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又雙叒叕要上央視啦!
這次是我們獨具韻味的龍川~
就在今晚(9月21日23:26)
CCTV10—央視科教頻道
《中國影像方志》欄目
將播出廣東卷龍川篇
預告片搶先看
千年古縣 群龍潛躍
1996年,河源市東江畔的一處建築工地上,一窩恐龍蛋化石被意外發現。此後,更多深埋地下的奧秘重見天日。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數目浩瀚,譜系齊全,留存完整,令世人矚目。
傳說,上古三皇五帝時代,龍川一帶河水四溢、民不聊生。黃帝命龍王之子穿地八百八十八裡,使橫流歸於溝壑,成為東江,東江之畔的這方水土也被命名為龍川。
古老祠堂 傳統文化綿延不絕
始建於秦朝的佗城,原為龍川縣城,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00多年風雲滄桑,佗城古鎮裡,依舊保存著120多處文物古蹟,其中最令人稱奇的就是散落街巷、風格迥異的數十間姓氏宗祠。
福建會館 見證「大營救」風雲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香港淪陷,160萬人被困孤島,其中就有大批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
此前接到周恩來密令的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連貫和喬冠華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儘快轉移滯留香港的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
龍川地下黨組織竭盡全力,保障了這些人士的生命安全。
1942年11月22日,營救行動的最後一名獲救者——鄒韜奮,終於抵達蘇北解放區。至此,歷時11個月的「大營救」行動告捷,被營救的800多位人士無一人被截,無一人死傷,震驚中外。
非遺傳承 龍川手擎木偶戲
龍川手擎木偶戲,不僅木偶的手和腳能自如活動,嘴巴和眼睛也能隨曲調張合、轉動,惟妙惟肖,十分精巧,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2009年,龍川手擎木偶戲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客家釀菜 無釀不成席
黃豆磨碎去皮後,以山泉水浸泡一夜,磨漿點滷。再用九宮木格把凝固的豆花做成豆腐塊,刷上茶油,再以炭火煨烤。
豆腐成了客家人餐桌上的「餃子皮」,填上肉糜,輔以蔥花、香菇等配料,神似餃子的釀豆腐,不但一日三餐可食,更是無數遊子最思念的一道豆腐菜,永遠魂牽夢縈的家鄉美食。
「雙龍」交會 古縣乘龍飛揚
1996年9月1日,縱貫中國南北九省市的京九鐵路全線開通。千年古縣龍川,世人的目光聚焦於此,這個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的交會點,一個新興的交通樞紐城市。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隨著梅龍高鐵及贛深高鐵的修建,龍川人的乘龍之夢,正在因橫臥在粵東北大地上的「巨龍」變成現實,一幅跨山越嶺的交通經濟圖景展現在龍川的眼前,這座以龍命名的城市終將因乘龍騰飛。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今晚23:26
鎖定CCTV10—央視科教頻道
快準備好你們的小板凳~
- 來源 -
河源廣播電視臺
央視科教
- 編輯 -
張煒聰
- 責編 -
鄭志豪 劉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