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公開課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2021-01-07 幼兒園設計中心

在理想主義豐滿的美劇《新聞編輯室》(Newsroom)中,堂吉訶德就像「骨感現實」中的一面旗幟,被一群面對著快餐文化瀰漫、事實與謊言混淆、靠討好贏得點擊量等輿論氛圍的新聞人信奉和追隨。他們執意堅守底線,孤獨卻又一往無前。

在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著中,堂吉訶德正是被描繪為「一位幻想自己可以成為中世紀騎士的中年男人,和侍從一起行俠仗義、仗劍天涯,就算經歷了很多失敗卻都不曾放棄。」

或許我們都是別人看不懂的「瘋子」堂吉訶德,又或許我們在內心都為成為堂吉訶德保留著一席之地。成功與失敗不過都是命運操縱下的表象,唯有挺立的長槍,是永恆的存在。

本期的《耶魯公開課》,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這一堅持了近一年的專欄的最後一期,選擇耶魯大學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的《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作為收官之課,探索蘊藏在塞萬提斯筆下理想主義與骨感現實的激烈纏鬥。

課程介紹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門課程共24講,每講在1小時左右。其中第1-11講關注的是1605年出版的《堂吉訶德-第一部》,而第12-24講則結合第一部的內容研究1615年出版的《堂吉訶德-第二部》。

聆聽本門公開課,你可以在學習《堂吉訶德》這部著作的同時了解17世紀西班牙的歷史、文化和藝術背景。主講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將帶領學生結合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的藝術和歷史背景,聯繫委拉斯開茲的畫和塞萬提斯的個人經歷等,探索《堂吉訶德》的文學魅力。課程還將展開一系列關於為何我們今天依然要閱讀這本書的討論。

如果你問誰是「堂吉訶德」?

概其輪廓,那是一個又瘦又高的的空想家,和一個又矮又胖的現實家結伴進行了一系列冒險。

仔細端詳,他的名字Don Quijote——拉丁語裡具有「上帝」「主人」「地主」意義的尊稱「Don」與代指特別滑稽可笑之人的「Quijote」矛盾相接,則塗抹上一番特別的隱喻色彩。

一個懷著崇高熱情追求空想的人,一個被高風亮節和騎士風度以及不現實的想法鼓舞的人,一個下級貴族通過自己的幻想而成為名字中所謂的「堂」的「瘋癲」之人,他就是堂吉訶德。

1605年出版的第一版《堂吉訶德》封面,幸運的是在耶魯大學的善本圖書館裡就有一本

如果你問何為《堂吉訶德》?

哥倫比亞諾獎作家馬爾克斯認為,這是一部涵蓋了迄今為止所有小說家都企圖實現的價值的作品。

對於美國作家福克納來說,這是他每年必讀一次的書。

周作人作為最早接觸此書的中國作家認為:「人生永久之問題,並寄於此。」

西班牙哲學家烏納穆諾稱,《堂吉訶德》就像現世的《聖經》。

1605年和1615年,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共同構成了流傳至今的《堂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畫像

雖然出版之初被當作小人書來對待,亦曾在17世紀的西班牙被揶揄:誰在那邊笑得直不起腰來,誰肯定在看《堂吉訶德》,但這本詼諧逗趣之作最終跨越時空的隔閡,從文學邊緣躋身世界文壇的經典之列,不僅收穫眾多文學大師們的讚譽並演變出了無數後世之作,如《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包法利夫人》《變形記》《阿Q正傳》等,還贏得了數以億計來自各種語言讀者的喜愛。顯然《堂吉訶德》兼具了文學價值和普世的共鳴。

論其文學性,Roberto教授在課程的第一講中就探討了理解《堂吉訶德》文學價值的理論核心——視角主義(Perspectivism)。他之所以做出了一系列滑稽行徑是因為他作為個體對現實的理解取決於自身的經歷背景、生活狀態、見識和欲望。塞萬提斯將這份哲理包裹在幽默與諷刺之中,在堂吉訶德的眼中,粗鄙的村姑成了高貴的公主,旅店成了城堡,風車成了巨人。視角帶來的衝突重現了現代哲學起步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既所謂事實是相對的。

」他一面說著,一面拍著駑騂難得衝過去了,根本不理會桑丘的勸告。他前去衝殺的明明是風車,不是巨人,可他一心認為那就是巨人。「--《堂吉訶德》原文

此外,Roberto教授認為元小說性(metafiction)也是塞萬提斯在這部作品中極具試驗性和開創性舉動。它讓虛構作品中的人物成為讀者或觀眾,讓作為讀者或觀眾的我們也有可能成為虛構的人物,這樣混淆了所謂的真實與想像,歷史與虛構,敘事與事實之間曾經一度分明的界限,顛覆了「看」與「被看」。

