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草灘,淺邊草洞釣魚,收穫「一箱」大板鯽魚和2條野生的烏魚,為什麼是草灘?為什麼要淺邊?這是因為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鯽魚急需補充營養為產秄做準備,草灘淺灘在全水域中率先回暖,大自然給鯽魚發出了搶灘信號,一旦上了草灘,就是義無反顧,即使寒潮來臨,也再無回頭之鯽。
這是一個在我當地有名的「麻將塘」,印象中起的幾乎都是不到一兩的,幾個一兩的小鯽魚,上兩的都少見,不要說半斤以上的板子了,以至本地如狼似虎的釣友都不去光顧,可見平時板鯽稀少而難得,需要在特殊的時段才會遇見,然而早春,大自然把這些寶貝短時間聚集到了一些狹小範圍內,給我悄悄釣獲大板提供了機會,那就是,草灘,淺邊。
記得我小時候,那時沒有培育魚苗的,我們5月初去大河撈取那種纖細緻密的水草,回來放在塘或者水田中,以獲取魚苗,這個小時候的記憶成了今天找釣位的依據,鯽魚上灘最終目的是產秄,水中稀疏粗大的水花生植物雖然可以為鯽魚提供食物和安全庇護,但是鯽魚的終極目標卻是岸邊淺水中柔軟,細緻,緻密的水草,那是鯽魚未來的產床啊。
釣位情況如下,小塊亮水的一角,毗連一片岸邊水底草,離岸不到一米,鴨子的活動產生一些小草斷莖,隨風漂浮在這裡,從空隙中可以看到沙質底部,試水30多釐米深。
大喜,立馬撒下一點酒米,水草碎,或者枯葉漂浮的淺邊,大鯽魚最愛在這些地方靠邊覓食,小鯽魚反而不來,其二,岸邊淺草(產床)與水花生植物交接處的一個天然小洞,杯口大。
離岸邊1米多,試水深40釐米不到,在兩三個洞口中選了一個底下不掛的下米,緊靠岸邊的水底溝槽,選取一個較小的草洞下米,這個無疑是魚道了(後來這裡起小鯽偏多,放棄了)。
淺邊垂釣大鯽魚,最重要的是不可以驚魚,離窩點5、6米斜著釣,起魚以柔勁輕提出水後快速移到岸上,安靜是前提,不可以靠近窩點走動。
我兩個釣位相隔6、7米,我走釣卻從後面的田坎繞行近200米,期間看到烏魚在水面攻擊目標,立馬換上烏魚線組,掛上鯽魚肉塊,幾分鐘後強盜落網。
《釣魚的人家》專注分享釣魚樂趣及經驗,閱讀後,點讚,關注,以資鼓勵!在此,祝各位粉絲天天釣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