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故鄉湄洲島 新華社
媽祖廟裡長大的孩子
王清銘
百川東到海,北港溪卻向西流。兒時,蔡輔雄在朝天宮裡高聲朗讀古詩《長歌行》,讀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時,就想:「河流都是向東流進大海的,家鄉的北港溪為什麼往西流?」
他放下書本,來到北港溪邊。溪水急急趕路,溪面騰起很多的小浪花。那些浪花都像舌頭,翻卷著,唱著不知名的歌謠。蔡輔雄知道,這些水唱著歌,向西流去,要加入大海的合唱隊。
東邊是阿里山,海就在西邊,他仿佛聽到海的歌聲,隱約傳來,在他的心底迴響。回到朝天宮,他問媽媽:「海的那邊是什麼?」
媽媽在媽祖塑像前拜了三拜,站起身說:「海的西邊,是湄洲島,是媽祖!」
臺灣北港朝天宮
在新北市板橋慈惠宮裡,媽媽在媽祖像前的香爐裡插上一炷香,郭臺銘看見香的煙霧嫋嫋,升向天空。他問媽媽,海的那邊是什麼。媽媽端詳著他,說:「海的那邊,是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
郭臺銘看著宮裡媽祖像跟媽媽一樣慈祥的面容,明白了:海的那邊,是媽祖的故鄉,也是出生在媽祖宮裡的他的故鄉。
郭臺銘抵「媽祖故鄉」迎請媽祖金身赴臺巡安
媽媽說,湄洲島形狀像女子的眉毛,這是名稱的由來。郭臺銘記住了,湄洲島是像媽祖眉毛的一個島嶼;蔡輔雄也記住了,那邊湄洲島的眉毛下,媽祖的眼睛往這邊瞧。
1982年,已是中年人的蔡輔雄取道香港,乘船來到福建,成為第一個專程從對岸來祖廟謁祖的臺灣同胞。船舷外濤聲陣陣,好像是小時候聽過的歌謠,他就想:肯定有幾片北港溪的水,正在海峽裡參加合唱。他想起媽媽的話:「海的西邊是媽祖。」到湄洲祖廟朝拜媽祖後,蔡輔雄再看大海,那些海水都是媽祖的眼波,正向東流去。海的東邊,是臺灣島,島上有他的故鄉北港鎮。
1987年,媽祖羽化升天一千周年,兩尊媽祖聖像奠基。一尊在湄洲島祖廟的山上,媽祖看著臺灣;另一尊在臺灣北港朝天宮,眼望著湄洲島。
媽祖巡遊 視覺中國
2017年,湄洲媽祖再次赴臺巡遊。起駕時,68歲的郭臺銘扶抬著媽祖的鑾駕登船。他感覺媽祖一直就在他的身邊,就像小時候他在慈惠宮一樣,在媽祖的眼神裡出生、長大和變老。
媽祖搭乘的「海峽號」客船駛向臺北港,船邊的海水圍擁著,像媽祖的祝福,也像郭臺銘小時候聽過的、媽媽的喃喃細語。他拿起電話,告訴92歲的媽媽說,媽祖從故鄉來了,請媽媽一起去臺北港參加接駕大典。
媽媽坐著輪椅來了,恭迎前來探親的媽祖。每一個媽祖的信徒,都是媽祖的親人,媽祖到過的地方,都是故鄉。郭臺銘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媽祖就像自己的媽媽一樣,像自己的祖先一樣,呵護著我。」
的確,對在媽祖宮裡長大的孩子來說,媽祖就是呵護自己的媽媽,就是大愛無邊的祖先。
郭臺銘扶抬媽祖鑾駕 圖片來@臺灣那點事兒
【注】郭臺銘,臺灣商界巨子,臺灣企業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在新北市板橋慈惠宮出生。
蔡輔雄,現為臺灣媽祖總宮——北港朝天宮的副董事長,在北港朝天宮長大,第一個專程從對岸來祖廟謁祖的臺灣同胞。
拓展:
【散文】行走在湄洲島的遺風古韻中
【詩歌】山邊的母親 海上的媽祖
王清銘老師公眾號
做有情懷、有溫度的自媒體!
只做文學☆只做教育
語文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