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內的500餘件文物標本,多來自苗橋古代遺址以及民間搜集、發掘、民間愛心人士捐贈、土地復墾和復耕過程中挖掘出來,主要為石器、陶瓷器、青銅器、名人碑刻拓文等。」苗橋鎮文化站站長張化先介紹,今年9月份,苗橋鎮歷史文物陳列館項目正式啟動,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朋友的幫助下,歷時三個月正式建成並開館。
苗橋鎮歷史文物陳列館內的文物標本,多來自苗橋古代遺蹟,作為苗橋歷史的物化載體,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苗橋風貌,成為瞭望苗橋的一扇歷史文化窗口。
苗橋古稱苗村橋,位於我市最東部,跨古運河之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內曹樓村王莊遺址,涵蓋了從4000多年前原始社會到漢唐宋元時期的遺蹟遺物。古老的睢水從苗橋西北至東南流過,滋潤這裡的水土。據明嘉靖《永城縣誌》記載,苗橋是永城最為繁華的六個古鎮之一。北宋開國元勳苗訓家族曾定居於此,苗村橋因此得名。苗訓將苗橋種植的白菜帶進京都開封,深受皇族喜愛,成為宮廷御菜貢品,遐邇聞名,譽滿天下。苗訓墓即在苗橋集東南,原有翁仲甚偉,至今遺蹟尚存。苗橋老家村黃運泰為明代天啟年間的戶部尚書,地位顯赫。其子孫代簪纓,為世家大族,名滿中州。近現代以來,苗橋經歷了百年未有之變革,留下了大量的碑刻,記錄了時代的風風雨雨。近年來,苗橋在治理煤礦沉陷區復墾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唐宋元聚落遺蹟和唐宋墓群,出土了部分珍貴文物,填補了永城歷史的空白,再次見證了苗橋厚重的歷史文化。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永城新聞綜合廣播FM104定期推送最新優質節目內容。永城新聞綜合廣播 貼近百姓生活。(廣告合作:0370-5102677;0370-5102085)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
永城人民廣播電臺
新聞綜合廣播
收聽頻率:FM104
節目熱線:0370—5218998
如何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