而論其普適性,在Roberto教授看來《堂吉訶德》之所以能成為常讀常新的經典是因為它體現了現世的窘境:個人對所生存世界的種種不滿,並按照自己理想構建世界付諸努力。

堂吉訶德是現實與感性的矛盾結合體。堂吉訶德的精神世界是純潔且高尚的。他為懲惡揚善奮不顧身,面對挫折永不服輸,始終恪守著心中的騎士精神。然而現實中的堂吉訶德卻屢屢好心辦壞事。

堂吉訶德的困境實際上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困境,一種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一種思想與行動的張力。他的渴望也代表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曾有過的渴望,一種想要成為他人的渴望,一種想要改變世界的渴望。這些文字直指人生永久的問題,在讀者心中投射出影子,並將人性書寫地淋漓盡致,每個人都在虛構中窺見自己。

塞萬提斯筆下沒有絕對的壞人,正如現實世界;他對堂吉訶德的諷刺也夾雜著同情與憐憫,正如對待每個堂吉訶德式的世人。

這樣的普適性使《堂吉訶德》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部諷刺騎士小說的幽默小說」,成為了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發人深省、極具哲理的人文主義「聖經」。

而能帶你「啃懂」這部巨作的主講人,你一定好奇是何許人也?

他是在耶魯任職四十餘年的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也是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已故的耶魯大學斯特林講席教授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的好友。

Roberto教授(右)與好友哈羅德·布魯姆教授的合影

他在1999年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並於2011年由歐巴馬總統授予美國人文學科國家獎章。他著有多部英語和西班牙語書籍,也曾為《紐約時報書評》《華爾街日報》《鄉村之聲》《民族》和《今日美國報》撰稿。

然而這一切並非Roberto教授最初的志向,如果回顧童年的他,倒像是一個小小的「堂吉訶德」。

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

耶魯大學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

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在古巴長大,當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他的世界充滿了關於棒球的「史詩元素、英雄、寓言和傳說」。那些報紙和雜誌上的偉大球員,無論他們的國籍和種族如何,都成為他和朋友們崇尚的英雄。因此,他們經常練習著這項運動,向附近的物體投擲鵝卵石、水果和石頭,相互競爭,培養自己的準確度,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打職業棒球。

然而現實是1959年古巴革命來臨之際,他舉家移民到美國,雖然棒球夢夭折,但他卻得以收穫關於「史詩元素」的正規教育,由此熱愛並深入鑽研西班牙、拉丁美洲、法國和義大利文學。1970年,Roberto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並在1977年後任教耶魯至今。他的《神話和檔案:拉丁美洲敘事論》獲得了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和拉丁美洲研究協會的獎項,2005年耶魯大學出版了他的《塞萬提斯的愛與法律》。

Roberto教授著述頗豐

Roberto教授期盼:「去讀《堂吉訶德》,不是要你讀出什麼,而是看你能讀出什麼。」

因為《堂吉訶德》講述的不是個人與上帝的較量,也不是希臘悲劇中與宇宙抽象力量的戰鬥,更不是但丁作品裡人類的種種渴望,而是人與他/她所在世界的不平作鬥爭。

這場因人而異的徵程本無是非,也無對錯。當世界隨著俗世潮流向前,與我們頭腦中的理想漸行漸遠,每個人都一定企圖將脫軌的世界引向心中的正途。正如最終神志清醒的堂吉訶德發現,虛幻中的夢想只能結束,他在平靜中死去,迎接真實的人生。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pcoming events, please follow us on WeChat at YaleCenterBJ.

更多精彩活動,請關注耶魯北京中心微信公眾號YaleCenterBJ。

誕生於2014年10月27日的耶魯北京中心,是耶魯大學歷史上首次在美國本土校園之外設立的實體中心。中心致力於促進決策者和思想領袖開展對話與交流,為社會各界和全球各地區培養領導者。

Yale Center Beijing opened on October 27, 2014. As the first such center opened by Yale University anywhere in the world, Yale Center Beijing is dedicated to developing leaders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all regions of the globe.

