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巴圖海
這個烏鎮靜悄悄。
【1】
對於熱衷八卦的人而言,剛剛過去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顯得過分「安靜」了。由於疫情原因,每年都能觸及的大佬酒局和江湖派系的花邊沒了。
這是一次脫虛向實的會議,沒了大佬的江湖風雲,並妨礙解決一些做出實際的事情、解決實際的問題。
而在場外,一個脫虛向實的新商業時代,也正在撲面而來。
從OFO、瑞幸、OYO再到最近波及甚廣的蛋殼公寓,這些依靠包裝的商業模式圈錢的企業,紛紛在商業、信譽等方面破產。
用所謂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實體經濟,更像是巧立名目的「強暴」實體產業。無論是瑞幸還是蛋殼,續命的強心針不是正經本分的商業模式,而是見不到底的從消費者、投資界燒錢、圈錢,比如蛋殼哄騙消費者籤下的租金貸。
和京東、亞馬遜等燒錢模式不同,他們枉顧這些千百年實體行業的規律,創造的增長服務的不是用戶的訴求和消費市場潛力,是服務於資本擊鼓傳花,尋找下一個買單者。
但好在,商業生態有激濁揚清的自愈力,一個個泡沫終歸也挨不住持續燒錢。垮掉的商業奇蹟終結了浮躁的時代,也讓人們重新意識到常識與本分的重要。
【2】
什麼才是經得住考驗的模式?
還是要做實在的產品,做實際的生意。
在本屆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有家傳統的再傳統不過的企業,或許能給不少新經濟的新秀們一些啟示。
它幹得是千年不變的生意,做得是立足百年的品牌,這就是赤水河畔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郎酒。
郎酒青花郎連續第二年攜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鑽石級合作夥伴,與寶馬等曾連續佔位的品牌同站在這個世界網際網路頂級舞臺,相繼傳遞新聲。
郎酒的生意說不上複雜,釀好酒就行,也沒有過多產品線;致力追求的也不過兩個字——極致,最多解釋不過是六個字——品質、品牌、品味,更沒有刻意追求風口,只求回歸商業的本質。
做酒這門生意也沒有什麼及時反饋,砸錢進去的錢沒幾年聽不到響聲,更不可能靠補貼燒出增長。
急不得快不得,醬酒是真需要企業家延遲滿足感。
傳統的頂級醬酒需要1年製作,至少5年存放,茅臺的飛天便是如此。而一瓶青花郎從糧食的原料,高粱小麥到糧食的選取,歷經釀造蒸餾上甑,酒體的分級儲存,酒體的勾調,包裝設計、生產,灌裝,物料,最後端上桌要經歷八年考驗,其中存放7年,比茅臺還多上兩年。
12年超百億,才能換來一座世界級郎酒莊園,成為郎酒一座活體營銷IP。8年,規劃50億,才能建一座醬酒產能2萬噸、制曲6萬噸的吳家溝產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單一醬酒生產基地。郎酒產能,成為赤水河兩岸唯一比肩茅臺的存在。
這一切沒有討巧的餘地和糊弄的空間,時間、堅持和重複,一個都不能少。只有這麼做,才有競爭護城河,這麼做了,郎酒青花郎才有了和茅臺「各有特色」的風味。
庫存是財富,增長則可能是短視的行為。無論是郎酒還是茅臺,都在刻意控制銷量,基酒儲量是酒企品質生命線,今年因為貪錢買多了,基酒存量下來了,品質可能就沒保證了,這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品牌大計。
【3】
很多破碎的新經濟企業,缺少就是這份敬畏,對常識的尊重。他們不好好做一杯好喝的咖啡,卻想著拿咖啡機做金融;不考慮提供更舒適騎行服務,卻想著拿劣質自行車逼退對手;更不考慮租房市場增長規律,只想著圈下更多房子去吹大自己規模……
郎酒的成功源於對行業、品質敬畏、對常識者尊重。在恪守原則的同時,也沒忘了用技術創新。在這裡,網際網路不是目的、結果,而是手段,服務於郎酒品質、品牌和品味。
在青花郎之夜上,科大智能的劉偉博士提到他帶領的科大智能研究院團隊,一直在二郎鎮探尋郎酒釀造與養藏的奧秘。還有未來隨著與白酒精準匹配的數位化傳感器的研發與運用,郎酒的品質極致化戰略將收穫又一獨門絕技。
今年8月,郎酒被選為全國工業網際網路白酒行業標識解析建設試點,這也是全國首個工業網際網路白酒行業二級節點,很快郎酒將「信息中心」更名為「數字中心」。傳統釀酒手藝活,也會引入信息化手段實現效能提升,從而更好的為極致化工程服務。
「其實新與舊是相對的,實體與非實體的邊界也在日漸模糊。但只要扣住商業的本質,我們就能應用當下最適合的技術為企業賦能」,郎酒股份副董事長汪博煒說。
浮華過後,去偽存真。
一次安靜的網際網路大會也為一個新的商業時代吹響了最嘹亮的號角,也敲響了另一個時代喪鐘,用網際網路挑戰常識的時代落幕了,熱錢勢能已經無法再挑戰商業社會運行規律。
新貴們也要意識到身邊那些像郎酒一樣埋入泥土做生意的「傳統」企業,或許才是更值得效法對象——他們雖然沒有短時間驚豔的增長,卻在腳踏實地中,扛過了周期,在時間磨礪下愈發堅韌,如果再加上技術創新不斷加持,必然鍛造更堅實和更可控的競爭優勢。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