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的詞源來自拉丁詞「Indus」(印度)和希臘詞「nesos」(島嶼),這裡最初被稱為印度群島或東印度群島。
(印度尼西亞女明星黛達·豪。)
拉丁語,起源拉丁姆地區(義大利的拉齊奧區)為羅馬帝國使用和推廣,目前拉丁語是一種日常口語已經消亡的西方古典語言,今天一般只作為文獻語言供研究,現只有梵蒂岡天主教廷在使用。
(古羅馬美女。)
希臘字母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現了。現代希臘語約在九世紀開始成型,到十九世紀成為希臘王國的官方語言。現在希臘語的使用人數約有一千萬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島上的五十多萬人。
(希臘美女。)
二,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也是島嶼最多的國家,由17508個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島嶼有人居住。
(一位馬來群島原始部落男子)
三,1644年,新荷蘭殖民總督和英國人達成了史上最奇特的土地交易,用新阿姆斯特丹島(今天的曼哈頓島)換取英國控制下的印度尼西亞小島盧恩島,這樁交易成為美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
(荷蘭殖民地的分布。)
(曼哈頓島在紐約的位置)
當時曼哈頓島只是一個沒有什麼資源的小島,而盧恩島,雖然是印尼班達群島最小的島嶼之一,但島上有肉豆蔻樹,產香料肉豆蔻。
(肉豆蔻。)
當時為了壟斷印度尼西亞全境的肉豆蔻貿易,荷蘭與英國兵戎相見,最後沒辦法,荷蘭以遠在北美洲的新阿姆斯特丹交換英國人控制的盧恩島,取得了對肉豆蔻的絕對壟斷地位。
當年,歐洲人開始大航海時代,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尋找香料。
馬來群島就盛產香料。
(奧斯曼的崛起,阻斷了歐洲同亞洲的香料之路。)
15世紀香料在歐洲是奢侈品,歐洲冬季寒冷而漫長,由於缺乏過冬的飼料,當地人每年都需要宰殺大量的牲畜,用鹽保存起來。這就需要胡椒、丁香、豆蔻等香料來作調味品,而歐洲本身不出產,都需要從東方運來。
當時的歐洲人不僅用香料來調味、保存肉類,還用來薰香。
(17世紀荷蘭風格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