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為大家好好講一下司馬懿這個人,這個人有很高的謀略。在三國時期,只有他才能算得上諸葛亮的對手。而且司馬懿一輩子見證了四次老大換人(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曾為五位皇帝(劉協,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服務,最後居然還篡權了!
要知道司馬懿篡權時已經七十多歲了,他為什麼不提早篡權,反而等到七十多歲,那麼他這些年都在隱忍,他到底有什麼可害怕的?
從東漢末年開始,天下就亂成一鍋粥,到處發生戰亂,很多人都自立為王。有句話說得好:就是亂世出英雄,在那種環境下的確誕生了不少能人,例如著名的關羽,張飛和諸葛亮,也包括當時的司馬懿,都是有能力的人,他很機智,而且有不小的野心。
曹操始終看人非常準,肯定一眼就能看出司馬懿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他為什麼要重用司馬懿?這對他自己來說,不是埋藏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嗎?
實際上,當曹操掌權時,司馬懿的地位並不高,而且曹操對他也一直不放心。司馬懿也明白曹操在防著自己,於是就做事非常低調,不敢輕舉妄動。
在曹丕掌權後,司馬懿才能夠在魏國得到重用,曹丕能夠繼承曹操留下的公司,還是因為司馬懿在背後鼎力相助。曹丕和曹植在爭奪繼承人時,很明顯,曹丕處於不利地位,但是司馬懿依舊沒有猶豫的站在曹丕這邊,幫曹丕想了很多辦法。
最後,由於曹丕獲得了司馬懿的幫助,才能獲得成功。從那以後,司馬懿也變成了曹丕手下的骨幹,在魏國集團中展現自己的風採。
眾所周知,只有掌握兵權才能在政壇上說話有分量,司馬懿一直想自己掌握兵權,但這在早期還沒有實現。儘管曹丕對司馬懿有所信任,但他仍有一些顧忌,於是兵權也交給自己的宗親來掌管。
對於曹丕來說,就算自己登基時司馬懿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畢竟他還是一個外人,所以自然不會給他兵權!
那為何在後期,兵權能夠落到司馬懿手中?實際上,很多人都說這和司馬懿活得長有關。他活得太久了,曹家的重要人物都早一步離他而去了。
古代人的壽命很短,能夠活到七十歲的很少,而司馬懿活了70多歲,不光是曹操和曹丕,連繼承曹丕皇位的曹睿也沒活過司馬懿。
在曹丕西歸之前,由於擔心曹睿還是個小孩,他便讓司馬懿當上了顧命大臣,讓他輔佐曹睿處理事務。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司馬懿才開始掌握兵權。而司馬懿也開始帶兵上戰場,以此在軍中樹立威望。
手中掌握兵權還不能算完,還必須讓那些人馬都聽你的話,而且效忠自己,這樣才能把兵權牢牢控制在手中。
曹睿即位後,朝廷上的司馬懿有很高的聲望,何況重兵掌握在自己處理。在曹睿看來,很難解決掉司馬懿,只有用他。所以司馬懿成為曹睿手下的重臣,幫曹睿處理朝廷上的事。
當然,老大曹睿的心思也不少,他不光重用司馬懿,也防備司馬懿。
其實司馬懿很明白,曹睿對自己也不放心,但除了他自己之外,曹睿沒有人可以使用。由於曹魏集團在此期件的幾乎沒有可用的人,何況幾乎找不到可以獨當一面的人,因此像司馬懿這種人可以說是天大的寶貝了。
可以說司馬懿運氣很好,倘若當時還有能力不遜色於司馬懿的大臣,那司馬懿肯定沒有用武之地了。
老天還是一如既往地照顧司馬懿,公元239年,曹魏集團又出大事了。魏明帝曹睿病重後,沒多久就西去了。
這對司馬懿來說,其實是間好事,由於小皇帝曹芳成為主子後,曹爽就把持了朝政。曹爽此人沒有能耐,什麼方面都很普通。這時,司馬懿明白了,終於迎來自己的春天了。
在公元249年小皇帝曹芳和曹爽前往高平陵祭祖的時候,司馬懿就開始行動了,將京都攥在自己手心裡。這就是人們熟知的「高平陵事件」。這樣,司馬家族取代了曹魏家族,成為了歷史的主導者。
實際上,在經歷魏國三代老大後,司馬懿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實力,在公司中有不小的威望,何況他的親信遍布在朝廷中的任何角落。當然,司馬懿能夠在最後獲勝不光是因為長壽,而且還因為他的耐心是別人不能相比的。
司馬懿這個人心中有數,並且知道只有做事選對時間,才能獲得勝利的果實。在曹操和曹丕以及曹睿在位的時候,他們都對司馬懿都看得特別緊,因此司馬懿只能不將自己的野心暴露出來,讓人看著他是一個沒有威脅的樣子。
不少人都沒有耐心,一件事情最多做幾個月,看到沒有什麼回報也就沒有信心了,也不想再等待了。而司馬懿在這方面令人欽佩,一等就是幾十年。
他的忍耐性為何這麼強?因為司馬懿明白自己是什麼貨色,知道在錯誤的時間發動政變沒有活路,因此他願意等待很長時間,這是智者與普通人之間的不同。有時,不光是在頭腦上,在耐心和自知之明上也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