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憑祥市呆了兩天,又該繼續騎行剩下的路程了。從憑祥市出來,騎回S325沿邊公路,在經過《匠止烈士陵園》的時候,停車下來,在門口面向陵園深深三鞠躬。
此番離去,也不知何時才有機會再到這裡,而裡面的烈士卻長眠此地,守衛著他們奉獻生命的祖國邊疆。
沿著沿邊公路騎行十來公裡到一處丁字路口,右轉是沿邊公路,直走幾公裡就是平而關。提起友誼關很多人都知道,但《平而關》卻鮮為人知。平而關是古時候廣西的邊防要塞,和友誼關、水口關合稱「桂三關」。
這裡也是憑祥唯一的水路關口,平而關口岸比較簡陋,沒有高大的國門,但是與其它的口岸功能上是一樣的,在這裡平而河就是邊境河流,對面是越南,如果能在這裡遊泳,一不小心可就出國了。
這裡也是解放戰爭中廣西南部的最後一場戰役,在廣西戰役中,越境外逃的國軍回竄廣西,企圖經海路逃向海南島。經過精心謀劃,第四野戰軍在平崗嶺和平而關一帶設伏包圍該敵。經過2晝夜激戰,全殲逃出國境後回竄於中越邊境的國軍共六千多人,史稱平而關戰役。
從平而關出來,騎回沿邊公路繼續今天的騎行,過了上渣大橋就進入龍州縣了。進入龍州縣的第一個下馬威就是「連續急彎,上陡坡9KM",又是這種爬坡路。
更要命的是,越往上路邊的霧就越濃,能見度還不到10米,還好這邊的車流少。不過在這種全是大霧的邊境山路上,走走騎騎,半天見不到一輛車,還是有點害怕的。
直到到達那渠村路口路況才好一點,雖然也是上坡路,但都不長,而且修有隧道。過了最後一個隧道,就到了布局村,這裡離水口鎮十多公裡,短短的十來公裡,卻是最難騎行的路段。
不是因為路不好騎,而是因為這段邊境在1979年2月17日對越戰爭時,我42軍是從這裡突入越南的。雖不曾聽見隆隆的槍炮聲,也沒有看到兩軍對壘、相互廝殺的慘烈場面,但戰爭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遠處的山川河流,仿佛還能看到他們那偉岸的身軀,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澆灌了祖國西南邊陲這片沃土,捍衛了祖國西南邊陲的安寧。
水口鎮,是廣西對外開放四大公路口岸之一,進入越南及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水口口岸是國家一類口岸,是廣西最早與越南進行民間貿易的關口。
三十年如白駒過隙,當年的疆場早已芳草遍及,過去廝殺的陣地早已讓景點和互市點取代,人們在歌舞昇平裡享受著生活,戰爭往事漸漸散淡,慢慢消失在許多人的記憶裡。
當年廣西水口凱旋門勝利回國的情景, 我想,人民會和我一樣,這種記憶,是不會忘記的。因為今天的和平,以及因和平而帶來的長足的經濟發展,並因此給予我們富足的生活,總是與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只有戰爭才能保衛和平,也正是有了無數敢於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才有了今天和平與繁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