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增的2處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版羚羊谷就在湘西的群山間!

2020-12-16 有品旅行TMAG

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

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

兩處地質公園,

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至此,161個世界地質公園中,

中國有41個,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

穩居世界首位!

截至2020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161個,分布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擁有41個世界地質公園,分別為崑崙山、阿拉善沙漠、克什克騰、敦煌、五大連池、鏡泊房山、延慶、泰山雲臺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天柱山黃山、神農架、張家界、終南山、雁蕩山、泰寧、寧德、龍虎山、三清山、廬山、自貢、興文、蒼山、石林、織金洞、樂業-鳳山、香港、丹霞山、雷瓊、可可託海、阿爾山、光霧山-諾水河、大別山、沂蒙山、九華山、湘西和甘肅張掖。

01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的「羚羊谷」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武陵山脈腹地,擁有160處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見證了人類文明歷史

紅石林最為出眾,它側面的層次與羚羊谷經百萬年侵蝕形成的紋路極為相似。

紅石林VS羚羊谷

這裡是土家族和苗族主要聚居地,這些民族是湘西自治州最早的原著民,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俗。這裡的地質記錄了揚子地臺的形成以及這一前陸盆地所經歷的多期次的構造演化。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 2710平方公裡,由南自北縱跨湘西州7縣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鎮、紅石林、十八洞、呂洞山、洛塔7個園區。

公園總體呈現四大特色:全球寒武系標準層型剖面——「金釘子」;全球規模最大的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巖石林;蔚為壯觀的切割高原型巖溶臺地-峽谷群景觀;巖溶地質生態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典範。

什麼是「金釘子」

地質學家按地球所有巖石形成時代(時間)的先後,建立一套年代地層單位系統,而每一個時間地層單位則包括在這個時間間隔內在地球上所形成的所有巖石和與其相關的地質事件。

金釘子是為定義和區別全球不同年代(時代)所形成的地層的全球唯一標準或樣板,並在一個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巖層序列中標出,作為確定和識別全球兩個時代地層之間的界線的唯一標誌。

目前全球一共有110處金釘子,中國共有11處,而湘西就擁有2處。

排碧「金釘子」,確定了寒武系芙蓉統的底界。屬寒武紀中晚期沉積的一套碳酸鹽地層中含有分異度較高的「過渡性」三葉蟲動物群。而湘西世界地質公園裡的古丈階「金釘子」,距今約5.03億年,也是湖南省第二顆「金釘子」。

古丈紅石林

紅石林是巖溶地貌中的一種罕見的類型,具有全球代表意義的巖溶地質遺蹟,湘西紅石林是中國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地質專家考證,紅石林巖石形成歷史約有4.5億年,因為海底沉積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鹽物質,經地殼運動和侵蝕、溶蝕作用,形成了這樣的地質奇觀。在雲南、貴州也有不少像古丈紅石林一眼的喀斯特地貌,但多以灰色石林為主,像古丈這樣的「紅皮膚」至今仍是全國唯一

古丈紅石林在地下水和大氣降水的長期溶蝕風化作用下,塑造出1000多個形態豐富、層次分明的紅色石柱,是目前全球在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地層上發育的規模最大的一片紅色石林景觀。

它們的色彩還會因天氣情況發生變化:晴天時,一片紫紅、陣雨過後,轉為褐紅、雨過天晴,又魔幻一般從邊緣由褐紅變成紫紅,此時顏色鮮豔,如工筆重彩,須臾之間,變化多端,令人驚嘆。

洛塔巖溶臺地

這樣的地貌大約形成在2億年以前,整個高原基本上是一個長期被海水淹沒的海灣,堆積了深厚且面積廣大的石灰巖。此處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夷平面地上峰叢林立,地下則伏流、暗河和溶洞縱橫交錯。

巖溶臺地從遠處看上去就像一座座猶如豆腐塊似的山,山頂幾乎水平,四周絕壁直立,猶如一面面長牆綿延幾公裡,十分壯觀。這是一種喀斯特景觀,巖溶臺地之間則是的峽谷。

德夯大峽谷

德夯峽谷地處雲貴高原東側武陵山脈的中段,是雲貴高原臺地邊緣斷裂解體的典型代表,峽谷內絕壁高聳,峰林重疊,溪河交錯,平均氣溫在16-18°之間,四季如春,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自然風光十分秀麗。

「德夯」為苗語deut hangd的音譯,意為「美麗的峽谷」,這個集山水風光於一體的峽谷風光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們總是在圖片中看到「世界第一索橋」,創4項世界第一的湖南矮寨特大懸索橋也在這裡,它橫跨整個德夯大峽谷、落差達400米,可以行車也可以步行,霧氣大的是有猶如「雲中漫步」。