相關焦點

  •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四—考研筆記63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四——考研筆記63學生李清文 編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的內容豐富多彩,藝術結構獨特,諷刺手法高超、語言運用嫻熟。關鍵是它的現實主義意義,考試要考。#文學考研#論述1:塞萬提斯的而且這兩個形象往往是在對比中刻畫的,如一主一僕在外形上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個騎馬一個騎驢;內在方面堂吉訶德從入迷到清醒,桑丘從頭腦簡單到複雜等處處構成鮮明的對比,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與諷刺手法融為一體,使得行文風趣,增加了情節的生動性。三、在表現手法上,小說巧妙地運用了諷刺藝術,採用了對比、幽默、嘲諷、誇張、戲擬等手法。
  • 西班牙的文化名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幻想成為遊俠騎士
    初次涉及電視動畫領域的他們,發現了一個再好不過的題材,那就是由西班牙文學巨匠塞萬提斯創作的《堂吉訶德》。將《堂吉訶德》改編為動畫,一方面可以宣傳原著作品和西班牙文化,另一方面由於西班牙動畫工作者經驗不足,以這部名著為藍本製作動畫片,則要穩妥的多。為了將這部動畫打造成為經典之作,二人付出了很大的心思。
  •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堂·吉訶德》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
    昨晚,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以《堂·吉訶德》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資料圖 《堂·吉訶德》三幕選段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1869年,俄羅斯芭蕾開拓者、「古典芭雷之父」馬裡烏斯·彼季帕根據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創排完成了同名三幕芭蕾舞劇。正是通過這部舞劇,彼季帕為古典芭蕾確立了「雙人舞」和「性格舞」兩大模式,奠定了程式性的規範基礎。
  • 塞萬提斯和唐吉訶德
    一個是身體瘦小的騎士堂吉訶德騎著一匹瘦馬穿著衣服就鎧甲,一手拿著一塊盾牌,一手握著一柄長槍。另一個是他的侍從騎著驢子的農夫桑丘。這兩個人正漫無目的的閒逛著。這時候他們發現平原上有三四十架風車堂吉訶德一見就對他的侍從說真是交上了好運。你瞧桑丘那邊出現了30多個可怕的巨人,我要去跟他們打,把他們一個個殺死。
  •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堂·吉訶德》再掀高潮
    【環球網文化報導】11月28日,有著「俄羅斯藝術航母」之稱的馬林斯基劇院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由其芭蕾舞團和交響樂團攜手帶來一臺激情四射又精彩絕倫的芭蕾大戲《堂·吉訶德》,以精湛的舞技、恢弘的布景、華美的服裝為北京觀眾帶來一臺高水準的藝術饗宴。
  • 如果腹肌明哥有國籍,他一定是西班牙人 | 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
    馬德裡的拉斯文塔斯鬥牛場堂吉訶德明哥的姓氏,出自於西班牙著名小說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塞萬提斯曾一再聲明,他在寫《堂吉訶德》是為了諷刺當時盛行的騎士小說,「把騎士文學的萬惡地盤完全搗毀」。騎士小說產生於11到13世紀,繁盛於法國和西班牙,一般以騎士為主角,他們「忠君護教」、「冒險行俠」、「忠於愛情」,是英雄的化身。
  • 一個浪漫騎士的不死傳奇——《堂吉訶德》和堂吉訶德
    今年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1547—1616)誕辰470周年。他筆下的堂吉訶德是一個具有旺盛熱情與生命活力的不死傳奇。4個多世紀以來,這個經典形象固執地植根於讀者的心靈深處,為了胸中理想同苦難鬥爭、同遺忘鬥爭。
  • 線上「溪山翰跡」|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塞萬提斯(上)
    -序-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作為貴陽孔學堂與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漫畫研究所文化交流的成果,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備,終於在今年五月在孔學堂藝文館正式開展。   不僅在西班牙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塞萬提斯都可謂大名鼎鼎,他創造的堂吉訶德,更成為不朽的文學人物,家喻戶曉。而王陽明曾在貴州修文「龍場悟道" ,五百年來,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影響深遠——今天,我們將在陽明悟道之地貴陽與塞萬提斯的故鄉阿爾卡拉,通過漫畫的這一藝術形式分別展出,堪稱中外動漫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
  • 「塞萬提斯」來託夢 美作家推出「女堂吉訶德」
    美國後現代女作家凱茜·艾克還曾戲仿塞萬提斯創作了自己的一部小說,也叫《堂吉訶德》,並把小說的主人公改成了女性,凸顯了女權主義的主題。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至今仍舊被英國《衛報》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  就在不久之前,一本名為《大戰風車》的紀念性作品出版了,引起了讀者的關注。此書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連手痛擊惡作家的故事。
  • 追尋塞萬提斯的蹤跡
    大門前有一塊標牌,用西班牙語寫著:「米格爾·德·塞萬提斯故居」。1547年,塞萬提斯就出生在這裡,現已被改建為塞萬提斯故居博物館。走進大門,一座典雅古樸的建築呈現在眼前。它根據一些研究塞萬提斯的學者的意見設計施工,並於1955年建成,院子和廳堂基本保留了16世紀西班牙民用建築的風格特點。院裡景致簡潔精緻,左側有一棵松樹聳立,兩棵梧桐樹一前一後,樹下的草坪也修剪得很整齊。
