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酈
2018-10-18 15:07 來源:澎湃新聞
位於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氣候炎熱而潮溼多雨,但隨著海拔的變化,氣候逐漸變得涼爽,土壤的組成也發生改變。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咖啡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相比較其他咖啡產地來說,這裡的咖啡有著讓人一喝難忘的特色——咖啡農會採用當地傳統而又特殊的溼刨法來處理咖啡豆。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是因為蘇門答臘島的咖啡想要運出去,都得依託船隻。如果在船隻到來時,咖啡仍未處理完畢,那麼咖啡農就會蒙受非常大的損失,溼刨法便是依託這一特定情況而產生的。「尚未曬乾的豆子便進行去殼處理會對咖啡豆的品相產生影響,因此來自這裡的咖啡豆常常顆粒並不完整,」Nespresso咖啡大使Steven解釋道,「但有趣的是,這種做法卻對風味和口感產生了積極作用,它能使咖啡呈現出馥鬱的香氣和猶如天鵝絨般絲滑的質地,同時,散發著怡人的木本香調和令人意外的狂野口感。」
海拔的升高會讓氣候逐漸變得涼爽,伴隨著土壤結構的不同,咖啡的風味也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巴拿馬瑰夏,這五個字足以讓咖啡愛好者瘋狂。散落在山脈上的巴拿馬咖啡莊園,幾乎每一家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微氣候和海拔,也直接造成了咖啡風味的與眾不同。從花果香氣明顯,到蜜果風味濃鬱,甚至有些還會出現漂亮的咖啡、太妃糖的香氣,而海拔對於咖啡影響的另一個明顯表現則是酸度,海拔越高的咖啡,很可能在酸度上的表現就會更明顯。
Greybox是國內非常出色的精品咖啡店,其每年都會和在國際咖啡師比賽中獲獎的冠軍咖啡師一起,發起精品咖啡體驗會。今年的冠軍咖啡師Dale Harris在現場衝制來自不同海拔的巴拿馬瑰夏咖啡,風味區別十分明顯。不同產地的單品咖啡因其產地土壤、海拔、降雨、陽光和種植條件的不同而風格各異,但此時的咖啡其實尚不能算作是成品,只有在經過烘焙之後,方能更好地表現出其特點,而烘焙方式的不同,對於咖啡風味也有影響。
簡單來說,咖啡的烘焙可以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但實際操作上,專門負責咖啡烘焙的專家往往會根據咖啡豆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比如說烘個中重度的豆子,或者做個淺中度烘焙,都是如今非常常見的操作手法,在以生產意式咖啡著稱的illy,今年也推出了自己的單品咖啡,而為了保證單品咖啡的風味,更是研究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烘焙方案。
輕度烘焙咖啡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的原有風味,常常跟口味較為柔和的咖啡相搭配,但也正因為其烘焙程度較輕,口感也會相對來說更加輕薄,表現出來的酸度也會更高一些,甚至有時候還會帶有一些泥土、穀物或者青感。
一杯好咖啡,烘焙十分關鍵。中度烘焙是相對常見的做法,用專業術語來說,其「平衡度最佳」。這種烘焙程度能夠基本上保留咖啡豆本身的特點,同時還會帶上一些烘焙香氣,以及些許穀物風味,如果你仔細看豆子,就會發現那些豆子上會呈現出油潤感,喝在嘴裡的風味表現裡也更強。
至於重度烘焙,則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焦香風味,喝在嘴裡能明顯地感覺到苦味,油脂感相比之前的兩種更為明顯,但豆子的風味損失也相當嚴重——說得誇張一些,此時的咖啡豆已經碳化得十分明顯了,你基本上找不出不同咖啡豆之間的風味區別。
所以,如果你想要喝到富有豐富花香味的埃塞爾比亞咖啡、有濃鬱果香的哥倫比亞咖啡,或者有著濃鬱焦糖的巴西咖啡,充滿可可味道的瓜地馬拉單品咖啡,那麼一定要關注一下咖啡本身的烘焙程度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