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古代待客禮儀中,「賓」與「郎」都是對嘉賓貴客的尊稱,遇貴客臨門,都要送上檳榔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忱。從古至今,對於熱情好客的湖南人來說,吃檳榔不僅圖個爽口解膩,走親訪友,互贈檳榔,更是一種表達美好祝願的民間禮儀和習俗。
檳榔,自古便是表達美好祝願的「吉祥果」
在古代,為家中犬子考科舉踐行時贈送檳榔,有祝願其高中狀元之意。據說,家中考生上京趕考之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會在行囊中裝上一顆綁著紅線的檳榔,這小小的一顆檳榔,寄託著父母的一片丹心。倘若考生能高中狀元衣錦還鄉,家中定要擺上幾桌酒席,宴請四方。而宴席上同樣少不了檳榔,這前來道賀的賓客嘗上幾口,盼望著能共享這份喜氣。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屈大均,曾在其撰寫的《廣東新語》中道,「檳榔」即為「賓門之郎」,意思是自家貴賓、女兒的郎君,故「檳榔」之名也由此而來。在南方還有一則民謠:「一檳一榔,無蔞亦香。扶留似妾,賓門如郎。」故在南方地區,檳榔常被比喻成「愛情的象徵」。自此,「檳榔」便成為了婚嫁中的必備物品,既是聘禮、定情信物,也是婚宴上禮敬之物,以此表達期待新婚夫婦婚姻美滿的願望。
檳榔,走進現代,是喜宴待客必備佳品
每逢喜事,湖南人仍然保留著送檳榔的習俗。新婚喜事時,新郎、新娘贈予賓客湖南檳榔,這時賓客贊道:「新娘檳榔兩頭翹,一口兩口我不要,三口四口不為多,我要五子大登科。」結婚此等大事都可見檳榔的身影,升官、喬遷檳榔更是不可或缺的,送上一份禮盒裝的檳榔,紅彤彤的,有著避邪消災,升官發財的好意頭。
就連湖南俗語,都透露著美好祝願:「煙、酒、檳榔、茶,恰了往上爬。」這是湖南人生活中的一句口頭禪。而「爬」字,則別有韻味:一是說吃了這「四件套」就可以安心滿足的「爬」上床睡覺,二是寓意著學業、事業往上「爬」,為步步高升之意。
湖南人待客之道:遞上「元寶」,討一口吉祥如意
有朋自遠方來,倒上香茗,遞上「元寶」,討一口吉祥如意,是湖南人最真誠的待客之道。湖南人經常說:「發檳榔就是發元寶,事事順心,吉祥如意。「還有的人會說:「逢年過節到我家,一口檳榔一口茶。」這些順口溜一樣的俗語,都體現了湖南檳榔在社交場合,都有著「吉祥如意」「恭喜發財」的好寓意。
小小的檳榔,那醇香的檳榔味兒,不僅是伴隨著湖南人長大的難忘記憶,也表達了湖南人爽快喜結天下朋友的熱情,更寄託了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願。這份誠摯祝福穿越歲月,變成了湖湘民俗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