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IBM,安翰醫療膠囊機器人能否練就火眼金睛?

2021-01-13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4月20日消息,IBM與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戰略籤約發布儀式。雙方共同宣布將在膠囊內窺鏡醫療影像領域展開合作,旨在探索將IBM在認知影像領域的技術用於提升消化道疾病早期精準篩查的可行性。

膠囊胃鏡

中國是胃癌高發的國家,發病率位居全球首位。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的研究表明,四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為5%,而一期胃癌的這一數字則可超過80%(截止2011研究數據)。可見,胃癌的早期篩查對於治療至關重要。

胃癌的早期表現非常不易察覺,一開始可能僅僅是胃黏膜的顏色發生了微小的變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術無法洞察到如此細小的變化,但如果使用電子胃鏡(就是人們常說的胃鏡)結合肉眼觀察及病理學分析,醫生就可以對早期胃癌、癌前病變做出準確判斷。

雖然沒有做過胃鏡,但雷鋒網編輯早有耳聞,這是一項很多人談之色變的檢查項目。因為是侵入式的檢查,疼痛、噁心等感覺伴隨整個檢查過程,「口水流了一袋子」,「唾液腺被掏空」 等吐槽不絕於耳。這讓胃有損傷,本應做胃鏡檢查的人望而卻步。

終於,膠囊胃鏡應運而生。上世紀80年代,世界上第一顆膠囊內鏡的技術始於以色列國防部智能飛彈上的遙控攝像裝置。2001年,以色列的Given Imaging公司生產了名為M2A的膠囊式內窺鏡,並應用至臨床,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但是由於胃腔巨大的容積,臨床上使用被動式的膠囊內鏡根本無法對胃部進行完整地觀察。安翰醫療使用的技術是用體外控制的磁場對膠囊內鏡進行主動控制,也就是所謂 「磁控膠囊胃鏡(MCE)」。

據悉該檢查系統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膠囊內窺鏡

體外磁控系統

便攜記錄器

一臺進行實時顯示和控制的電腦工作站

據安翰提供的相關技術參數,膠囊胃鏡的大小為27×11.8mm,內含磁感應單元。開啟工作後,以2張/秒的速度進行圖像採集。膠囊胃鏡中含有一顆CMOS圖像傳感器,攝像頭的視角為140°±10%,景深為0-30mm。傳感器的LED曝光時間和信號增益是根據胃內情況進行自動變焦和自動曝光補償,以保證圖片清晰可靠。體外磁控系統利用一個C型機械臂提供一個五個自由度的控制磁場:兩個旋轉自由度和三個平移自由度。膠囊胃鏡有兩種控制模式:手動模式或者系統自動控制模式。

MCE系統使用了體外系統提供的永磁場對膠囊胃鏡進行控制,實現了非侵入式的胃部檢查。2013年,MCE系統由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

目前面臨的困難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的廖專教授表示:

中國人的消化道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尤其是食管、胃、結腸發病率很高,而且絕大多數是晚期病人,因為很多人不願意做胃鏡檢查。日本要求40歲以上的人每兩年需要做的一次胃鏡,美國是50歲以上定期做胃鏡,醫保報銷。中國也應該這樣做,但是中國有14億人,符合條件的人群至少有1億。而目前每個消化科醫生平均每年能做兩千次胃鏡,我們國家這方面的醫生有兩萬六千人,資源和需求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不僅如此,膠囊胃鏡雖然解決了傳統胃鏡檢查體驗差的問題,但是做一次消化道的胃鏡檢查,會產生的大約兩萬幅影像,給醫生帶來了數據處理和實現精準化分析等新的挑戰。

 廖專教授在發布會上告訴媒體:

醫生一般看一個病人的片子需要半個小時左右,我一天看五六個已經很多了。

可以計算,一旦我國也普及定期胃鏡檢查,需要醫生處理的胃鏡影像數量將達到萬億級別,這些海量的影像數據很難通過人工閱讀的方式快速診斷。所以安翰希望 IBM的認知影像技術能為其破解此難題提供鑰匙。

練就火眼金睛?

關於本次IBM的認知影像技術與安翰醫療膠囊胃鏡的結合,雷鋒網認為廖專教授在現場的一個比喻比較貼切:

膠囊胃鏡就像孫悟空一樣有很多法力,一個是72變,把傳統的插入式龐大的胃鏡變成小小的內鏡;第二個是筋鬥雲,醫生已經可以控制膠囊胃鏡在胃裡的旋轉平移了;第三個是火眼金睛,希望通過IBM的認知技術,幫助醫生快速的閱片。

