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年的石屏古城圖

2021-02-14 石屏小生

      在沒見到這份城池圖之前,小編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民國時期的石屏縣已有精確測量縣域地貌的能力,比如異龍湖的精確測量圖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做過,可為什麼獨獨沒有石屏古城地圖的相關測量、繪製呢?哪怕只是一份繪有街道的簡略圖也沒有嗎?我們真的只能從明清時期石屏古籍裡的概略城池圖,來想像石屏古城曾經的模樣嗎?直到這份民國時期石屏地圖的出現,才解開了疑團。

      這是一份民國十年(1921年)石屏城池地圖檔案,它收錄於雲南省圖書館,是目前小編能查到的民國時期石屏古城最清晰的地圖:

      △ 原來,民國時期的石屏人早已繪製過古城地圖,我們能從這張圖裡看到民國乃至明清時期石屏古城的模樣。

     △相比於明清兩代石屏古城概略地圖,這份1921年的地圖清晰的繪製了石屏古城街道以及部分建築位置。

在小編眼裡,這份地圖有著如下價值:

       1、它標註了石屏古城裡的九鋪區域,石屏州城內曾經共有九鋪(這個「鋪」相當於現在的街道居委會或社區),分別為:州前鋪、州後鋪、正街鋪、東關鋪、東南關鋪、南關鋪、南隅鋪、西關鋪、北關鋪,此圖讓石屏舊志裡記載的九鋪位置劃分在人們心裡有了清晰的概念;

       2、地圖上標註了石屏已消失的三道古城門的位置,人們通過和今天地圖的比對,就可以確切的找到已消失的石屏古城門的位置。大概在三個月前,小編未見到這份地圖前,曾經四處尋找見過古城城門位置的石屏老人們,求證古城城門的位置,而此份檔案的出現,非常準確的印證了之前小編的考證;人證、物證雙重證據清晰的鎖定了石屏消失的古城門和古城牆位置。

   △1921年的石屏古城四城門和城牆(原地圖中有小字標識城門的名字,可惜字太小,小編加以標註說明)

  3、古城中一些倉庫方位得以確定,比如下面這塊磚所屬的建築:

△民國乙卯年(1915年)石屏平糶[tiào]倉牆磚:對於「平糶倉」磚,小編曾問及諸多人士,可能由於實體建築未存,幾乎都不知道這塊磚曾經所屬建築的方位;

    △而這張地圖中,看到了「平糶倉」這三個很小的字(由於是掃描圖,小字近乎模糊):可以看到這個叫「平糶倉」的建築大概位於東正街和東后街中間點的位置。

   △此外,第一次見「公米店」標在地圖中;

   △宣統元年(1909年)石屏「公米店」牆磚: 據文獻資料記載,石屏公米店建於1909年,為袁嘉穀等捐建,公米店備有上谷168石(一石大約等於120斤),每年栽種秧苗季節借放給有困難的農戶,當年秋後賠還新谷,多者借2石,每石取利1鬥,鼠耗5升,借糧戶有農戶五家聯保就可以借到糧食。公米店地址在縣城南正街(老糧油加工廠,即武廟對門)

4、此時石屏的諸天寺還沒有被文成街隔開,也就是說在1921年的石屏古城地圖裡還沒有文成街

我們先來看今天的文成街所在的位置:

   △上圖紅色方框為文成街的位置:文成街是今天諸天寺凌霄閣所在街道,文成街道大部分面積原本皆屬於諸天寺和城隍廟,上世紀三十年代,縣裡將城隍廟與諸天寺打通,連成文成街。

 △今天的文成街

    △可以看到,1921年石屏地圖中,黃圈位置為諸天寺、城隍廟等建築區域,這些建築還未被文成街從中間隔開(紅框位置為文廟)

      1921年對於石屏是個什麼樣的時間點呢,這一年,石屏一中還未建立(石屏一中在兩年後的1923才建),而石屏火車站在十五年後的1936年才建立;1921年的石屏古城牆未拆,城門還在,可以說,那時的石屏古城,還基本上保留了明清時期布局和古建,市民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改變,而這份存世的地圖,為我們還原那個時代原汁原味的小城,提供了清晰的想像依據。

  △石屏古城的前世今生(圖片來源網友「葉」、「局部」)

    小編對待家鄉的態度是熱愛、誠懇的,前面還寫過一些關於石屏的小文,大家點擊文字即可打開連結:

1、雲南陸軍講武堂裡的石屏人

2、石屏一中的建築

3、石屏一中藏書樓

4、石屏二十四天井

5、探訪石屏異龍湖杆條魚

6、七十年代的龍朋學大寨照片

7、袁丕佑

8、石屏官用米鬥

9、民國石屏小學課程表

10、十年

11、民國寶秀金雞衝小學

12、石屏小學生們的獎狀

13、歷史上的石屏一中獎學金

14、康熙石屏城池圖

15、石屏師範

16、石屏古代地圖匯

17、石屏古城城門位置探訪

18、關於網友們指出的錯誤及修正(一)

19、石屏古城的大街小巷

20、民國石屏火車通車紀念章

21、昆明狀元樓小考

22、石屏老人

23、石屏陳履和的師生情

24、歷史的真相:揭開民國石屏火車站老照片的面紗

25、石屏火車站照片再考證

26、石屏寺觀

27、龍朋,龍朋!

