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註冊的滴滴司機,跑了4天時間的,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天早上8點至下午5點,收入110元。第二天收入67元,第三天收入40多元,第四天跑6單賺了130多元,跑了4天,最多的一天賺了130塊,算是掙得最多的了。不過回頭想了想,與其抱怨開滴滴不掙錢,又想過的安逸不付出辛苦那是不可能的。看看滴滴其他司機流水高的,哪一個不是在線12小時以上,早高峰六點到九點你在做什麼?晚高峰四點到七點你又在做什麼?
其實,跑滴滴並沒有太多技巧可言,想要提高收入的方法就是付諸辛苦,增加跑車時間。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網約車相對於計程車來說門檻略低,尤其是之前混亂的網約車市場,且大多沒經過一定的培訓,或者對此職業認知有限。所以,嚴重低估了網約車勞動強度,再加上不合理的網約車市場競爭,這一系列的行為、動作,導致了網約車的現狀。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來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居多,而負面影響也大多來自此些人。網上或者生活中出現滴滴越來越不好跑的聲音,實屬正常。現在網約車市場越來越規範,淘汰了很大一批人,留下來的肯定是精英,這部分精英能不能抵得過輿論,就見仁見智了。
平心而論,如果一個合格的網約車司機,理論上要比計程車司機掙得多,而且不一定比計程車累。事出反常必有妖,妖在哪,大家心知肚明。
小周說:如果按照滴滴司機說的一天最多賺130元,那一個月最多也就是3900元,可能一個月下來連3900都不一定有,每天滴滴司機早起晚歸的,三餐不定四季無休,空車時間也還是要在車裡面坐著,長期以往身體也會吃不消,你說工資高還好,但是工資卻沒有和付出成正比,一個月工資不到四千卻還要被滴滴平臺抽取高佣金、車油費、每月的車損等費用,最後留給自己的就所剩無幾了,在加上家庭經濟的開銷,根本就是入不敷出,經濟壓力也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加的便利化,多樣化,滴滴出行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極大地方便,無論我們在何時何地都能方便地打到車,在手機上打開應用就可以打到車,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士選擇選擇來跑滴滴,規模也在慢慢的擴大,自然的單就會變少,滴滴司機一天跑下來就賺了一百多,但是出去一些油錢、飯錢等費用,有時候還會倒貼,整天外出,風吹日曬的,其實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的行業,風險也不大,還能收穩定且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