近年來,人工智慧與醫療方面結合的進展突飛猛進,拿IBM來說,2006年 IBM 開始研發人工智慧 Watson,並在2011年2月的《危險地帶》智力搶答遊戲中一戰成名。2011年8月 Watson 開始應用於醫療,2012年 Watson Health通過了相當於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評定標準的考試。在腫瘤治療方面,Watson已收錄了腫瘤學研究領域的42種醫學期刊、臨床試驗的60多萬條醫療證據和200萬頁文本資料,還能夠在幾秒之內篩選數十年癌症治療歷史中的150萬份患者記錄,包括病歷和患者治療結果,並為醫生提供可供選擇的循證治療方案。到2016年初,IBM 正式宣布轉型成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和雲平臺公司,並於同年8月將watson引入中國。

此次,IBM中國研究院與安翰的早期研究合作項目,旨在通過智能病灶檢測技術幫助安翰處理每年產生的數十億幅影像,提高疾病篩查的精準性和可行性。而對於IBM來說,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對媒體表示:

IBM致力於在此領域(影像認知)繼續深耕,幫助應對大數據時代醫生正面臨的醫學影像『信息爆炸』的問題,並加強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決策鏈中的應用。IBM的目標是通過提供認知醫療技術為科研和臨床醫生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醫療決策支持,為大眾提供更科學有效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我們也將積極與合作夥伴協作創新,探索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創造精準醫療新的可能性。

關於本次戰略合作的意義,安翰醫療董事長吉朋松表示:

IBM在影像認知分析的技術與安翰智能膠囊內窺鏡機器人影像診斷平臺的結合探索,旨在幫助醫生在消化道領域更快捷、準確地做出診斷。如成功或可為醫療資源緊缺的基層醫院、社區醫院等提供『醫學專業技術+信息科技智能輔助診斷』,開啟精準醫療新時代。

關於醫療數據的保存問題,IBM中國研究院認知醫療研究總監謝國彤在會後告訴雷鋒網,本次和安翰醫療的合作為IBM將認知技術輸出,數據將留在安翰,並不會接入watson。

參考資料:

