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5 時,天剛蒙蒙亮,寧波市象山縣牆頭鎮鎮級灘長朱靜波就已經拿上手電筒,趕在灘涂漲潮前,對他所轄的1500畝灘涂開始了巡視。「 一般每周至少巡查一遍,一旦發現違規網捕、環境汙染等問題就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朱靜波邊走邊說。
如今,在浙江總長 6400 多公裡的海岸線上,活躍著數千名和朱靜波一樣的灣(灘)長,守衛著海灣和灘涂。灣(灘)治理和保護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海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依託。作為海洋大省的浙江,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灣(灘)長制」,有效推動了近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海濱優美環境一瞥。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供圖
以灣灘結合鞏固治理成效
實現管理海域和海灘全覆蓋
海洋汙染物 80% 以上來源於陸源汙染,要想管好近海生態,就必須管好灘涂和海灣。2016 年底,借鑑 「 河長制 」 治水的成功經驗,象山縣在全省率先推出護海新機制—— 「灘長制」。
按照 「 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片包幹 」 的原則,象山縣分別確定鎮鄉(街道)級和重點村 「 灘長 」,在縣 「 一打三整治 」 行動協調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本轄區灘涂違規違禁網具的調查摸底、巡查清繳、建檔報送等工作,並建立 「 周督查、旬通報、月總結 」 制度。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推動修復灘涂溼地資源邁開了堅實的一步。
象山牆頭鎮聯合漁政執法人員在西滬港海域清理灘涂串網
2017 年 7 月,浙江出臺《關於在全省沿海實施灘長制的若干意見》,開始在沿海地區全面啟動實施 「 灘長制 」。作為 「 河長制 」 向海的延伸,「 灘長制 」 成為海灘整治與保護工作的一項制度創新。全面取締海灘違禁漁具、「 三無 」 漁船,加強入海排汙口和農藥清灘行為監管,加強非法佔用海灘和非法修、造、拆船舶監管,加強岸線管理和整治修復等一系列工作全面展開。有了 「 灘長制 」 的基礎,浙江成為唯一一個全省沿海全域覆蓋的省級「 灣長制 」試點。
象山縣「灘長制」管理公示牌
此後,浙江 「 灘長制 」 開始向「 灣灘結合 」 的「灣(灘)長制」邁進,並不斷深入。
2017年底,「推進灣(灘)長制國家試點」列入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內容。2018年,「探索灣(灘)長制」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推進實施灣(灘)長制」列入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18年重點工作任務,並成立以副省長為組長的「省灣(灘)長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深化推進「灣(灘)長制」工作指導意見等。2019年,深化「灣(灘)長制」試點再次納入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內容。
如今,浙江通過 「 灣灘一體 」 統籌、納入「治水」體系,做到統分結合、上下聯動,全省形成 「 以灣統灘、以灘聯灣 」 的治理框架,實現管理海域和海灘全面覆蓋的目標。同時,浙江還將 「灣(灘)長制 」 和「陸海汙染物排放管控、海洋空間資源綜合管控、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災害風險防範、違法行為監管」相結合,打出綜合施策、精準治理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組合拳。
截至目前,浙江已確定各級灣(灘)長2000多名,沿海五市以灣長為龍頭、灘長為骨幹,部門配合,全面覆蓋的灣(灘)長組織體系已初步建成。
「灣(灘)長+護灘員+保潔員」模式
推動形成共管共治大格局
溫州洞頭區地處甌江口外,擁有270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51公里海岸線。回顧前些年的場景,每到5月-10月,只要趕上颱風和大潮水,各種海漂垃圾就會順江而下,堆積在洞頭海域的海面和沙灘上,嚴重破壞洞頭港灣的生態環境。