28、遠去的石屏建築

29、石屏公社

30、屏陽十二景——乾隆時期的石屏美景

31、石屏水月寺遊記

32、人民解放軍解放石屏縣城

33、又是一年畢業季

34、民國年間的石屏疫情

35、有一種鄉愁,叫大理和石屏

36、《明史》列傳裡唯一記載的石屏人

37、石屏六大土司

38、80年代的石屏照片裡,有你的記憶嗎?

39、石屏煥文塔的前世今生

40、民國石屏一中老照片

41、清代石屏牌匾

42、歷史上的石屏郵局

43、七十年代的石屏人和電影院

44、珍貴老照片:石屏火車站原來的樣子

45、通往石屏的火車票

46、關於石屏文物回歸願望有三

47、袁嘉穀與石屏公米店

48、歷史上的龍武縣

49、一門三進士的石屏羅氏家族

50、古代石屏最老的紙質土地買賣合同

51、一個在石屏歷史上只存在了一年的中學

52、九曲三島時的異龍湖你見過嗎?

53、那些年的石屏一中

54、一塊老磚,一座老城

55、民國石屏寶秀高等小學畢業證書

56、一紙官文,訴說著石屏一品武官龍在田家族往事

57、古籍地圖裡的石屏城








相關焦點

  • 石屏古城城門位置探訪
    圖文:石屏小生 蘇林每當小編打開距今兩百多年前的乾隆版《石屏州志》,看到古籍圖冊中石屏城池圖時,一個消之不去的疑問總是湧上心頭。↑古籍圖中的石屏古城四城門舊時石屏古城城門共有四道,即古城東西南北方位各一道;今天的石屏古城城門,僅剩下南城門即「雲臺門
  • 神龜殼上的石屏古城,一座藏在時光深處的小城,就在雲南省紅河州
    石屏古城位於雲南省南部的紅河州石屏縣,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傳說石屏縣城就是建在一個浮在水面的大神龜殼上的,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因為水質特別好,天然井水點出的豆腐美味可口,遊走在安靜的石屏古城,居民生活很悠閒,隨處感受很慢的生活節奏。
  • 石屏二十四天井
    原來,24天井最早屬於何家,後來何家將宅院賣給了羅家,又因何家和羅家都人才輩出,使得這所石屏古城內曾經規模宏大的院落在老一輩的石屏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備註: 1、二十四天井地址:石屏古城西正街65號 2、何家大院:石屏古城西正街18號、19號 3、羅鳳彩家:石屏古城南正街44號      小編對待家鄉的態度是熱愛、誠懇的,前面還寫過一些關於石屏的小文,大家點擊文字即可打開連結:1、探訪石屏異龍湖杆條魚2、七十年代的龍朋學大寨照片
  • 石屏古代地圖匯
    (備註:此套正德版本《雲南志》為民國年間的抄本,雖為民國抄本,但其格式和內容均按原版抄錄)看到此套文獻中對石屏的記載時,讓小編耳目一新的是異龍湖名字稱呼的時間,竟然是唐代就有(唐時其地有澤,名曰異龍湖)。 而查閱比正德《雲南志》更早的文獻時,在明代天順五年(1461年)所成書的《大明一統志》中,其記錄到石屏州時,文字描述內容也一樣。
  • 打卡丨石屏古城這樣拍,簡直仙氣飄飄!
    石屏有「狀元故裡、文獻名邦」之美譽。古城區更是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名宅、府第192座,被譽為「滇南明清民居建築博物館」。 古城門、古建築、古街巷......
  • 在雲南遇見江南古城:邀您同遊文韻石屏
    說起雲南的古城,人們會想到大理、麗江和建水,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可以穿越到舊時江南的明清古城——石屏。石屏古城臨水而居,濃厚的文化氣息裡流淌著江南的建築情調,這是因為古城的先民多是明朝時來自江南的移民。行走在石屏古城,仿佛夢回數百年前的江南。
  • 古籍裡的石屏城,雲南唯一與北京同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古城
    石屏古城是雲南唯一一座與北京皇城同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古城。還擁有文廟、縣衙、玉屏書院、來鶴亭等四個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鄭營,雲南省保存最好的校園古建築群等等。今天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跟著」古籍來尋石屏城,看張圖吧。
  • 雲南石屏:古風依舊 淵源流長
    石屏,這座雲南四大文獻名邦之一的古城,從骨子裡散發出沉浸千百年的儒雅氣息,令人著迷。石屏,隸屬於雲南紅河州。石屏這一帶地區西漢稱「舊欣」,這是古代彝族族名,意為「居住在山林水邊的民族」。唐天寶年間當地土著在此聚居,稱石坪邑,元至元年間改置為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坪州」為「石平州」,後來改稱「石屏州」,這是「石屏」之名的開始。民國二年1913年改石屏州為石屏縣。 現在這座石屏古城始建於明代。走在古城的街頭巷尾,明清時期建築林立,昭示石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 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掛牌石屏古城
    10月1日,在石屏古城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裡,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舉行了掛牌儀式,正式啟用石屏古城招待所舊址為非遺傳承教學與科研、陳列展示的文化活動空間。活動當日,中共石屏縣委副書記、石屏縣人民政府縣長張鵬程,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王振純為傳習所揭牌。
