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是在一次同城活動中認識的,我們兩個看對眼了,沒多久就走到了一起。我們倆在大城市上班,離家都很遠,戀愛後,我們能一起說話,做飯,逛街,我也感覺不那麼孤單了。
老公長的一表人才,對我也好,他在公司做小經理,每個月七八千塊錢,我是客服,每個月才三千左右。我們倆為了省錢,就住到了一起,老公生活習慣特別好,把家裡的東西擺的板板正正,還會做飯,這讓我很安心。
談了兩年後,我們倆都了解的差不多了,也算知根知底,我們就回家見父母了。老公有個姐姐,長的漂亮,性格開朗,她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呆了幾年,沒想到嫁到了家裡,她的婆家離著娘家特別近。
大姑姐快人快語,從不藏著掖著,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讓我多吃菜,生怕招待不周,我對她印象挺好的。
我們兩家父母都沒什麼意見,我們就結婚了,結婚後我和老公在外地上班,公婆主要大姑姐照顧。
公公有腦血栓,幹不了什麼活,婆婆沒什麼文化,脾氣也很不好,人緣也不好,平時有啥事都是大姑姐照應,我們很少給家裡錢。婆婆就靠種地為生,自己幹不了的時候僱人幹,反正收成好的時候能賺點錢,收成不好就賺不到什麼錢。
我和老公一直租房子住,一個月房租700塊錢,還是很一般的地方,東西都堆的滿滿的沒地方放,我特別想有個新房子,哪怕小一點,也算是個溫暖的家了,我和老公省吃儉用拼命攢錢,逢年過節會回家給公婆買點東西。
每次回家,我都看到家裡添置了新物品,電冰箱,洗衣機,電飯鍋等零零散散的東西都是大姑姐給買的,她和老公在村裡做點小生意,一年到頭賺不了十萬塊錢,還好在家裡消費低,日子過的還可以。
我和老公打拼幾年後,加上彩禮終於湊齊了首付,雖然還貸多,但是有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我心裡美滋滋的。喬遷新居的時候,我請公婆和大姑姐一家都來慶祝,就是圖個熱鬧,這些年多虧了大姑姐,我們倆才能有精力撲在工作上。
婆婆拿出了三萬塊錢給我們,說今年種的東西賣了點錢,讓我們留著多買點家具。吃完飯後,我把錢給了大姑姐,感謝她這些年對公婆的照顧,說實話,婆婆生病的時候,我都沒伺候過一天,這些錢是姑姐應得的。
她堅持不要,我硬塞給了她,一家人就要相互幫忙,好好相處,大家說對嗎?(情感圖片來源於網絡,和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