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寒冬過境 香港畫廊面臨重新洗牌?

2020-12-17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藝術品交易停擺 畫廊最大困難是收支

3月3日,作為香港繁榮標誌、創立40年的「世界最大海上餐廳」珍寶海鮮舫宣布停業。自1976年開業以來,珍寶海鮮舫不僅接待多國政商名人,還曾經是《食神》、《龍爭虎鬥》、《無間道2》等經典港片取景地的香港城市地標。

作為香港繁榮標誌的珍寶海鮮舫

兒時記憶《食神》經典PK場面就是取景於珍寶海鮮舫

3月23日,「香港茶餐廳傳奇」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港產電影《春嬌與志明》裡的經典臺詞:「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就是出自這裡。這不是單獨一間結業的翠華餐廳,在半年內已有4間分店結業,分店裡的全體員工都已失業。

夜市記憶:翠華餐廳

自2019年下半年來,經歷了幾個月的動蕩,緊接著又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香港遊客人數銳減,各行各業遭遇重創。幾天前,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了最新數據:香港失業率高達3.7%,創9年以來新高。

這樣的境況,對「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先」的畫廊業無疑是一個漫長的寒冬。「香港是對外型經濟體系。本土以金融、旅遊、地產、零售為主,都各有各的問題,基本上畫廊屬於零售裡面的一個產業,所以我們肯定是沒有辦法逃避這期間的困難。香港經歷了過去九個月的混亂,從貿易戰到社會運動,緊接著就是疫情,對香港畫廊來講,據我了解,除了國際頂尖畫廊,基本上都遭遇了一些困境。」方由美術創始人梁徐錦熹談到。

曾經人潮湧動的香港中環

「全球的藝術品交易幾乎都在停擺狀態,而且拍賣也是全面暫停,所以現在所有跟藝術品有關的,尤其是中小型的畫廊與拍賣行,都在面對很直接的生存問題。而未來數月,我相信會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有關公司結業,因為藝術品交易的支出是龐大的,而經歷數月入不敷支的日子,未來一兩年的環境也未見明朗,會造成中小公司結業和市場趨向壟斷的問題。」香港明畫廊負責人林沙洲說。

梁徐錦熹坦言,現在對畫廊而言最大的困難就是收支,「新藏家建立的速度會減慢,而現存收藏家的收藏意欲和收藏類別,會不會因為這次整個市場的改動而洗牌?也是相當大的變數。」

曾經的購物聖地尖沙咀如今也顯得很冷清

轉戰國際到開拓線上 變化讓畫廊措手不及

實際上,在疫情開始之前,長達近半年的社會運動,已經讓不少香港畫廊叫苦不堪。遊客量下降,生意冷淡,就連員工上下班的交通也難以保證,不少原定計劃的展覽不得不臨時取消。有部分國際畫廊透露,像她們代理的藝術家都是國際大牌,他們對於個展開幕有自己的要求,如果香港局勢動蕩,很難保證畫廊的開放時長,那麼這些藝術家寧願取消香港展覽。而這些展覽往往策劃、準備了一至兩年,臨時取消損失慘重。

不過,對於國際畫廊而言,香港空間還只意味著亞洲市場,短暫的困局可以依靠世界其他畫廊空間的盈收保持平衡;而對於香港本土畫廊而言,這裡卻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之地。

位於中環,集結了高古軒、藝術門、立木畫廊、漢雅軒的畢打行,如今畫廊也鮮少有展覽開幕

雪上加霜的是,1月底香港巴塞爾宣布取消,「藝博會在畫廊的銷售比重大約是20~30%,如果是銷售高價藝術品的畫廊,比重會到50~70%。對於大畫廊來說他們的付出是巨大的,但也不會因此倒閉,但中小型畫廊因為運營資金不足,這段時間就比較艱難了。」不少畫廊被迫轉戰國際,加大了國際各大藝博會的投入比例,以期平衡香港空間的收支。

然而,轉戰國際的日子也沒有堅持太久,疫情蔓延的速度遠超人們的預期,世界各地的藝博會、展覽紛紛取消,開拓網絡似乎已經成為了畫廊唯一的出路。巴塞爾官方適時推出了線上展廳,但臨時決定,難免失之倉促,不少畫廊反映,在前期資料上傳階段,已經有些雜亂無章,而整個線上的銷售結果,差強人意。除了高古軒、卓納、豪瑟沃斯等幾家頂尖國際畫廊有售出外,香港其他畫廊幾乎戰績平平,不少甚至為零。

