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人嗨爆園博苑。(主辦方供圖)
胡德夫(左) 。(主辦方供圖)
楊乃文。
李志。
郝雲的樂隊帶來精彩演出。
「草莓迷」比出搖滾手勢。(主辦方供圖)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文/本報記者應潔林桂楨通訊員陳婧 圖/見習記者林銘鴻(除署名外))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美麗的「海上大觀園」園博苑因為「草莓」的降臨,變身成全城最嗨的戶外音樂派對現場。胡德夫、李志、楊乃文、郝雲、謝天笑、彭坦、痛仰等豪華音樂陣容領銜帶來近20個小時精彩的音樂盛宴,吸引超過30000名來自全國各地「草莓迷」。
藍天、白雲、草地,搭配動人的民謠、激情的搖滾和最愛的人——如此美妙的「周末打開方式」,在2016廈門(集美)草莓音樂節上變成了現實。
本次草莓音樂節作為廈門國際時尚周及2016首屆廈門國際集美節的重點配套活動,由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摩登天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廈門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廈門海天建旅傳播顧問有限公司、廈門市天視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摩登天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廈門市園博苑景區管理處協辦。兩天的活動都恰逢這個秋天最適宜的好天氣,為這場華麗的音樂之旅畫下了圓滿的句號。
「臺灣民歌之父」登場
質樸民謠讓樂迷落淚
一架電鋼琴、一把口琴,如此簡單的配器,卻唱出了最打動人的旋律——有「臺灣民歌之父」稱號的胡德夫昨天來到「草莓」現場,一連獻上《最遙遠的路》《匆匆》等代表作及致敬萊昂納德·科恩、鮑勃·迪倫的多首「大合唱」歌曲。一頭銀髮、年近七旬的他依然對大批90後、00後年輕人有強大的吸引力,簡單純粹卻分外具有力量的民謠,讓不少樂迷聽之落淚。
「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廈門來……」在演唱《最遙遠的路》時,胡德夫「即興」改詞,臺下觀眾馬上領會,報以熱烈的掌聲。他說:「很高興來到說閩南話的地方,廈門,終於來了」。20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被白巖松形容為在其歌聲裡能聽到「歲月與山河」。今年,胡德夫將帶來「臺灣民歌40年」的演出,他說,希望把廈門作為「其中一站」,因為「廈門和金門、淡水的石門都是同一個門」。
在夕陽的餘暉中登臺,一直唱到了夜色降臨。在「草莓舞臺」,胡德夫讓全場觀眾安靜下來,細細品味藏在旋律和詞句中的絲絲鄉愁和人生感悟。相比之下,因在春晚上演唱《群發的簡訊我不回》而為大眾熟知的郝雲,則在昨晚帶來了非常「熱鬧」的民謠,一次次帶領現場進入歡呼、合唱的高潮。
三大舞臺精彩不斷
「草莓星人」為樂狂歡
此次音樂節草莓舞臺、愛舞臺、RELEASE電子舞臺三大舞臺,在前日的演出中,知名音樂人李志、臺灣搖滾女王楊乃文在愛舞臺、草莓舞臺先後帶來精彩的表演。此外,西北最有代表性的民謠搖滾樂隊低苦艾、將電子樂的冷豔性感與搖滾樂的澎湃熱力共冶一爐的寵物同謀,《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主唱阿肆、「現場王」謝天笑等等風格多樣的音樂人也在兩天內輪番登場,與「草莓星人」一起狂歡。
而在充滿電子迷幻氣息的RELEASE電子舞臺,12組各具風格的DJ(直譯為「唱片騎師」,意譯為「打碟人」)把音樂變成了「戲法」,在方形盒子的舞臺中央現場「創作」,用旋律、節奏和迷炫的燈光效果,營造出聲音的「烏託邦」。
郝雲:
演唱是真正想做的事情
「廈門的氣候特別好,太陽落山晚霞出來的時候,哎呀美死了!」昨天傍晚,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郝雲「乘」著天邊火紅的晚霞,再次降落在園博苑的草莓舞臺,帶來一場魔音響徹天際的演唱盛典。樂迷們也使出「洪荒之力」搖擺著身體一起嗨。
然而,在郝雲看來,這並不是一場演出。演唱間隙,他對樂迷們說:「你們不是來看演出的,是來過節的。我也不是來演出的,是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他儼然已經「醉」在了演唱中——在他心裡,這就是一直以來夢想中的狀態。「我們從小看著前輩們站在臺上演出,就很羨慕,希望自己也能這樣。後來突然有一天,你的夢想實現了:你也像他們一樣站在臺上,彈著從小學的琴,唱著自己寫的歌,下面還有成千上萬的人跟你大合唱。這種感覺就是自己想要的,這不是工作,也不是任務,這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演唱結束,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郝雲如是說。
「醉」入音樂中的郝雲,其實是一個非常清醒的人。他對自己有著清晰的定位。專訪中他坦承自己不是一個職業歌手,而是一個原創音樂人,「我覺得職業歌手的要求更高,要唱誰的歌都好聽。我唱自己的歌還能湊合聽,唱別人的歌肯定特別難聽」。
