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獲得突破

2020-12-14 環球網

中新網西安11月18日電 (記者 阿琳娜 通訊員 李耘)記者18日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在陝西省漢中市獲得突破。

據介紹,秦嶺石蝴蝶,苦苣苔科石蝴蝶屬植物,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國家2010年公布的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野外資源數量稀少,分布範圍狹窄。

漢中是秦嶺石蝴蝶全國唯一野外分布地。近年來,陝西林業主管部門在強化秦嶺石蝴蝶就地保護的同時,紮實開展了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工作,圍繞秦嶺石蝴蝶的野外生境調查、室內快速人工繁殖、野外馴化、越冬管理、病蟲害觀察和瀕危原因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

從2017年開始,漢中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聯合陝西理工大學、略陽縣苗圃開展了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工作。截至目前,課題組已成功突破和掌握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申報國家專利一項,全人工控制下形成秦嶺石蝴蝶種子也已萌發,並形成規模在10000株以上的秦嶺石蝴蝶人工培植種群。

下一步,漢中將依託現有秦嶺石蝴蝶人工培植種群的資源優勢,在秦嶺區域內積極開展不同海拔高度人工培植苗再引入試驗,力爭儘快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野外回歸技術。(完)

相關焦點

  • 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耘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孫海華)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近日召開的「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及生物學研究」二期驗收評審會上傳來消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在陝西省漢中市獲得突破。
  • 陝西略陽發現極小種群植物秦嶺石蝴蝶
    本報訊 記者巨炎武 通訊員李耘 周靈國 李寶忠報導 近日,陝西省漢中市秦嶺石蝴蝶調查組首次在秦嶺石蝴蝶原有分布地以外的漢中市略陽縣,發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秦嶺石蝴蝶。略陽成為秦嶺石蝴蝶新分布地。
  • 雲南發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蘭花蕉」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昆明4月16日電(記者 嶽冉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近期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縣發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蘭花蕉的野生居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衛邦介紹,本次發現的雲南蘭花蕉野生居群有15叢,生長在石灰巖地區林下。據野外初步觀察,它的花從基部生出,會散發出臭味,具有吸引昆蟲為其傳粉的功能,但研究團隊未見其果實。孫衛邦說:「我們發現,雲南蘭花蕉分布區極其狹窄、生境特殊,且受人為活動幹擾,是典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 中國科研人員在野外首次發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蘭花蕉
    中新社昆明4月16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省河口縣發現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蘭花蕉的野生居群。這也是該物種首次在野外被發現。其模式標本採自版納園2001年引種於雲南麻慄坡的人工栽培植株。由於引種地區信息不夠詳細,一直未發現野生居群,該物種曾被認為在野外可能已處於滅絕狀態。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研究團隊的蔡磊、楊佳俊、張品等科技人員,在執行「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野外工作中,在河口縣發現雲南蘭花蕉的野生居群15叢。
  • 國家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秦嶺石蝴蝶
    國家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秦嶺石蝴蝶花木君石蝴蝶很多人都沒聽說過,聽名字還以為是石頭或者動物一類,其實石蝴蝶是一種草本植物,因為大多生長在巖石上扁圓石蝴蝶石蝴蝶分布在西南省份,然而大多野生資源比較充足,有的作為藥材被人們採挖,其中只有一種,被列為國家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那就是秦嶺石蝴蝶,保護級別是二級。
  • 雲南推進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留住不為人知的美
    「一方面像漾濞槭這類植物亟待保護,另一方面對這類植物又缺少相對權威的描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實際上是被逼出來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楊靜博士說,為了便於研究、公眾宣傳和獲得國家層面的保護支持,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積極參與,在雲南率先提出了極小種群野生物種(包括動物和植物)的概念。實際上,這一概念並非停留在學術上。
  •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獲解析
