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傳統
節氣
聽,那悠揚起伏的旋律,像一股暖流緩緩流過心田;品,那美妙的歌聲激蕩心潮,靈魂在音樂中融化;覺,靜靜的閉上眼,思緒已被那渾厚純樸空靈的歌聲帶到另一個世界!陽光、清風、白雲、草原、野花、羊群、犛牛、雄鷹、皚皚的雪峰、五彩的霞光、磅礴的大峽谷、寺院裡的紅衣喇嘛、月光下的兵妹妹、田間地頭的農民兄弟……純粹、純然、純正、純淨、醇厚、純潔、純善、純真、樸素、樸實、樸厚、樸質。那是最純淨的心靈!最純樸直抵靈魂的聲音!
今日春分,讓我們在子琪老師的歌聲中沐浴陽光......
春分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1日零時15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此時節,陽光明媚,春意融融,雨霽風光,萬物競生,正是「春色惹人醉,楊柳萬千條」的大好時節。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時節,草長鶯飛,絲絛拂堤,
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陽光詞/曲:浮克 演唱:劉子琪 醒來吧醒來吧明媚的早上這多麼美好的陽光打開吧打開你心靈的窗就像打開每天新的希望穿上吧穿上那美麗的衣裳象鳥兒一樣自由飛翔飛過那森林田野城市村莊看每片天空都快樂安詳伸一伸手來吧揚一揚招喚那夢的遠方抬一抬頭來麼想一想幸福它就在身旁風兒吹來風鈴叮叮鐺聽聽那季節歌唱一分一秒都在心裡收藏天天都是好時光
「
春分三候
3月21日
」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元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一候元鳥至;
是說春分日後,
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
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
春分特徵
3月21日
」
春光明媚
春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
春分過後,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
春分過後,
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
華北北部地區外
都進入明媚的春天,
在遼闊的大地上,
楊柳青青、鶯飛草長、
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春耕大忙開始了
俗話講: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
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
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
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所以有諺語: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
春分習俗
3月21日
」
春分祭日
在古時,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禮制。
周禮天子日壇祭日。
《禮記》:「祭日於壇。」
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豎蛋
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
是指在每年春分這一天,
選一個光滑勻稱、
剛生下四五天的雞蛋,
輕手輕腳在桌上把它豎起來。
各地民間都流行「豎蛋遊戲」。
4000年前,
華夏先民就開始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 ,
「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流傳至今。
這個中國習俗也早已傳到國外,
成為「世界遊戲」。
踏青、放風箏
春天就是踏青放風箏的季節。
清朝詩人高鼎有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分這天是放風箏的好時候,
除了小孩子,大人也會參與進來。
很多人會自己做風箏,
形式各樣,如王字風箏,
各種動物形的風箏。
放的時候,
還要比比誰的最大最好看,
飛得最高。
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
春分掃墓開始時,
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
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
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
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
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
最遲清明要掃完。
各地有一種說法,
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
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吃春菜
在嶺南等地,有個不成節的習俗,
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種野莧菜,
鄉人稱之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
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
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
春湯灌髒,洗滌肝腸。
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春分詩詞
3月21日
」
春分來了,詩人們在明媚的春光裡,
吟詠歌唱,賦詩抒情。
在這些詩中,
還可以窺見古時的春分風俗呢!
《 春分日 》
五代·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
唐·崔融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
忽見潯陽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閽難叫,孤臣逐未堪。
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
《癸丑春分後雪》
宋·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少年遊·小樓歸燕又黃昏》
宋·杜安世
小樓歸燕又黃昏。寂寞鎖高門。
輕風細雨,惜花天氣,相次過春分。
畫堂無緒,初燃絳蠟,羅帳掩餘薰。
多情不解怨王孫。任薄倖、一從君。
《蝶戀花·已過春分春欲去》
宋·葛勝仲
已過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無誤顧。繞梁餘韻歸何處。
盡日勸春春不語。
紅氣蒸霞,且看桃千樹。
才子霏談更五鼓。剩看走筆揮風雨。
《踏莎行·雨霽風光》
宋·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菩薩蠻·春雨》
【宋代】蕭漢傑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
春分寄語
3月21日
」
春分來了,春日過半。
正是春光明媚,
惠風和暢,紙鳶翻飛。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希望,播種,出發!
還愣著幹啥,努力吧,少年!
願時光不負努力,
青春不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