如今,舊貌換新顏,取而代之的是金黃的沙灘、碧藍的港灣、古樸的漁船,在藍天白雲下相映成趣。從垃圾隨處可見到金沙碧海連天,改變源自洞頭對「灣(灘)長制」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
洞頭中心漁港碼頭
為落實灣(灘)長制管理主體責任,洞頭區制定專門針對街道(鄉鎮)一級的「灣(灘)長制」管理指標體系,將目標任務分解,規範「灣(灘)長制」日常管理與運作,並結合指標體系落實,配套部門職責分工、考核獎懲等 6項工作制度,力促街道(鄉鎮)灣灘管理任務指標化和巡查、督查、考評、資金使用管理等規範化。
灣灘個性化保護與管理,在「海漂垃圾」的治理上卓有成效,讓洞頭愈顯海清灘淨
為形成以灣(灘)長為統領、全社會共治共管的灣灘管護大格局,洞頭區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建立區級灣長,街道(鄉鎮)、村級灘長及協管員「3+1」的組織架構,制定「一灣(灘)一策」保護與管理目標方案,率先探索護灘員、保潔員等灣灘管理社會化模式,實現了每一段灣灘都有人管,每一處海漂垃圾都無處可藏。
「和洞頭區一樣,我省沿海各地近年來都在不斷完善創新『灣(灘)長制』的責任體系、獎懲制度、管理模式,責任到人、管護一體的『灣(灘)長+護灘員+保潔員』模式已遍地開花。」浙江省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
在舟山市,一支由100多名鄉鎮級灣(灘)長、近200名村級灣(灘)長、100餘名護灣(灘)員和若干保潔員組成的「灣(灘)長制」隊伍,每天都活躍在各大小灣灘之間。
定海鹽倉街道新螺頭社區村民應蘇聯便是其中一員。早上9點,作為護灘員,應蘇聯已經在灘涂及其附近巡邏了一圈。
「我的辦公室就在灘涂附近,每天早中晚三趟巡灘。若有人在排汙、使用違禁網具、丟垃圾……只要看到了,肯定要前去勸阻,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時,就立即上報灘長。」應蘇聯說。
科技支撐助力
日常監管全方位、精細化、常態化
台州溫嶺市石塘鎮五岙村,是坐落在鄰海灣區內的一個小村落。尚亨琴是村主任,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新職務——村級灘長。自此,他每天忙碌在自己負責的海灘上,排查「三無」漁船、違禁漁具,以及亂倒垃圾、亂排廢水等現象。
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巡灘
「一旦發現問題,我們就用手機拍照,並通過灣(灘)長信息管理平臺APP,傳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立即就會安排人員處理。」尚亨琴說。
能「隨傳隨到」的灣(灘)長信息管理平臺APP,究竟有多神奇?進入APP,點擊「開始巡灣(灘)」,頁面就自動跳轉到衛星地圖,準確定位巡查的區域和地點。一旦發現情況,就可以在巡灘記錄中選擇「破壞佔用岸線」「三無漁船」「違禁漁具」「入海口排汙」等不同選項進行上報。「證據」則可以選用照片、視頻、語音等,系統後臺有人實時查看並處置,事後會將處置結果以簡訊的形式通知上報人員。
如果說灣(灘)長信息管理平臺APP、微信公號,能夠讓巡灣(灘)工作「盡在掌握」,那麼,無人機的應用就實現了將灣(灘)的每一尺每一寸情形「盡收眼底」,真正實現了監控無盲區、無死角。
目前,台州還綜合運用岸基、浮標、視頻、遙感等在線監測技術手段,採集灣灘三維實景數據,助力灣(灘)長履行灣灘「管、治、保」職責,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科技助力、智慧加持的「灣(灘)長制」工作經驗。
「目前,台州的經驗已在全省推開。各地紛紛藉助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構建灣灘日常管理、監督舉報、問題受理、限時反饋的快速響應機制,實現了灣灘環境管理精細化、監督常態化、問題處置流程化。」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浙江將進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抓好職責監督,完善考核評價,不斷建立健全相關問責、激勵等獎懲制度,促進各級灣(灘)長切實履職盡責,形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協作有序、運行高效的灣(灘)長長效工作機制,推進灘面環境狀況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穩中趨好。
來源:中國環境報
圖片來源:浙江在線、洞頭髮布、海洋生態文明
原標題:《你知道嗎?浙江有 6400 多公裡的海岸線,數千名灣(灘)長守衛著這片海灣和灘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