埔垟村是必去的。
在去官埔垟的路上,青巒秀水,仿佛身處於色彩斑斕的油畫世界。一路上,那盤曲起落的山路,深藏大山的古村,清澈見底的溪流,就像一幅延綿不絕的捲軸,徐徐展開。
初春的時候開車在這條公路上駛過,滿目嫩綠,配上絲絲纏繞的雲霧,清新而養眼,仿佛一幅幅國畫。
初夏的時候在這條公路上也走過,除了滿山是深深淺淺的綠,還有一叢叢一簇簇紅的白的黃的山花,又如同一張張的水粉畫。
而在這樣有些蕭瑟的深秋,卻是意想不到的繽紛絢爛,色彩竟濃鬱如同油畫。
將這條從龍泉安仁至豫樟公路(簡稱「安豫線」)評為浙江省最美自駕公路真的一點也不為過。
安豫線是通往國家4A級景區龍泉山進山通道,全長約25公裡,全程均系盤山公路,非常適合自駕遊。沿路兩側分布著村莊、森林、溝壑,四季給了他們不同的顏色,終點處為「天然氧吧」龍泉山景區。
這是一條既合適自駕也非常適合自行車騎行的最美公路。
「碧水蕩輕波,紅葉灑山坡」是秋日裡最美的意境。我們沿著最美公路,伴著最美的溪流和山色,在目不暇接中來到官埔垟。
公路和溪流並行,穿村而過,公路兩邊大多是新建的三四層農家樓房,外立面鋪著齊整的瓷磚,完全是新農村的模樣。
一條名叫大賽溪的清澈溪流穿村而過。大賽溪上橫亙著一條建造於清乾隆年間的石橋——黃陂橋,小巧而古樸。立於橋上,溪水穿行其下, 譁譁的水聲間或伴著一兩聲鳥鳴,顯得村莊格外的安寧。
溪邊幾株不算特別高大的紅楓,色彩濃鬱,掛下來的枝條舒展茂盛,呈現出絢麗多姿的景觀。河床裡一個個碩大石頭被水流衝刷的光亮而圓潤,清亮的流水,載著紅紅的楓葉在石塊間穿梭,激起白亮亮的水花。
這樣美好的景致,不禁就想賴著不走了。擇一塊大巖石坐下,聽流水潺潺,一縷微風,掃過眉梢,也掃過楓林,紅葉從枝頭飄搖。
時光靜默如斯,只有風掠過樹葉沙沙聲響和溪水叮咚暢快地穿越山間。
然而,熱心的村民告訴我們,這裡並不是村裡最美的楓樹林,並帶我們登上一幢四層小樓的陽臺。整座村莊便都在眼前。
放眼望去,新樓房聳立在公路兩旁,老村卻隱蔽在山中,古樸的黃泥夯土老屋,以「凹」字型的平面布局為主,沿著溪流兩側依山而建,參差錯落,極富美感。
炊煙從屋頂上冉冉升起,慢慢飄蕩在村野上空,像一張巨大的薄薄的輕紗,緩緩隨風舒展著。 一派「土屋石牆青石橋,小橋流水有人家」的意境。
兩座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古民居——楊家大屋和張家大屋,坐落於村子的南邊。現在只剩下荒蕪空蕩的院落、斑駁剝落的牆基,卻仍可從精緻的門第、殘存的高牆中,窺探到當年大戶人家曾經擁有過的輝煌和富足。
長滿苔蘚的土牆石階路,風雨洗禮的木門板,路角的鳳仙、雞冠花,菜地裡一窪窪整齊的時蔬,都讓人有種時光流轉的錯覺。
村
蔚為壯觀的是村南偏東的那一片楓樹林。時下正是一年中最好時節,漫山楓樹紅透整個山崗。
樹林的前景是殘牆與農舍,後面則是綿延的青山,太陽躲藏在雲層之上卻不時探出頭來,陽光時隱時現,炊煙似霧瀰漫在瓦屋、楓林中,就如被揮灑了一道道紅的、黃的顏料,時而漸變時而成片,像巴比松油畫,色彩分明與綺麗,透露著靈動俊秀。
楓樹林
官埔垟村初建於明代。村莊坐落在鳳陽山北麓,依山傍水。古時候,龍泉通往慶元官道從這裡經過,設有郵驛,村邊築起一座亭子供過往的官員歇息。當地人稱亭子為「官埔」,再加上本地人常用「垟」字取地名,這裡便逐漸被稱為「官埔垟」。
至今,村內還保存著20餘處歷史文化遺蹟,有大明萬曆年間的大禹王廟,清乾隆三十六年的金釵山廟、黃陂坡,還有見證明王朝鎮壓礦工,明嘉靖四十五年刻畫的摩崖石刻,以及古棧道、古官郵、古銀礦洞等遺蹟,無不展示著官埔垟村豐富的文化內涵。而這裡,在2012年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據龍泉縣誌記載,官埔垟古時曾有大規模礦產開採,明代官員為了禁止「強賊」私自採礦而設了一道禁令。《縣誌》記錄:「欽差總監軍門示:訪得流劫婺源某某強賊,貽害三省非一日矣,已經題奏,欽依調兵剿來,將各山礦場嚴加禁外,今後敢有違禁潛入挖掘者,經過地方保甲等拿解,如人眾,即報官發兵追剿,若容隱接濟者,地方保甲等軍法一體重究,故示。」落款為「嘉靖四十五年三月」。
此「禁採令」現今尚存,是一塊摩崖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一代又一代官埔垟村民的保護下,這片30多畝的古樹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間共有樹種50多個,古樹100餘株,以楓香、苦櫧、甜櫧、柳杉為主,大部分樹齡在350年以上,20餘株胸徑超過1米,其中最大一株柳杉直徑1.72米,高約30米。
一直以來,村民們將這片樹林視為風水林,不能隨意侵犯,隨意轉栽,樹木長勢蔚為壯觀,幾百年來,這裡沒有砍過一棵樹。
這不僅是一道風景線,其實也是保護一個村莊的綠色屏障,具有防風擋沙、鞏固地基、保持水土、抵禦雷擊等的作用。
小橋、流水、人家、老樹,鋪滿紅葉的小路……
依然古樸的村寨,在時光的醞釀下,散發著特殊的韻味……
樸素又濃鬱的畫面,凝固在記憶裡,卻鮮活在生活中……
原標題:《麗水鄉村紀行|官埔垟,一幅潑了濃墨的山村風情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