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勿抄襲,隨手關注感謝你!
萬聖節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既神秘又有趣的節日,為了慶祝這個節日,小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各樣可愛的鬼怪挨家挨戶的敲門索要糖果,如果不給就會惡作劇。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最初萬聖節是和宗教有關係的,那麼關於萬聖節的來歷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西方的萬聖節。萬聖節又叫做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的前一天10月31日被稱作是萬聖節前夜,也就是聖夜的意思,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候。但其實萬聖節前夜是讚美秋天的節日,相當於五朔節是讚美春天的節日一樣。
萬聖節起源於基督誕生之前的古西歐國家,其中主要包括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斯,這些地方的古西歐人叫做德魯伊特人。在中文裡我們習慣將萬聖節前夜稱為是萬聖節,「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區萬聖節至今還被稱為是「All HallowMas」,意思是紀念所有的聖人。據說德魯伊特人把11月1日作為他們的新年,而在新年的前夜,他們會讓人們集結起來,帶上各種奇特怪異的面具,手上拎著做好的蘿蔔燈(南瓜燈是後來才有的)在各個村落間遊走,用這樣的方式慶祝秋收。另一個說法是他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生和死的邊界會變得模糊不清,認為死者的靈魂會返回到他們的中間,所以萬聖節前夜也被稱作是「鬼節」。為了紀念這個季節,他們點起火把,燃起篝火,人們歡聚一堂,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且對它們呈現出盛情款待的樣子。據說燃起篝火一是為了嚇走這些靈魂,二是為它們照亮回歸的路線。
我們都知道萬聖節有個很重要的道具,那就是南瓜燈。南瓜燈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有一個被稱做「吝嗇鬼傑克」的愛爾蘭人,他是一個頑劣的醉鬼,他不僅惹怒了上帝,還讓那些魔鬼也對他恨之入骨,所以在他死後既不能上天堂,地獄也容不下他,只能提著一個破破爛爛的蕪菁燈在大街上遊走,留在人間做個孤魂野鬼。人們為了不讓他來敲自家的 門,就在門上掛一個形狀兇惡的南瓜燈,並且還在房子的四周都放滿這樣的燈,他們相信這樣會讓 傑克遠離他們的房子。由於人們都相信這樣做會有效果,所以慢慢的南瓜燈的傳統就誕生了。而事實上南瓜燈的誕生是小孩子在空心的蕪菁中間放一支蠟燭,提著它為自己照明,去別人家門口為他們送上祝福並獲得食物。最後空心的蕪菁燈演變成了雕刻成空心的南瓜燈。
除了南瓜燈,在萬聖節前夜,人們還會舉辦化妝舞會。據說遠在凱爾特人時代,為了慶祝薩溫節,人們會穿上奇異的服裝來迎接遊蕩的亡靈。傳說如果能騙過亡靈,亡靈就不會在祭祀的時候去打擾你。在那個夜晚,真實世界和亡靈世界只隔著一層薄薄的紗,所以最好人們也裝扮成一個亡靈。20世紀初期,美國人開始在萬聖節這天穿上奇怪的服裝,但是他們的本意和凱爾特人那個時候的想法並不一樣。20世紀50年代,「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一下子風靡起來,實際上這個習俗是起源於愛爾蘭和英國一些名叫「索靈」的傳統活動。早在中世紀,一些窮人家的孩子就會挨家挨戶去搜集一些食物為死去的人祈禱,他們那時候被稱為偽裝著,而現在,只要是裝扮得越嚇人越好。
1973年,格林威治村的一個面具工匠同時還是一個木偶演員的Mr Ralph Lee發起了萬聖節巡遊,開始是他的幾個朋友和一些小孩子,後來全村的人都參與了進來。他們的目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來參與而不是做一個旁觀者。萬聖節巡遊每年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來參加,無論是來自非洲、歐洲、亞洲還是南美,人們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帶著樂器,演奏著本土的音樂,融合了各個地方的風土文化,熱鬧非凡。在美國萬聖節被人們當做是僅次於聖誕節的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準備好太妃糖蘋果送給各家各戶的孩子,做好南瓜餅供家人享用。街上的商店裡也會出售各種鬼怪造型的糖果,很是受歡迎。
如您喜歡上文內容歡迎關注留言。本文章為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