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湖居士
前日,我陪同省政協原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一行考察了即將落成的明太原縣城。開發主體太原龍投文旅的老總詳細講解,大家乘坐電瓶車,在城牆上環遊一圈。向下俯看,視野極好,整個古城盡收眼底。其中,大部分主體建築都已完工,六十多處文化遺蹟得以保存修葺。其餘一千多個院落、三十多萬平米的仿古建築,如同風雲畫卷,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考察期間,一個深刻的問題湧上心頭:這個投資三百億的明太原縣城,未來的前景如何?能夠超越盛名天下的平遙古城嗎?
有人對這個問題不以為然。他們的觀點是:明太原縣城周圍有晉祠、天龍山、蒙山、晉陽湖等知名景區,背後有省會太原四百多萬人囗的大都市作支撐。只要開通公交專線,源源不斷的客流就擠爆了明太原縣城。超越平遙,不是問題。
真的如此嗎?
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可另外有人不敢苟同。他們的意見是:城市人囗與有效消費群體有一定內在聯繫,但不能完全畫等號。正如,一個城市四百多萬人,不會只吃頭腦、只穿唐裝,就是這個道理。城市人囗中,真正喜歡旅遊的而且有能力旅遊的,只是一部分人,這就是有效消費群體。而在有效消費人群中,特別是外來消費群體,他們看中的不是初級產品,而是知名的文化品牌。山西文旅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經營,目前已形成十大品牌: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壺口瀑布、晉祠、紅色太行、洪洞大槐樹、關帝廟、皇城相府等等。明太原縣城,從初級產品到文化品牌,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剛剛起步的關鍵階段,走不好,走歪了,不僅形不成知名品牌,還容易玩成雜牌和爛牌。榆次老城、青龍古鎮等等開門熱鬧,沒過多久,半死不活,就是前車之鑑。
平遙古城,是原汁原味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知名的文旅熱點。其表面是明清古城,真正的看點是影響世界的晉商文化。
明太原縣城,是人造古城,先天乏力,但並不意味著無法超越平遙古城。因為,明太原縣城背後,是與世界知名的龐貝古城齊名的晉陽古城。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陶唐、周唐、大唐為核心的「晉陽文化&34;和「爛貨街」。投資者和決策人不僅會遭千夫所指、萬民唾罵;而且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千古的笑料。
再者,明太原縣城需要舉辦一些影響全國、吸引世界的文化品牌活動。博鰲論壇,帶火了海南;深圳文博會,使一個文化沙漠變成了文化綠舟;北京幾乎每月一場的文化大展,將北京推上了國際文化大都的巔峰地位。
堯城晉陽、桐葉封弟、趙簡子據晉陽而成七雄、高歡父子坐晉陽而雄霸北朝、李淵父子兵起晉陽而建大唐、武則天兩次晉陽省親感念厚土厚德、太原詩人成就了大唐芳華、晉商過晉陽而通萬裡茶路……如此豐厚的人文底蘊,是影響中國、光耀世界的文化資源。
今復建之明太原縣,不及盛唐晉陽之十分之一。而其背後,煌煌厚重之晉陽文化,絢爛之極,無城可比。千古風流多少事,請君細看晉陽城。
光大晉陽文化,不簡簡單單是復古造城,而是要立足高處,舉辦諸如晉商文化論壇、大唐詩歌文化節、中國古玩文創交易博覽會等品牌活動,彰顯晉商精神、名人文化、大唐風韻。唯此方可叫響全國,引領風潮,振興古城。
有尊者曾戲言:很多人從小學課本中就得知:太原,是王維、王昌齡、王之渙、白居易、溫庭筠、羅貫中、傅山等文化名人的故鄉。但到太原來旅遊,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蹤跡。現在,明太原縣城一下子有了一千多個大院,與其租給小商小販擺小攤,不如交給王氏宗親會、白氏宗親會、溫氏宗親會、羅氏宗親會、傅氏宗親會等來管理運營,給古代文化名人「分院子」。各個宗親會有了尊神拜祖的文化廟堂。外地人來晉旅遊,一下子就能找到他們崇敬的文化名人,很快就拉近了與古城太原的感情和距離……
這個「金點子」,雖有移花接木之嫌,我覺得在旅遊開發上還是很有創意。一是太原的文化名人有了「歸宿」;其次,方便天下遊人尋根問祖;三來,空閒的大院,有了文化賣點。總比空空蕩蕩的晉商大院強,也比賣雜貨雜耍的其他老城有味道。
總之,明太原縣城,無論從細節上,還是宏大敘事上,都要匯百家之長,創一家之奇,方可站穩腳跟,引領文化,形成品牌,超越平遙古城。任何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拙劣模仿之策,都會貽笑大方,虧本蝕金,風華難再。我想,這個結果,是誰都不願看到的。
附記:餘曾在晉源生活十數年,夢裡依稀是古城。而今仿古復建,諸多好友付之心血。唯願鳳凰展翅,鳳城騰飛。餘等祈禱:鳳凰一振興晉源,再振興晉陽,三振興三晉。古人言「晉國天下莫強焉」,三代人未見其盛。希冀明太原縣城開門之日,便是晉陽騰飛之時。餘獻淺見三策,僅供有識者謀之,旁觀者笑之。
東湖居士 庚子年秋月寫於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