往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現場

「雲展覽只能作為輔助,很多收藏家還是不習慣,等著等著下載就沒有耐性繼續看下去,並且欠缺了與畫廊職員接觸和直接交流那個層面,我估計雲展覽必須配合其他不同的推廣方式一起做,包括實體展覽,才能有好的效果。」李安姿當代空間負責人李安姿說。

明畫廊林沙洲覺得,未來的方向一定是雲展覽,「因為如今的影像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有藝術品細節基本上都可以看見,中低價位的作品基本都可以在網上成交。但大價位的作品我相信收藏家還是希望看原作的購買,但當然也有例外,只是比較少。所以拍賣行在未來的地位會更加重要。」

位於皇后大道,集結了卓納、豪瑟沃斯、白石、藝術門、當代唐人、方由等大牌畫廊的HQueen's,如今也鮮少有畫廊舉辦新展

在線上展覽方面,國際頂尖畫廊,如卓納、豪瑟沃斯起步較早,卓納創始人大衛·卓納更是神預言,以後網上展出、銷售,將成為趨勢。這些頂尖畫廊資本雄厚,有資金支持早期對於線上展覽的開拓和維護,但對於中小畫廊來說,倉促展開線上展覽,並不能立竿見影收到效果,而收支壓力迫在眉睫,雖然大家都齊聲看好」線上「,但總有種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無奈感。

「據我了解,可能有些原本在中環的畫廊會搬到黃竹坑,以降低租金成本來應對未來的挑戰。這是一個非常謹慎的方法,其實在黃竹坑本來就有20幾個畫廊。」梁徐錦熹說。

面對困局,香港畫廊現狀及應對之策——

卓納畫廊

位於香港中環H』QUEEN大廈的卓納畫廊近幾個月來沒有推出新展,但其線上展廳異常活躍。「卓納線上展廳」於2017年初發布,是首個提供在線欣賞與購買限量藝術作品的畫廊空間,迄今已帶來50多場線上展覽,迅速發展成卓納畫廊全球的「第七處空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在幾天前,面對全球疫情,卓納宣布開放自己已成熟的線上平臺,與其他年輕畫廊共享。首場展覽《平臺:紐約》邀請了12家來自紐約的年輕畫廊。

卓納開放線上平臺給紐約的年輕畫廊

白石畫廊

同樣位於H』QUEEN的白石畫廊依然開放,其在3月18日開幕的新展「小寓言」推出了六位年輕藝術家作品,似在這沉悶的時期呈現出難得一見的朝氣。

白石畫廊「小寓言」群展現場

方由美術

方由在這段時間保持著共度時艱的積極態度,「對銷售來講,我們只會儘量做,不能給同事和自己太大壓力,畢竟我們要共度難關,處理好家庭的關係。不會太強求很多生意。但頂尖藏家一直在持續找好東西,所以這幾個月憑著過去的積累還是能做到一些生意。」

對於代理的藝術家,方由希望可以慢慢用直播、用文字、作品欣賞 用網上各種平臺將他們的內容所思所想介紹給大家,以保證觀者不會對有才華的藝術家感到陌生。「所以基本上在方由的網上平臺,會看到作品賞析、基本上不是為了買賣,當然有人問我們我們也會非常開心,但我們不會在這個時候強行做一些推銷。」

同時,方由美術還攜許鴻飛作品《帶我飛》參加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與香港畫廊協會共同策劃的雕塑藝術展。

許鴻飛 《帶我飛》 2014年 青銅 48 x 34 x 43 釐米

白立方

白立方亦是為數不多香港中環依然正常開放的空間,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他們聯手香港K11聯合推出「邂逅」,不僅在自己空間呈現安東尼·葛姆雷、達明·赫斯特等作品,更是與K11 Musea所呈現的西斯特·蓋茨,遙相呼應。畫廊透露,越是在這個時候,她們越希望,香港人在這座城市,和藝術有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白立方「邂逅」

季豐軒

季豐軒也一直沒有歇過業,就算在去年鬧得最厲害、交通不便的時候,員工們還是正常每天往返中環。她們舉辦小型的研討會、參加公共雕塑展、整理文獻庫,甚至巴塞爾的取消,似乎對她們也未曾有太大的影響。「兩年前我就不太熱衷參加博覽會了,我們平常的生意也真的不靠博覽會,好的藏家不會是那種賺錢忽高忽低,還是蠻有實力,比較穩定,這樣的藏家,如果他覺得東西好,那麼他也會看長遠。」

