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太子山懷抱的松鳴(了)巖
西方頂連的是藍天
五彩的祥雲們繞山(呀)轉
南無臺落下了神仙
………
寒冬的臨夏州和政縣法臺山景區,深深地沉醉在民歌花兒的浸潤之中。
12月18日,為期三天的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河湟文旅杯」花兒大獎賽在群眾的熱切期盼中拉開了帷幕。這是一場傳承弘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的大賽,也是一場弘揚「臨夏精神」,展現「臨夏形象」,提升「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形象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文化盛宴。來自臨夏州及青海等地的70名歌手獻上了一首首優美動聽的花兒,讓這一盛會綻放出無限魅力,讓美麗的法臺山歌舞飛揚、笑語迴蕩。
此次花兒大賽參賽選手多、陣容強。大賽還邀請了國家二級演員李亞紅、馬玉芝,國家二級編導程軍山等作為評委,還有花兒歌唱家馬俊、文香蓮、馬二灑、阿冰阿蓮組合等到場傾情表演。高亢激昂的歌聲、美輪美奐的舞蹈、星光璀璨的舞臺交織在一起,醉了觀眾,醉了整個法臺山景區。
18日上午,法臺山景區人潮湧動、熱鬧非凡,隨著舞蹈《盛世中華》的精彩上演,花兒大獎賽拉開狂歡序曲。馬永虎的《摘下月亮當鏡子》《尕老漢》,何清祥的《下四川》《花兒與少年》,亞星的《送阿姐》《贊家鄉》,舞蹈《喝口蓋碗心舒坦》《山泉姑娘》等成了場上最炫的亮點。
開幕式結束後,參賽選手輪番上陣。歌手們帶來了河州大令、白牡丹令、滄浪浪令等不同風格的花兒曲令表演,淋漓盡致地詮釋著花兒文化的魅力,展現著民族文化的芬芳。
舞臺上,炫目的燈光傾瀉在演員五顏六色的衣服頭飾上,激起一片金碧輝煌的彩霞,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令觀眾目不暇接,臺下數十架攝影機、照相機閃爍著,留下了美好的瞬間。此次大獎賽也集中展示了近兩年臨夏州花兒藝術創作、演唱、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花兒本是心上的歌,不唱是由不得自家。」《直令·臨夏是花兒的老家》是參賽選手花花少年組合蘇國璽、馬玉娟的參賽曲目,他們的歌聲清脆悅耳,贏得了觀眾的連聲喝彩。「小時候一直聽叔叔唱花兒,所以我也想唱,在學校就跟老師學習,回到家跟叔叔學習,我今後會堅持下去,把花兒唱給更多人聽。」蘇國璽說。
本次比賽與「松鳴巖·雲發杯」大眾高山滑雪大獎賽同步舉辦,花兒歌手與冰雪健將各展風採,是「旅遊+體育」又一次成功的融合。為擴大本次大獎賽的影響力,還運用了新媒體多角度、立體式宣傳報導,視聽甘肅APP點擊量達13.67萬人次、民族日報新華社「現場雲」直播點擊量達18.69萬人次,加上其他新媒體點擊量,累計點擊量達40多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賽獎品誘人,設一等獎1名,獎金5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3名,獎金各1000元。優秀獎20名,各獎勵價值500元的網絡流量支持。一等獎獲得者徐建偉說:「感謝當地政府為我們花兒歌手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在這裡相聚,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特別希望能多舉辦這樣的花兒大獎賽,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臨夏花兒。」
一首首花兒早已讓人目不暇接,一道道文化大餐更是讓人心情愉悅。接連幾場盛大演出,場場爆滿、座無虛席,每一場演出接近尾聲時,都讓現場觀眾感到意猶未盡。歡聚的時光雖然短暫,但傳承發揚花兒的腳步不會停留……
臨夏州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花兒宣傳方面,今後還將與臨夏州教育局溝通銜接,從教材編印、課程設置、專業教師培養等方面,做好「花兒進校園」工作。謀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博物館,搜集、整理、收藏、展示花兒藝術的歷史檔案、名家歌手、花兒曲令唱詞、花兒音像、傳統花兒會等各類與花兒藝術有關的資料展品,打造成旅遊景點。同時,將臨夏花兒各派、各曲令花兒製成輕音樂產品,配加臨夏精神、社會公德等宣傳內容,在公交車、飯店、景區、學校、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廣泛播放。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