Liao Z, Hou X, Lin-Hu E-Q, Sheng J-Q, Ge Z-Z, Jiang B, Hou X-H, Liu J-Y, Li Z, Zhao X-J, Li N, Gao Y-J, Zhang Y, Zhou J-Q, Wang X-Y, Liu J, Xie X-P, Yang C-M, Liu H-L, Sun X-T, Zou W-B, Li Z-S, Accuracy of 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in Detection of Gastric Disease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6), doi: 10.1016/j.cgh.2016.05.013.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私募通數據日報:安翰醫療獲6家投資機構1億美元融資;湖畔山南旗下...
    5.飛醫網獲4000萬元A輪融資8月15日消息,醫療供應鏈平臺「飛醫網」宣布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醫療IT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京頤股份」和國內某知名醫療領域投資人。飛醫網成立於2016年,以「雲+端」、「院內+院外」的方式搭建「N+1+N」模式的供應鏈管理雲平臺,為醫院、供應商以及第三方機構提供雲端高效協同、管控合規的採供存用一體化服務,推動醫療物資管理的精細化升級和數位化轉型。
  • 一顆膠囊就搞定,像喝感冒藥一樣吞下去就能查胃病?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安翰磁控膠囊胃鏡」,一種不需要麻醉,沒有任何痛苦的胃鏡,作為我國的一項自主創新技術,連外交部都向世界推薦了這款產品!   如今,這顆「小膠囊」是越來越受歡迎了,小兆我自己也屯了一顆……
  • 吞顆膠囊就能做胃鏡!原來是個一次性「機器人」
    ,躺15分鐘就可以輕輕鬆鬆做胃鏡檢查,全程無痛、無創、無麻醉,不用再忍受插管胃鏡的痛苦,這種膠囊其實是一個一次性使用的機器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膠囊內鏡室張潔醫生說,「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不疼不代表胃沒有問題,胃部出現了不適也不一定是很嚴重的病,要以檢查結果為準。」 胃癌發展到中晚期治療,不但會消耗大量醫療資源,患者生存時間也不長。若是能把治療埠前移,在胃部無症狀期就做好篩查,患者的獲益將會更大,胃癌早期發現術後5年生存率超過90%。
  • 吞下膠囊機器人 腸胃檢查不再難受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接受線上+線下醫療諮詢、治療模式。在治療胃病方面,5G智能零感知膠囊機器人胃鏡診療系統的出現,讓大家看到了兩者間更好的結合模式。   9月3日,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組織了2020線上智博會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媒體探營活動。
  • 無痛完成胃鏡檢查 上交會開幕「膠囊醫生」閃亮登場
    東方網4月25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昨天,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交會)開幕,包括膠囊醫生、城市植物新品種、4G互動機器人等一大批新技術亮相,為改善市民生活出謀劃策。    在上海城投環境展館,一個老港垃圾填埋場超大模型亮相。除了1-4期填埋基地外,15.3平方公裡內首次劃出了郊野公園、太陽能發電站等區域。
  • 神奇的膠囊機器人
    神奇的膠囊機器人文/芒果君爺爺七月流火,酷暑難當。炎炎夏日,太太上腹隱隱不適,那種不易準確敘述的難受,人們多以不適來定義。「不適」是內科學術語,亦就是不舒服。試想,軀體時刻飽受不可名狀的痛苦纏繞,且隨不適孿生的絲絲憂慮飄忽在心,於此雙重夾擊,太太的心緒略顯落寂。
  •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助力消化道健康管理新模式
    智能化移動醫療檢查車將健康管理送到基層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 作為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展示了其在胃部健康管理方面的優勢,及融合5G與AI技術所創新的消化道健康管理新模式。
  •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微型膠囊機器人可用於體內藥物釋放!
    導讀近期,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DGIST-ETH)微型機器人研究中心領導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微型膠囊機器人,它可以封裝細胞和藥物,並將其釋放到人體的目標部位。,特別是在高技術的微型醫療機器人領域。
  • [都市零距離]市民觀察團「火眼金睛」 「金剛山」能否過關?
    [都市零距離]市民觀察團「火眼金睛」 「金剛山」能否過關? 市民觀察團「火眼金睛」,「金剛山」能否過關?
  • 10餘年紮根邊防檢查執勤一線 他如何練就 「火眼金睛」守國門
    西藏自治區吉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梁詠:「火眼金睛」守國門梁詠是吉隆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副隊長,工作中,他勤於思索,勇於創新,因表現突出、成績斐然,先後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憑藉著10餘年的查驗經驗,他練就了一雙準確識別不法分子和違禁品的「火眼金睛」。2019年的「十一」國慶節期間,梁詠在口岸執勤,迎面走來一位尼泊爾籍中年男子,梁詠注意到這名旅客走路姿勢有些奇怪,起初,他本以為這位旅客腿腳不便,當他準備對這名旅客的行李進行開箱查驗時,發現旅客異常緊張,回答問題支支吾吾。
  • 巡線人丨練就「火眼金睛」做線路安全運行守護者
    而有著多年線路巡視經驗的彭曉華、彭修信早就練就了「火眼金睛」,是線路安全運行的守護者。
  • 神奇的「藥丸」 膠囊機器人幫你實現無痛胃鏡檢查
    據了解,重慶是中國膠囊內鏡的發源地,金山科技則是中國第一家研發出膠囊內鏡的公司。該公司更是在2010年研製出全球第一個磁控膠囊內鏡,可以控制膠囊在體內的姿態。一粒小藥丸卻裝下一個「機器人醫生」一說起胃鏡檢查,通常伴隨的詞語便是:難受、噁心、遭罪……這也是大多數做過胃鏡的人不願意再做的原因,更使得沒有做過的人對其敬而遠之。相較於傳統的插管式胃鏡檢查,現在患者只需要服用一粒「小藥丸」,便可進行無痛胃鏡檢查。
  • CCF-GAIR AI醫療論壇:翻越醫療行業的三座大山丨CCF-GAIR 2019
    2019年7月12-14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承辦的第四屆CCF-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將開設「AI醫療」專場,以「後深度學習時代的醫療變局」為主題,設立「醫學影像AI」、「醫療大數據」、「醫療機器人」三大環節,分別邀請三大領域的頂尖專家,向海內外業內人傳播未來人工智慧醫療的技術理念、產品邏輯和商業方法論。
  • 長途站安檢員練就火眼金睛 每天過目上萬行李
    原標題:每天「過目」上萬件行李包    每天的工作幾乎坐著就可以完成,這樣一份看起來很「美」的工作,交運集團青島長途汽車站的張欣已經幹了3年,從「兩眼一抹黑」完全看不懂監視器到如今練就的「火眼金睛」,
  • 荔枝軍事特別報導:海洋島上氣象兵練就「火眼金睛」
    可事實上,您一定想不到,在氣象學裡,僅雲的分類就達到了29種,而在北海艦隊的這個氣象觀測站裡,可以說每名戰士都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們通過目測就能夠知道天氣、雲層的情況是怎樣的了。   李彬,是海洋島氣象觀測站觀測班班長,已經在觀測站裡駐守了十年,長期的堅守讓他練就了這項特殊的技能,用他的話說,只需要幾秒鐘的肉眼觀測,就能確定天空中雲的種類以及能見度等情況。
  • 刺激戰場:被「機器人」陰死?分辨真假機器人,不再被「釣魚」!
    前幾天小編寫了一篇召喚機器人的文章(《刺激戰場:隱藏BUG召喚機器人,學會不用搜裝備,坐等收快遞!》),在底下的評論裡很多網友討論了關於和機器人不得不說的故事。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維護刺激戰場的和平,讓無辜的玩家不再被假機器人坑害,小編教大家幾招如何分辨真假機器人,讓大家都擁有一雙看穿假象的火眼金睛!一.看行動一般玩家走路的時候都是不老實的!時不時的蹲起跳躍,動不動就拐個彎開個鏡,這也是小編之前一直強調的戰場好習慣,能夠避免被不知道哪裡陰著的98K一槍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