  • 深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密室中的康熙石屏城池圖
    ,雖名為圖,但也如畫也。在小編辦完相關手續,收到國圖發來的原版掃描圖頁後,國圖工作人員電話裡告知小編不可將原版掃描圖用於出版、發行和傳播,最好只能用於自己研究。可當我看完原版掃描地圖後,我發現該地圖很有價值,它除了直接將石屏城池的樣貌推到347年前外,而且該地圖還包含後世石屏地圖中一些所沒有的信息。
  • 雲南唯一的狀元與昆明唯一的會館——訴說古城石屏的高光時刻
    肆石屏會館的前世今生昆明石屏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兩百多年歷史。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由當時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學生倡議,石屏在昆同鄉會發動社會各界人士集谷捐資,由雲南唯一「狀元」袁嘉榖先生和知名人士張芷江先生直接組織重建。
  • 打卡丨石屏古城這樣拍,簡直仙氣飄飄!
    石屏有「狀元故裡、文獻名邦」之美譽。古城區更是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名宅、府第192座,被譽為「滇南明清民居建築博物館」。古城門、古建築、古街巷......通貢門每日來往古城經過最多的城門,不曾發現居然是如此出片的拍照地。快,備衣,立馬安排!
  • 講座預告 ▏雲南文化史跡之「石屏茶幫」與「石屏文廟」
    你可能吃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石屏豆腐,或許也看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菜腔的歌舞表演。如果把石屏的各色絢麗文化看作一桌菜,這些原本只是小菜而已。說起明清古城,你會想起石屏嗎?石屏古城,作為首批,也是雲南唯一入選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古城,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石屏是雲南的「文獻名邦」,雲南唯一的科舉「狀元」袁嘉穀的故裡,自古文化鼎盛,人才輩出。
  • 文韻書香潤石屏
    李建紅銷售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的小店位於石屏古城,再向南轉過幾個街口,便是袁嘉穀紀念館。他說,「改造後,每次車輪從街面上碾過,石板接縫間發出砰砰的聲音,似乎又讓我回到了童年。」黃買德、李建紅的感嘆,只是石屏縣全力建設「美麗縣城」的一個縮影。
  • 明朝那些事,你不知道的「石屏」與石屏
    前言:石屏,壁立如屏的山石,石制屏風是也。石屏,滇南文獻名邦,歷史文化名城是也。這兩個「石屏」之間有什麼淵源?它們與60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又有哪些千絲萬縷的關係?一、石屏,實用宜賞,石制屏風說起「石屏」你會想起什麼,顧名思義,石屏最早指石頭製成的屏風,又稱石屏風。
  • 石屏小火車效果圖漂不漂亮?
    2002年開始生產的 原計劃用於全部替換 1977-1982年間生產的 東方紅DFH21型內燃機車 是目前在雲南米軌線路 運用的較新車型 雲南鐵路公眾號 圖為改造之前
  • 自駕雲南,在中學看超美民國建築群,祠堂和民居精美絕倫,全免費
    自駕雲南,我們來到了建水古城旁邊的另一個小眾遊古城——石屏。與眾所周知的雲南古城——大理、麗江比起來,石屏,非常低調,像是一個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路人,與你擦肩而過,你卻不聞其詳。但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講,石屏又很高調。2015年,石屏從眾多的古城、古鎮中殺出重圍,成為雲南省唯一首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
  • 中國古建築:石屏「文獻名邦」之名竟源於一座古亭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座始建於明朝的亭子與「文獻名邦」石屏古城的故事。 壹 1631年,明崇禎四年,大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這年仲夏,蘄州人李猶龍奉命來到雲南石屏,出任知州。 風光秀麗又緊鄰石屏城的異龍湖,李猶龍自要遊觀一番。
  • 雲南石屏文廟
    石屏文廟坐落於雲南石屏縣異龍鎮北正街,始建於元至正年間,後於明、清時期多次進行擴建和修繕。文廟面積廣闊,主要有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先師殿、尊經閣等建築。石屏文廟亦是石屏古城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是人們研究和學習古代建築知識的重要場所。
  • 還在使用的明代古井——石屏楊廷相故居古井
    雲南石屏古城形如一隻「大烏龜」,地下水源豐富,城內古井眾多。老人們代代相傳,說是石屏是一座浮城,浮在一個巨大的地下湖泊上。(石屏古城俯視圖 攝影:局部)今天給大家介紹石屏古城裡,一口還在使用的明代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