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15:43 來源:江門日報
參與互動在臺山市邁向製造強市、聚力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廣海灣工業園區被賦予了「長遠發展」的使命。赤溪鎮作為廣東與澳門共建大廣海灣的起步區和核心區,更是因戰略因素、地理優勢,將在「十三五」期間步入黃金髮展期。結合自身實際和上級定位要求,臺山市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踐行。廣海灣工業園區和赤溪鎮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在不久前正式出爐,為這片熱土的發展釋放更多動能。
臺山市委書記張磊在貫徹江門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專題會議中,要求加快廣海灣地區產業規劃和區域性開發,謀劃建設廣海灣深水港,推進臺山核電後期開發。
臺山市副市長、廣海灣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赤溪鎮委書記趙智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更是透露,未來一年,將從涵蓋交通、工業、農業、基礎設施等的八大項目著手,充分擁抱機遇,謀劃長遠發展,打造大廣海灣地區濱海新城鎮。
江門日報記者/陳素敏 通訊員/李偉斌
八大項目「謀長遠」
就臺山市產業發展而言,北部工業新城是近期發展的主戰場,南部廣海灣工業園區則主要是「謀長遠」。當然,「謀長遠」並非是乾等待。今年3月,大廣海灣建設正式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為國家重大發展平臺,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要主動擁抱機遇,就要以具體項目為抓手,積極落實推進。
趙智健表示,園區確定了八大項目重點跟進,分別是江門港廣海灣港區,填海工程,廣海灣長沙灣至烽火角道路,大、小馬橋工程,魚塘港物流區護岸工程,廣海灣疏港公路,臺山核電基地生產承包商營地項目以及臺山市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是臺山市爭取到的重大項目,落地區域恰在廣海灣工業園區內。不久前,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指揮部、臺山市廣海灣新城鄉農業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同時,完成了示範區的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修改稿),啟動農產品加工園區鬥山片區的控規和修規編制的前期工作。下一步,將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儘快啟動先行項目的落地建設。
江門港廣海灣港區(廣海灣深水港)是廣海灣發展的一項重要交通工程。8月1日,廣海灣作業區防波堤工程、進港航道工程納入國家交通運輸部水運「十三五」規劃。目前,正積極跟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工作,並根據立項要求開展立項前置專題論證研究報告編制工作,現已完成立項前置專題論證研究報告(項目報批總承包服務)招投標工作。
臺山核電基地生產承包商營地是推進臺山核電後期開發項目之一,主要是為了解決生產維修主要承包商人員生活需要,集活動健身、銀行、郵局、醫療急救、商場、餐館及其他娛樂休閒等生活設施,以及商務管理、後勤保障等增值服務。該項目佔地面積約116畝,總投資約3.6億元,目前正開展前期工作。
「園鎮融合」強動能
時間推移至半年前,臺山赤溪這塊土地正式實現了「園鎮融合」。至此,廣海灣工業園區和赤溪鎮已不分家,成為一體。
《廣海灣工業園區管委會、赤溪鎮人民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初步方案》於11月正式發文。融合後,廣海灣工業園區和赤溪鎮在行政區劃上高度一致,在管理上管委會與鎮領導班子之間實行交叉任職和分工,形成「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格局,在權限上統一承接市級管理權限下放,使園區發展與城鎮發展合二為一。
趙智健表示,赤溪鎮的社會管理、城鎮建設、綜合服務等職能為廣海灣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園區的重大產業發展成果惠及鎮域經濟,促進新城鄉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近期,廣海灣和赤溪鎮通過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把全鎮(園)黨員幹部群眾思想統一到「融合發展」的軌道上來,形成「融合是機遇,融合是挑戰,融合是發展」的思想共識,調動廣大幹部群眾主動參與園鎮「融合發展」的熱情。同時,成立「園鎮融合」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全面開展融合工作。
特色旅遊看「客家」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赤溪鎮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提出未來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結合廣海灣和赤溪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增幅達到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幅達到10%。經濟實力的增強,特別是農民收入的增加,除了依靠工業的支持,更需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升。
近年來,赤溪鎮發揮客家資源優勢,擦亮當地特色旅遊品牌。趙智健稱,赤溪鎮是客家人聚集地,未來將繼續做強做優具有赤溪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休閒旅遊、餐飲住宿等服務業,招引有實力的投資者,充分挖掘和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全面開發電能源工業遊、濱海遊、山林水庫生態遊,以及高級酒店、度假區等優質旅遊項目和設施,尤其要根據江門市和臺山市提出的全域旅遊理念,整合現有旅遊資源,推動山海聯動,做好金豚灣旅遊項目、赤溪客家風情小鎮等重點項目的跟進工作,吸引更多遊客,將赤溪鎮打造成為珠三角短途休閒旅遊熱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