誠然,音樂已經成為郝雲身體的一部分,這也是他心中最想要的「幸運」。「我最慶幸的是小時候就能夠找到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他坦言,在沒工作的時候也曾拿理想當謀生的手段,但努力做出的東西終於得到了較多人的認可。「如果你的理想足夠強大,別的東西是攔不住的。」因而他建議在現實與理想中徘徊的校園音樂愛好者,不要有太多顧慮。
不少人認為,勇往直前,追求理想,這些無不在暗示著,郝雲是一個感性大於理性的人。這也與他11月28日即將舉辦的演唱會的名字「衝動」不謀而合。在專訪中,郝雲告訴記者,「衝動」演唱會的名字由來,可能是因為此前專輯《活著》和歌曲《去大理》收到了很多樂迷這樣的反饋:總是有一種衝動想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想去做一件之前想做但是沒有做過的事情。他說,有時候衝動並不是件壞事,「如果你這輩子從來沒衝動過,反而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郝雲接受採訪。(那醬攝)
【人物名片】
郝雲,1979年2月25日出生於河南,城市民謠歌手。2008年籤約環球音樂集團,並於3月發表了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郝雲北京》。2010年8月發表第二張個人專輯《突然想到理想這個詞》,獲得2010年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內地最佳創作歌手獎。2014年,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了歌曲《群發的我不回》。
【背景】
人文集美
魅力日益彰顯
學村歷史的映襯、山海交融的旖旎、海上園林的盛景、古蹟民俗的傳承、活力澎湃的新城……集美之美吸引著草莓音樂節在這裡緣分再續。繼去年的杏林灣大草地之後,今年的「草莓」降落在了有著「海上大觀園」之稱的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園博苑,這裡九島棋布、16座橋梁相連,散發著古典韻味的園博苑,與青春洋溢的「草莓」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近年來,集美區以五大發展理念深化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深入挖掘「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挖掘城市人文內涵,並引入了大批文化演藝項目和高規格品牌文化活動,將品牌活動與景點串珠連線,並以城市營銷的創新思路帶動城市品位提升,不斷彰顯人文集美的魅力。
【花絮】
三萬歌迷兌現
「垃圾不落地」承諾
活動現場整潔乾淨。(主辦方供圖)
穿著長衫,戴著面具,頭頂著閃閃發亮的皇冠頭飾,90後男生劉宇浩是忠實的草莓迷,特地從北京過來,「追著草莓到了很多地方,集美是第一次來,真的很美!」
如劉宇浩所說,這是一場美麗的草莓,也是一場綠色的狂歡。與去年一樣,本屆草莓音樂節主辦方繼續踐行環保公約,倡導「垃圾不落地」。活動現場,誠毅志願者分赴各舞臺,分發垃圾袋、印有「垃圾分類不落地」標語的扇子和鑰匙扣。同時,觀眾們在「垃圾不落地,集美更美麗」的活動牆上簽名,許下並兌現了綠色諾言——3萬餘人的活動結束後,現場仍是一片整潔。歌手李志也在表演間隙號召歌迷「不要留下垃圾哦!」得到大家積極響應。
此次活動,貼心的主辦方專程在園博苑西門出口處設置了兩條疏散專線,方便樂迷散場後接駁BRT或進島。音樂節也與滴滴打車聯手合作,每天送出草莓音樂節專屬出行大禮包。
【「草莓」故事】
年輕小兩口
因「草莓」甜蜜結緣
「其實今天他是來『還債』的。」女孩洪園緣撇嘴說道。「因為去年草莓音樂節我放了她的鴿子。」男孩黃宏耀滿臉歉意。
他們是來自泉州的小兩口,事實上,與其說此行是來還債,不如說是一個特殊的紀念——他們的愛情始於去年的集美草莓音樂節。原來,當時黃宏耀和洪園緣還只是關係普通的同事,他們相約參加草莓音樂節,但黃宏耀臨時有事無法赴約,被放了鴿子的洪園緣心裡多少有點不快。這讓黃宏耀開始注意到這個可愛的女孩,他慢慢發現,原來她這麼重要!
甜蜜的種子從此生根發芽。今年三月,他們的愛情修成正果,二人在親友的祝福下登記結婚了。此次草莓音樂節,他們特地從泉州趕來,還是那個地點,再赴一年前未完成的約定,也以此紀念這段緣分的起點。
大學生感嘆
生活在集美很享受
「沒想到才開學兩個月,就享受到這麼棒的活動。」高婷婷和陳欣瑩是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的大一新生,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參加草莓音樂節,兩人覺得「在集美讀書很幸福」。
高婷婷是內蒙古人,陳欣瑩是福州人,兩個來自「天南地北」、都熱愛音樂的小夥伴相識在集美,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她們一起加入學校的吉他社,並有共同喜愛的音樂類型:電子音樂,此次草莓音樂節她們就是衝著電音舞臺的演出來的。
兩個「文青」每天風風火火地穿梭在校園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可以說,集美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是她們友誼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平臺。當聽說接下來集美還有阿爾勒攝影季等重磅活動時,她們直呼「生活在集美,每一天都是享受」。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