李安姿當代空間

2019 年下半年期間,李安姿當代空間因為各種事件加起來也只歇業了三個半天,但那段時間從各地來香港的客人少了,迫使她們多出差或透過手機和線上跟客戶溝通。「農曆新年以後來香港的人差不多是零,但可能由於香港的疫情控制得比較早,從我們三月中開新展覽開始,參觀的人數已經回復以往正常時期的人數,來的基本上是本地人,可能是因為我們這個展覽比較正能量,很多人都專門來看。不過,博覽會等取消迫使我們在線上、手機用不同的方式做更多推廣,又或是直接針對性地接觸客人。」

香港本土藝術家阮家儀在李安姿當代空間舉辦的個展現場

每年三月的博覽會佔了李安姿當代空間一年整體約3至4成銷售,巴塞爾的取消讓畫廊必須更用力開發新渠道和客人聯繫和溝通,不能再靠傳統的方法或像在全盛時期那樣等客人自己找上門。「我們在這段時間更努力在微信、Instagram、Facebook等媒體推廣作品和藝術家,數字上看效果不錯,我們也知道這是大方向和持續需要做,必須一直堅持在這邊多投入資源。」

10號贊善裡

位於中環的10號贊善裡也反映畫廊的人流量明顯減少了,「這是目前最大的困難。但我們仍然逐一邀請藏家來畫廊欣賞他們感興趣的作品。 我們正在思考如何通過更多線上活動來吸引觀眾來參觀畫廊。我們通過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平臺來進行宣傳。雖然和之前類似,但現在主要是一對一地邀請藏家,與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畫廊總監Katie de Tilly認為,其實現在是購買藝術品的好時機,因為畫廊更願意提供優惠的折扣。

10號贊善裡舉辦的青年藝術家梁浩個展現場

世界畫廊

在香港經營了46年的世界畫廊倒也比較「淡定」,從春節後,他們就只接受預約看展,巴塞爾取消,原本展位號「3E14」被他們別出心裁地定為了新展名,原本要帶到巴塞爾現場的藝術家作品,在畫廊展出。「我們把春天的展覽相應延後到秋天。在畫廊半開放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趁機加強團隊建設,並裝修畫廊以提高展覽的空間條件。」

世界畫廊「3E14」群展現場

明畫廊

負責人林沙洲覺得,面對如此環境,畫廊最重要的是要面對現狀,做做網上展覽是一條路,而且可以為日後的市場情況作預備,我相信以後的網絡藝術品市場會更加彭勃,更加真實。「我們畫廊是把上半年的展覽全數押後到下半年,相信大多畫廊也是。所以全球下半年的展覽一定都會全力以赴,各放異彩。」

懷揣希望 靜待回暖

香港雖不大但經歷豐富,整體氛圍變化很快,梁徐錦熹覺得下半年會慢慢恢復。「當然2020-2021肯定不是大家覺得的藝術市場的高峰,但這種低潮對藏家來說也覺得自己會有多點選擇,而藝術家經歷這一番動蕩還留下來的,也是真正堅持藝術的。希望大家通過這一次的波動看清楚不同國家的情況,恢復以後,能夠對內地、香港、澳門的藝術家更多一些關注;當然,我們還需要建立更完善、成熟的畫廊體系,這一潮後大大小小的畫廊可能會關閉,下一周期希望更年輕、更好、更規範的藝術能呈現給大家。」

相比梁徐錦熹的樂觀,明畫廊的林沙洲估計得更為保守一些,「香港的藝術市場,如果全球經濟沒有崩潰的話,我認為要到明年的三月始逐漸回溫,待不快的時期以時間衝淡,收藏家們才會逐漸開始留意藝術品。購買藝術品往往都是心情好的時候消費,享受藝術品帶來的愉悅感,而此次影響如此之重,相信需要一年半載方能回溫。」

季豐軒則早早算好了虧損,調整好心態,靜待春暖花開,「2020年,在商業上絕對不是一個好年份。因為有這樣的預判,所以我已經調整好心態,我坦然地算好了預計虧多少,剩下的那就等等吧,看長遠點。不過我相信,這個周期之後一定會好起來。」

10號贊善裡的Katie de Tilly覺得香港市場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應變能力,他預計情況將在6月得到改善,「這和當年SARS發的情況類似,在危機過後很快就會恢復到正常。我們今年下半年計劃為香港本土青年藝術家舉辦『香港起動2020』的展覽。我們還將展示澳利亞藝術家家John Young的作品。」

原文來源於藝術頭條APP,下載安裝查看更多藝術資訊

PS:雅昌拍賣圖錄APP估值小程序上線啦!下載安裝即刻體驗!