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

惹巴拉位於龍山縣苗兒灘鎮的洗車河與靛房河交匯處,北距龍山縣城75公裡,由撈車河村的彭家寨、惹巴拉、和梁家村的梁家寨三個土家族村寨構成。"惹巴拉"是土家族語言的稱呼,撈車河村的惹巴拉是土家語地名。

景區的主要景觀集中在撈車河村,這裡的居民中土家族佔95%,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澱豐厚,風景優美秀麗的土家族聚居的古村寨

具有悠久的歷史。2010年在撈車河岸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石斧、陶防輪等文物,早在八九千年以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1988年4月,在撈車河拿卡畢、壩嘴考遺址出土了商周時期的刻劃紋陶片,紋輪、網墜、石飾品等文物。

"撈車"是土家語"撈盡澤"的省略,意即"太陽河",撈車河畔,古木參天,吊腳木樓,鱗次櫛比,依山傍水,掩映在蒼翠蔥蘢之中,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原生的自然生態與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歷史遺存在空間上和諧統一,構成一幅生動的畫卷。

撈車河村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惹巴拉土家涼亭橋始建於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因毀於水患,近年重修。土家涼亭橋成"Y"字形連接三個自然村落,全長288.8米,為石木結構,橋高五層,為轉角樓訂製,飛簷翹角,氣勢恢宏。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土家沖天樓,以其獨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藝,成為土家建築的範本和"活化石"。

02

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的「艾爾斯大巖石」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以地貌色彩豔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稱奇。

澳大利亞也是丹霞地貌分布廣泛的國家之一,尤以西澳和北領地分布最為廣泛,與張掖不同的是,構成澳洲丹霞地貌的大部分為砂巖,局部為紅色石灰巖。(中國丹霞的巖性絕大部分為碩巖)

丹霞地貌VS艾爾斯大巖石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從漢代起這裡就是西北重鎮,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是中原通往西亞、東歐各國進行經濟交流和文化往來的要衝。張掖獨具特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式,造就了多樣與神奇的地貌景觀,地質公園更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紐帶,連結世界。

七彩霞

這裡是一片舒展的單斜山,地層主要有薄層狀泥巖、砂質泥巖及頁巖,紅、紫、黃、綠、白、灰等色彩相互間雜,錯落有致。白色眾峰稜角分明,似刀刃森然聳立;紅色群山舒捲躍動,如火焰熱烈灼燒,遠近相互映襯。

大扇貝

山頭更為圓潤,像是億萬年前大海的精靈,經過了大自然滄海桑田孕育錘鍊,為乾旱的彩色丘陵增添了幾分生趣,它實際是紅、灰、白、灰黃色條紋相間排列的砂巖巖丘群。

*圖片來自蘭州日報

小布達拉宮

乍一看,巖石上像是有一座幽深的古城堡遺蹟,突兀地佇立在大地上,人稱「小布達拉宮」。

這樣的造型是由於巖性軟硬不一,導致了風力吹蝕的差異性,結果形成了許多相對高度為10-30米的層狀墩臺,遠看就像是一座雕琢精美的古堡。由於氣候乾旱,巖石上並沒有太多的植被覆蓋,就顯得更為彪悍、粗獷。