  • 西班牙夢幻風車村,中世紀騎士故事在這裡上演,堂吉訶德在這裡與...
    塞萬提斯,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是最著名的西班牙人之一吧, 他筆下的堂吉訶德、桑丘、還有那些風車,都令人念念不忘。 到了西班牙,到了拉曼查,當然一定要追尋堂吉訶德的足跡。
  • 秦立巍攜手深交奏響《堂·吉訶德》
    秦立巍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銳)作為深圳交響樂團2018-2019音樂季駐團演奏家,7月12日,大提琴男神秦立巍將攜手深圳交響樂團在深圳音樂廳奏響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堂·
  • 世界白色風車城,追尋堂吉訶德的足跡,你去過嗎?
    我們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才來到這裡,據說如果不是因為塞萬提斯筆下正義俠勇的唐吉訶德幻想大戰的風車怪物,相信這裡沒什麼人來。這裡只有一個8000人的小鎮,坐在這裡回望腳下的村鎮和遠處廣袤原野,視野極其開闊心情也特別的舒暢。
  • 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為不同文化架起交流橋梁
    而創辦於1991年的塞萬提斯學院,正是致力於在全世界推動西班牙語教育,傳播西班牙語文化。塞萬提斯學院在30多個非西語國家設有機構,分院遍及世界4大洲。而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也同樣設有塞萬提斯學院的機構。2007年11月14日,西班牙王國阿斯圖裡亞斯王儲夫婦(如今的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為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西班牙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揭幕。
  • 丨宋襄公和堂吉訶德:時代洪流下的抗爭終成幻夢
    1605年,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在新出版的《堂吉訶德》中,塑造了一個經典人物堂吉訶德。為了早已過時的騎士夢,堂吉訶德同樣四處鬧笑話。宋襄公和堂吉訶德,他們均處在變革的時代,面對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他們無力開天闢地,於是轉而師法於古,試圖重建舊有秩序。
  • 經受今生|王六一: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簡介
    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作為中國貴陽孔學堂與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漫畫研究所文化交流的成果,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備,終於就要在2019年5月25日,在貴陽孔學堂展廳正式開展。我為了促成王陽明國際漫畫展在阿爾卡拉、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在貴陽舉行,先後三次訪問阿爾卡拉,在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國際漫畫展開展之際,我首先得介紹一下我在西班牙的合作方,阿尓卡拉大學漫畫研究所的所長胡安先生。我和胡安有十年以上的交情了。我這位投身於漫畫畫展策劃、活動組織與國際交流、出版與教育事業的朋友個頭不高卻精神十足,頭已謝頂,但兩眼發光。
  • 門多薩:相隔幾個世紀,我還是會被堂吉訶德深深地吸引
    每年的4月23日,是莎士比亞與塞萬提斯日,同時也是西語文學最高榮譽的塞萬提斯獎頒獎的這一天。由於今年的4月23日是周日,於是就提前了三天。4月20日,2016年的塞萬提斯獎獲得者,西班牙作家愛德華多·門多薩(Eduardo Mendoza),在塞萬提斯的故鄉阿爾卡拉大學接受了這枚代表西語文學最高榮譽的獎章——塞萬提斯獎。門多薩站在阿爾卡拉大學門口。
  • 垂直結構中掙扎的堂吉訶德,為了生存,你會做到什麼地步?
    小編主要給大家講述一下影片中的各種暗喻:㈠關於格林帶入監獄的書《堂吉訶德》:《堂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該長篇小說又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卻》,小說模仿騎士小說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主僕三次遊俠的故事,主人公拉
  • 《唐·吉訶德》塞萬提斯長篇反騎士小說
    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堂吉訶德》一書全名是《拉曼卻的機敏堂·吉訶德傳》,共兩部,第一部出版於1605年,第二部出版於1615年。塞萬提斯生活的時期,西班牙還流行著五六十部粗製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為此,塞萬提斯決定創作《堂吉訶德》,「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他沿用騎士作為主角的寫作形式,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漫畫化。堂·吉訶德曼查的落魄鄉紳,書中的主人公。
  • 耶魯公開課 | 《羅馬建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前兩周,我們推薦了《英國近代史》和《古希臘歷史簡介》,今天我們跟隨耶魯教授來到義大利羅馬,向大家推薦一門藝術史課《羅馬建築》,看看「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的偉大創造。到過耶魯的朋友,會對耶魯的建築印象深刻,無論是哥德式的哈克尼斯塔、斯特林紀念圖書館,還是像《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大食堂,都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