    原標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獲解析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的一個科研團隊近日成功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的全基因組。論文日前發表在生物期刊《GigaScience》上,為槭樹科植物中全球首例全基因組解析,將為這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下一步的保護和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馬永鵬博士介紹,漾濞槭原產於雲南大理蒼山西面的漾濞山谷,隸屬於槭樹科的楓屬植物,該屬植物在產糖、用材和觀賞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 瀕危藏藥綠絨蒿人工大田繁育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高原野生藏藥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是藏族人民世代抵禦疾病的重要物質手段,是藏醫藥事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目前藏醫藥的處方中使用的當地產植物藥大多是野生品種,然而隨著產業不斷發展,野生資源保有量逐年下降,嚴重製約我國藏醫藥產業的良性發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醫藥研究所仲格嘉、馮欣課題組關注藏醫藥發展中的瓶頸,提出以需求端為導向,聚焦高頻、瀕危的高原藏藥材人工繁育研究,綠絨蒿首選其中。
  • 從0到16,綠尾虹雉的人工繁育之路
    夏秋季節主要採食植物的嫩葉、嫩枝、貝母的鱗莖等,冬季則主要採食植物的根、莖、種子。繁殖期從3月底到4月初,每年產卵一次,一般只產一窩卵,數量為3-5枚。        調查同時發現,因為人類活動、天敵捕食、自然災害的影響,綠尾虹雉的野外棲息環境逐步被破壞、縮小,其種群數量長期處於較低水平。        人工繁育是國際公認拯救瀕危動物的有效手段。
  • 人工繁育助秦嶺熊貓家族實現「四世同堂」
    大熊貓永永是陝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繁育成功年齡最小的大熊貓母親。永永幼崽的出生,標誌著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人工繁育種群迎來「子三代」時代。永永的母親是中心第一隻人工繁育成功的大熊貓樓生,今年17歲。樓生的母親雪雪,今年30多歲,目前均生活在研究中心。永永幼崽的出生,延續了雪雪、樓生、永永的母系家族脈絡,秦嶺大熊貓四世同堂的景象因為永永幼崽的出生得以實現。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復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
  • 近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未納入國家保護名錄!
    野外種群數量少、分布區狹窄、生境狹窄或呈片段化;人類活動諸如修建小水電站、公路等致使野生物種生存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近一半物種未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裡。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正遭受滅絕之危險,亟待系統性調查與保護。
  • 上海植物園名師講堂第一講「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及其拯救保護——以...
    8月28日上午,作為上海植物園「名師講堂」系列講座的第一講,本次講座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主任孫衛邦研究員作了一場題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及其拯救保護——以漾濞槭為例」的報告。本次報告由奉樹成園長主持,上海植物園、上海辰山植物園、園科院相關科室的業務人員參加了此次學習交流。
  • 我國唯一的人工繁育賽加羚羊種群逐年擴大
    新華網蘭州8月29日電(記者曹志恆、張澤遠)記者近日從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國唯一的人工飼養賽加羚羊種群已經由1987年的12隻增加到近50隻。在世界範圍內人工馴養賽加羚羊屢遭失敗的情況下,這個中心的繁育研究卻取得突破性進展。
  • 陝西:近5年來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新華社西安12月2日電(記者劉彤)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了解到,過去5年,陝西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陝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其中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達791種、種子植物達4400餘種。
  • 雲南已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雲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保護秦嶺丨保護秦嶺野生動物,我們要牢記這些事~
    保護秦嶺丨保護秦嶺野生動物,我們要牢記這些事~ 2020-12-10 2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保護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珍稀瀕危物種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指由於物種自身因素或對生境的苛求,分布區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的脅迫幹擾,種群退化,個體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都極少,已低於穩定存活界限,並隨時面臨滅絕危險的野生植物。2012年,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1-2015年)》,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成為一項國家工程。
  • 我省人工繁育雙胞胎小雪豹網上徵集獲得「水墨、油畫」名字
    從上世紀開始,由於棲息地破壞、非法捕獵等多種人為因素,其全球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目前估計野生種群在3500-7000隻。中國將雪豹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內野生雪豹數量約2000-2500隻。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肅、西藏等省區。長期以來,青海省不斷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和三江源生態保護工作,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野生動物種群規模明顯增大,省內野生雪豹數量也穩中有升,目前保守估計在1000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