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歡迎儀式現場。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4月5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休整期滿,4日回到天津醫科大學。
圖為天津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 張道正 攝
這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直接調派,7所大學醫院16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在接管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病區期間,實現了收治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醫療工作「零差錯」、醫療安全「零投訴」、醫療事故「零出現」的目標,成為各方一致認可的「救治範本」。
天津醫科大學4日舉行簡短而隆重的儀式,迎接天總重症救治醫療隊凱旋。在該校主樓前,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姚智、校長顏華等學校領導、大學醫院負責同志、在校師生共同致敬援鄂英雄,歡迎勇士平安凱旋。副校長王耀剛主持歡迎儀式。
圖為天津醫科大學師生現場歡迎。 張道正 攝
顏華代表學校宣讀「致天醫援鄂醫療隊隊員的致敬辭」,他指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天醫人殫精竭慮、一往無前,揮灑赤子心、愛國情、報國志。從津沽大地到九省通衢,從「救治三原則」的首次提出到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病區裡的「天總模式」「救治範本」,天醫人創造了分秒必爭的天醫速度、超高治癒的天醫品質、傳承了求真至善、德高醫粹的天醫精神,必將成為天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雙一流」建設最可寶貴和珍視的精神財富。
圖為學校師生與「抗疫英雄」合影。 張道正 攝
10名學生代表以《致敬最美逆行者》為題獻詞,致敬最可親可敬的老師們。他們深情誦讀,要「將德高醫粹的精神代代傳承,奮力書寫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天醫故事,讓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圖為在天津醫科大學就讀的外國留學生為「醫學前輩」獻花。 張道正 攝
援鄂醫療隊隊員、朱憲彝紀念醫院普外科護士肖婷在發言中說,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我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整裝出發、馳援武漢,內心無比驕傲。她回憶了武漢戰疫中撥動心弦的無數瞬間,表示未來只要祖國需要,醫療隊隨時整裝待發、繼續戰鬥。
援鄂醫療隊領隊、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李暉指出,來自7所大學醫院的160名醫務人員響應黨中央號召,在疫情最膠著的時刻,肩負著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1600萬人民的囑託,在學校和大學醫院全力支持下,踏上逆行之路,打贏戰役。疫情尚未結束,相信醫療隊全體隊員將迅速調整好心態繼續投入戰鬥。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黨委書記張建寧指出,在馳援武漢的38天中,大家克服重重困難,零死亡、零感染、零事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佳績,得到一致認可,在天醫發展史上立下了不朽的豐碑。學校黨委全力支持,各大學醫院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派出優秀醫護人員組建醫療隊,同時落實關愛醫護人員各項政策,為赴鄂醫療隊保駕護航。未來要再接再厲,早日取得戰役的全面勝利。
圖為在天津醫科大學就讀的外國留學生為「醫學前輩」獻花。 張道正 攝
「52天前,我在機場送別大家奔赴武漢。14天前,我迎接大家返回家鄉。此情此景,歷歷在目。」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姚智說,今日,我們又在天醫重逢。看著你們不負重託、載譽而歸,這一刻,作為天醫人,我們感到無比榮耀和自豪。在我心中,每一名隊員都是真正的英雄。敢於出徵者,皆為勇士,平安凱旋日,成就英雄。
圖為歡迎儀式現場。 張道正 攝
姚智指出,天醫師生共同參與的歡迎儀式是一堂立德樹人的生動思政課,而主講人就是抗疫歸來的全體醫療隊員。不止今天,在武漢的每一天的奮戰,每一次的救治,都是完成黨和人民囑託充滿家國情懷的思政課,也是經典的專業課。你們以實際行動詮釋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學校將繼續總結凝鍊醫療隊的事跡和精神,將其作為天醫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不斷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