相關焦點

  • 深度|寒冬過境 香港畫廊面臨重新洗牌?
    幾天前,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了最新數據:香港失業率高達3.7%,創9年以來新高。這樣的境況,對「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先」的畫廊業無疑是一個漫長的寒冬。「香港是對外型經濟體系。本土以金融、旅遊、地產、零售為主,都各有各的問題,基本上畫廊屬於零售裡面的一個產業,所以我們肯定是沒有辦法逃避這期間的困難。
  • 資本「寒冬」來了,在線旅遊新創公司或面臨洗牌
    今天,有關淘在路上總裁唐一波離職的傳聞在業內引起了關注,儘管晚間淘在路上緊急發布的官方聲明證實了此為傳言,但大家有關資本「寒冬
  • 河豚魚「解禁」 行業發展面臨重新洗牌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7日訊(記者顧陽)從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的「中國河豚產業健康發展大會」上獲悉,自2016年9月5日,國家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印發的《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為標誌,飽受爭議的河豚「禁食令」正式解凍,河豚魚有條件地「合法化」食用成為現實,河豚魚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 三得利啤酒歸屬青啤 啤酒業面臨重新洗牌
    原標題: 三得利啤酒全資歸屬青啤 國內啤酒業面臨重新洗牌日本飲料行業巨頭——三得利控股將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將所持合資公司一半股份賣給青島啤酒,收取品牌授權費。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近日以680億英鎊(約6672億元人民幣)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南非SAB米勒公司。
  • 香港畫廊的「搬家潮」是否意味著調整與洗牌?(附香港展訊)
    讓我們來看看被稱為「香港藝術新地標」的H Queen’s,這棟大樓在兩年前的2018年3月開業,與當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同期。據artnet新聞了解,租戶大多籤署了為期三年的租賃合同,其中包括藍籌畫廊豪瑟沃斯、佩斯畫廊、卓納畫廊、白石畫廊和藝術門畫廊的第二個空間。
  • 玉石市場面臨行業調整 面臨洗牌
    原標題:玉石市場面臨行業調整 面臨洗牌   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與前些年玉石市場的一片繁榮相比,如今的玉石市場仍舊處於寒冬之中。從2015年夏天開始,玉石的市場行情就出現斷崖式下跌,不少玉種價格腰斬。
  • 旅遊法實施倒逼旅遊行業重新洗牌
    在旅遊法時代,旅遊業將被倒逼面臨一場新的洗牌。    熱門旅遊線路無人問津    10月1日,旅遊法正式實施,帶給寧夏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徐輝的最直接感受是,旅行社組團報價回歸理性,但也使許多人打消了報團旅遊的念頭。    他以曾經一度為西北最熱門線路——「新馬泰」一線為例,1997年開放出境遊,當時「新馬泰」線路的報價接近1.3萬元。
  • 「蒙牛」牽手「友芝友」後 江城乳業面臨重新洗牌
    專家:乳業競爭風起雲湧  蒙牛與友芝友的牽手,被業內權威人士和有關專家認為是江城乳業面臨重新洗牌的開端。從這樣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根據計劃,合資成立的蒙牛(武漢)友芝友乳業有限公司,投產後年產銷售額將達10億元。而在過去一年裡,武漢乳業的年產銷售總額才近8億元。顯然,江城本地乳品企業的強勁對手已經到來。
  • 從「黑金」到「白菜」煤炭行業面臨洗牌
    而在我國能源結構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未來如何轉型發展已成為煤炭產業面臨的現實問題。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6日發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482元/噸,比前一報告期下降了7元/噸,再次刷新該指數自2010年10月13日發布以來的最低紀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書畫市場正在慘烈洗牌:這11種畫廊已被淘汰
