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鄉土風情/李勝林
01、白石緣想
淶源白石山,耳悉友傳,知其險峻秀美,值一覽觀。
時機不獲,然慕羨已久,石緣未到,唯期與往。
不了之情,縱且至深。
其乃太行山、燕山、恆山交匯所致,因白石居多而得名。
白石名山,華北平原隆之首,居八百裡太行至北,頂峰曰佛光頂2099米,主山脊7000餘米,亦屬房山世之地質公園,擁國之僅存大理巖峰林地貌。
登臨其頂,可遠眺狼牙五臺二山。
載曰:白石山景觀多異,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瀑布、森林、雲海、佛光、長城、廟觀等於一體;有三頂、六臺、九穀、八十一峰,擁奇、雄、險、幻、秀;其崖聳雲天、峰石彩林、佛光雲海,可謂「國之北方第一奇山」;育「白石晴雲、太公釣魚、八戒娶妻、雙雄守山、凌波微步、山盟海誓、白石松韻、景心流嵐、太行之神、三聖朝佛、仙人曬靴、祥雲佛光」十二美景,乃屬古之「三十六洞天福地」也。
登臨棧道:雲飄腳下,鳳嬉龍身。
02、小圈登頂
遠觀,乃臨平原而立之山,不臨其境,不可見其險峻勢美。至東門,防疫所需,眾皆按規而入,乘索道而上,俊美山川,漸入眼來。
遠眺,氣勢雄偉;近觀,其拔獨高;環顧,綿綿眾山,膜禮頂拜。
沿木道至韭菜園,左右遊道分而可匯之山巔---佛光頂。其一,左行大圈而觀,景色別致奇峻;其二,右行小圈而上,風景依然有趣。
小圈客眾,皆入。
右行便是小洞天,乃人工鑿之山洞,過之,高山仰視,峽谷幽深,棧道繞升。
遠觀一峰,猶如海豚出水;蹬上平臺,白石晴雲,映入眼帘;曲彎繞階,過豁然崖、側身崖、饃饃石、太公釣魚、八戒娶妻,佛光頂便在眼前。
頂之左側,雙雄山景。傳曰:二峰柱並立於峰崖之上,似若懸石,猶如二將守安,故稱雙雄石。
載曰:白石山也乃宋遼之界,一山分兩國,楊家父子曾鎮守於此。
將登佛光頂,有大片紅樺林現。紅樺林乃珍貴樹種,其表深紅,樹幹修長,林相整齊,有「林中仙子」美譽,約2萬餘畝,亦乃白石山獨特生態景觀。
佛光頂,乃白石山最高處,獨峰於眾山之巔。
沿後道而上,爬升漸強,及至頂腰,遠處天藍雲起,山頂仙霧繚繞,山道蜿蜒屈伸,溝谷山脊映然成趣。然仰望頂峰,階陡險峻,亦然有畏。
頂乃工修,有碑曰:佛光頂,拔高2099,乃至高之處。
於峰頂,環視谷川,遠眺峰巒,一覽眾山小矣。
沿佛光頂左行,至五行臺,經饃頭石,一路臺階直下,至韭菜園而餐。
03、大圈飛度
雖至極頂,然無覽佳俊,不達山之精髓。曰:大圈始可。
韭菜園左階下行,有小橋流水、望亭臺、絕壁長廊、雙層玻璃廊橋、仙人曬靴、情人橋、三聖朝佛、駝峰夕照、瞰海亭、三洞天、太行之神 、飛雲口等山景浴覽。
極趣者,唯絕壁長廊、仙人曬靴、三洞天、太行之神也。
絕壁高150,上冠景雲,下通地脈,絕壁棧道長約280,似若懸空「U」山谷,回音清亮。
懸石似靴,獨傲山崖,傳曰:黃帝巡遊,渡海溼靴,一放黃山,一置白石。
一洞徑2,寓意相遇,一見鍾情;二洞徑4,寓意相知,身心交融;三洞徑6,寓意相愛,一吻千年。
三洞相觀,洞中有洞,洞感人間。
太行之神,乃一獨石立於山澗峰巔,既似凹凸少婦,又似佛祖打禪。
一路階陡狹長,快步有加,峰迴路轉,美景突現,雖勞於身,卻歡於心,達於境。
大圈觀景,已非右行登頂,路長階陡谷深,力不達者莫行。仰望飛天口似如天梯臺階,亦無懼意,雖飛天口索道可達,無乘。
飛天口,觀佛光頂,其勢如入雲端,恰似天宮;山之棧道,皆懸於斷崖腰間,如絲帶飄纏;山谷之戀,如眾神赴宴,相聚協歡;回望山巒,或傲立雲端,或依偎相戀,或俯瞰對視,或指點江山,或虔誠佛拜,或谷澗尋趣.....移步異景,美哉白石山!
沿飛天口拾級而上,經飛天石橋,出索口右行,乃一突兀山澗之臺,棧道而上,可俯瞰澗深雲淡,似若凌空飛度,膽小勿覽。
懸於山澗棧道,膽人心寒,亦多依山而前,據外欄而險,確乃鮮矣。
及重達於韭菜園,暮色漸濃,雖疲感加身,然閱盡山巒,爽心悅目,足矣。
白石山,山之雄偉,峰之險峻,谷之幽深,石之奇異,階之陡峭,集眾山之雄、奇、峻、險,可謂名山矣!
紅塵喧囂,浮世擾攘;河山壯美,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