入手了各種隨心飛的朋友們

國內旅行其實也很有看頭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羚羊谷就在湘西的群山間,新增2處世界地質公園是真國家寶藏
    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161個世界地質公園中,中國有41個,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首位!
  • 中國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
    9月23日,中國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千年古鎮芙蓉鎮隆重舉行。這標誌湘西地質公園正式加入到世界地質公園大家庭,使湘西增添了一張世界級的旅遊名片,豐富了湘西全域旅遊內涵,增加了精品旅遊線路,擴大了湘西旅遊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
    ◎李 平/文9月23日,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千年古鎮芙蓉鎮隆重舉行。這標誌著湘西地質公園正式加入到世界地質公園大家庭,使湘西增添了一張世界級的旅遊名片。湘西歷史文化厚重,擁有各類歷史文化古蹟151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6個,八百年老司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鳳凰古城被評為「中國最美小城」,裡耶古城秦簡與西安兵馬俑並稱為「南北雙絕」。
  • 中國湘西地質公園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時間7月7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通過決議,中國湘西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成為我國第40個世界地質公園,湘西州迎來了世界級金字招牌。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 2710平方公裡,由南自北縱跨湘西州7個縣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鎮、紅石林、十八洞、呂洞山、洛塔7個園區,公園總體呈現四大特色:全球寒武系標準層型剖面——「金釘子」;全球規模最大的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巖石林;蔚為壯觀的切割高原型巖溶臺地-峽谷群景觀;巖溶地質生態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典範。
  • 中國擁有居世界首位的世界地質公園,新增湖南湘西、甘肅張掖
    我很喜歡這種自然原生態的景觀,尤其是地質公園,在過去的旅行計劃中,自然類景區的探秘佔據了我很大的一部分內容,那麼這一次新增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雖然湖南湘西的還沒有去過,卻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們分別來聊聊這兩個地質公園。
  • 湘西和張掖:世界地質公園新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圖片來源: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網站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 2710平方千米,由南自北縱跨湘西州7個縣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鎮、圖為湘西紅石林景觀。圖片來源: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網站古丈階「金釘子」是第6個以我國地名命名的全球標準地層單位,也是我國在49億年地球史上釘下的10枚「金釘子」之一,同時也是湖南省的第2枚「金釘子」。
  • 湖南湘西紅石林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我國新增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世界地質公園#】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超過全球161處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
  • 我國新增2個世界地質公園
    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世界地質公園稱號!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 我國新增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個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胡璐)在法國巴黎7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超過全球161處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這是記者8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湘西地質公園入圍2019年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名單
    湘西地質公園-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楊勝剛 攝花垣排碧階「金釘子」。明克林 攝古丈階「金釘子」。嚴洪濤 攝紅網時刻12月29日訊(記者 何超 通訊員 葉慶子 劉志)12月28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舉辦的全國第十批世界地質公園推薦會在北京舉行,湘西州申報的湘西地質公園在國內競爭中勝出,入圍第十批擬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推薦名單。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 添世界級旅遊名片
    李孟河 攝中新網湘西9月23日電 (記者 楊華峰)湘西世界地質公園23日在湖南永順縣芙蓉鎮揭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自然科學項目助理錢俊霏,宣布湘西地質公園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並授牌。
  • 一處公園,多少湘西
    ,穿過苗歌和稻田,前往此番湘西之行的最後一站——十八洞,而與他同行的,是另一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專家,雅各布·沃夫·漢森。2020 年7 月7 日,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坐擁兩枚寒武紀&34;、世界最大的奧陶紀紅石林、160 處新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且與少數民族文化完美融合的湘西地質公園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成功舉行
    9月23日上午,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科普廣場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錢俊霏宣布湘西地質公園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並授牌。湖南省副省長陳文浩出席儀式,並為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今年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通過決議,中國湘西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成為我國第40個世界地質公園。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正式發布
    今天上午,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永順縣芙蓉鎮隆重舉行,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快來看看哪些景點入選~~拍攝:龍學軍天問臺天問臺位於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矮寨園區,其與吉鬥苗寨隔空相望,為絕壁高崖之間一突兀高臺,三面為深不見底的山澗,是典型的巖牆景觀,為世界地質奇觀。登臨臺上,可感受雲霧翻騰,觀賞奇美秀麗的峽谷風光。
  • 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
    湖南新增一世界級地質公園,猜猜在哪?、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7月7日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 這周張掖和湘西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20年7月7日,全國高考開啟的第一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來自中國湖南的湘西和甘肅張掖列入最新的世界地質公園名單。至此在全球161個世界地質公園中,中國擁有了41個,排在世界的第一位。,擁有160處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湘西世界地質公園跨越了湘西7個縣市,像我們熟悉的古丈紅石林、洛塔石林、芙蓉古鎮等都是在這個公園範圍內。
  • 我國新增7處國家地質公園(森林中國)
    記者從9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地質公園主題宣傳活動開幕式上獲悉,我國新增了7處國家地質公園,這是自機構改革將地質公園等各類保護地管理職能整合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驗收並正式命名的。至此,我國正式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達214處。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之懸掛於瀑布上的芙蓉鎮
    編者按:北京時間7月7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通過決議,中國湘西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成為我國第40個世界地質公園,湘西州迎來了世界級金字招牌。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2710平方公裡,由南自北縱跨湘西州7個縣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鎮、紅石林、十八洞、呂洞山、洛塔7個園區,公園總體呈現四大特色:全球寒武系標準層型剖面——「金釘子」;全球規模最大的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巖石林;蔚為壯觀的切割高原型巖溶臺地-峽谷群景觀;巖溶地質生態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典範。
  • 世界地質公園新秀
    圖為湘西紅石林景觀。 (圖片來源: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網站)古丈階「金釘子」是第6個以我國地名命名的全球標準地層單位,也是我國在49億年地球史上釘下的10枚「金釘子」之一,同時也是湖南省的第2枚「金釘子」。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芙蓉鎮舉行
    00:00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正式揭碑。紅網時刻湘西9月23日訊(記者 李豔華)9月23日,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碑儀式在永順縣芙蓉鎮舉行。2020年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通過決議,中國湘西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成為我國第40個世界地質公園,繼老司城世界文化遺產後,神秘湘西再添世界級金字旅遊招牌。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