    2020疫情衝擊,書畫市場大洗牌,只有物美價廉的畫廊才能生存,價高物差的畫廊必然被淘汰。對這種情況,業內人士基本認為這也是一輪洗牌的過程。在這個淘汰賽中,必然會有一批書畫經營者倒下,有的會一蹶不振而出局。市場是殘酷的,這是因為你跟不上市場的變化、不迎合市場的需求、不適合新形勢下的生存。我們回顧歷史,2008年經濟危機,引發當代藝術泡沫破滅,大批賣寫實油畫的畫廊破產。
  • 外來大鱷衝擊本土房企,十堰樓市面臨「重新洗牌」!
    樓市重新洗牌 品牌房企或將主導未來市場布局決定格局!如果翻開樓市地圖,你們會發現,上述品牌房企無一例外地將十堰作為長期重點深耕城市。所以,這是一個「大象跳舞,強者恆強」的時代,外來房企的「狼性」進攻,無疑給本土房企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前所未有的壓力。
  • 事業單位面臨「重新洗牌」,年底將取消32種編制,更難找工作了
    教育事業的發展改變了我國的就業市場,在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崗位的應聘要求也在發生改變,「一崗難求」成為現在的就業模式,每個人的競爭都非常激烈。據相關人士爆料,事業單位將面臨「重新洗牌」,實行重大改革,這32種「鐵飯碗」將被取消,變成合同制,在年底之前全部整改完成。
  • 輕卡行業面臨重新洗牌,哪個品牌會成為新的引領者,福田、江淮?
    輕卡行業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群雄割據之後面臨著重新洗牌。洗牌的動力主要有兩個:一是大噸小標事件後,標載輕卡將登上主流市場,二是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後,技術領先的企業將佔據優勢。標載市場一旦形成,日系輕卡的空間一下子打開,國產輕卡面臨著崩盤的可能,因為標載也就意味著和日本等市場的情況相同,有著百年歷史的日系輕卡便會極具優勢,尤其是在當前運費過低的情況下,哪家可靠、哪家省油,哪家就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 重新洗牌的郵輪業機會不少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重新洗牌的郵輪業機會不少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全球郵輪業面臨重新洗牌!」德國《焦點》周刊日前報導稱,從今年6月歐洲多國內河郵輪的復航,到7月德國途易郵輪等航線的陸續重啟,郵輪行業已進入緩慢復甦期。
  • Simon Lee畫廊香港空間重新開放通知
    Simon Lee畫廊宣布香港空間即日起恢復開放
  • 沒了巴塞爾藝術展的香港,畫廊時日艱難
    「藝術行業或將面臨一個長冬。藏家們為銀行帳戶的大出血感到憂慮,無心他顧。」馬修·伯利塞維茲(Mathieu Borysevicz)說。馬修是上海 BANK 畫廊和藝術諮詢機構 Mabsociety 的創始人,如今,他——以及其他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藝術商們,都在承受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取消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所帶來的蕭條。
  • 程式語言面臨重新洗牌 這六種要涼涼?
    現在,程式語言排行即將迎來一次新的洗牌,而像Perl,Haskell,Ruby,Visual Basic.NET,Adobe Flash和AIR,Delphi’s Object Pascal,這6種語言難道要涼涼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些年隨著AI技術的崛起及廣泛應用,也令AI工程師成為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而高薪、好就業等也一度成為該崗位的代名詞。
  • 香港餐飲業炎夏遇「寒冬」
    香港餐飲業炎夏遇「寒冬」新華社  作者:  2019-08-23 「這段時間我們餐廳的生意比『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差,比『寒冬
  • 「影視業寒冬」的大浪淘沙下 行業洗牌洗走了誰?
    天熱了,影視寒冬卻沒過去。  「喜劇之王」周星馳賣房還債、當紅小生張若昀深陷債務危機、老戲骨應寶林無戲可拍直播當網紅。。。。。。  一夜之間,劉濤、張雨綺、薛之謙等一眾明星紛紛摘掉光環,下海與主播合作,從事商業直播帶貨,只因沒有戲拍,沒有錢賺。
  • 漢雅軒畫廊 重新回到生活周邊 藝術匯 專訪
    而在流變發生之前,漢雅軒只是在香港這片未被文革波及土壤上尋覓一些中國傳統的根基。1983 年 12 月,張頌仁在香港九龍一個居民區的地庫裡正式創建了漢雅軒畫廊,早期漢雅軒把眼光放在港、臺藝術家群體,當時朱銘、陳福善等藝術家的作品已經在張頌仁的策劃下,與大眾見面。2016 年是漢雅軒創辦 33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