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剛剛暫停第六個澳大利亞供應商進口牛肉,貿易制裁快速蔓延至另外兩家澳大利亞羊肉供應商。基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中國此前短暫關閉兩家公司後重新開放,但在確認沒有受到新冠感染的前提下仍然被中國拒之門外,無法將羊肉及其羔羊製品進口至中國市場,成為第七和第八個澳大利亞受害企業。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提到,兩家被拒絕的澳大利亞公司分別是澳大利亞羔羊公司(Australian Lamb Company)和澳大利亞JBS公司(JBS Brooklyn)。澳大利亞羔羊公司位在拉克(Colac)擁有近600名員工,而JBS的牛羊肉廠則是位在墨爾本港附近,共有超過1200名員工,他們已經重新開放數月之久,而且確定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但中國仍然拒絕接受其肉品進口。中國尚未對受到新冠感染的美國屠宰場實施進口制裁,並且巴西和阿根廷等感染率較高的國家都重新開放其屠宰場。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制裁,澳大利亞肉類工業協會執行長Pat Hutchinson表示:「中國的貿易制裁沒有發出任何警告,也沒有像大麥和葡萄酒那樣收到電報信息。我們目前處於這種情況,就是我們無法與原本展開貿易往來的其他國家展開正常對話。我們與中國監管機構和協會的關係通常都很牢固,我們也都彼此了解,我們知道如何進行交流。直到今年,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澳大利亞11月羊肉出口與2019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顯示出羊肉出口表現不佳,同比下降24%,相比今年10月則下降8%。儘管今年對出口數據的任何審查都應考慮到由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季節性條件的改善而降低了屠宰量和產量,但澳大利亞今年迄今為止的綿羊和羔羊屠宰總量比去年減少了16%。截至今年9月,宰殺綿羊的人數比2019年減少31%,比同期的五年平均水平低21%。實際上,中國在11月出口的澳大利亞羔羊中所佔的市場份額最大,為24%,其次是美國,略低於23%,而儘管羊肉的進口量較低,但中國仍是羊肉的明顯市場領導者,為38%。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上周報導也指出,卡達政府已經取消了對澳大利亞羊肉的補貼。自2015年以來,澳大利亞與卡達之間達成每年3億澳元的羊肉貿易補貼計劃,但卡達政府突然採取行動取消了這筆交易。在此之前,澳大利亞政府對在多哈機場接受強制性親密體檢的澳大利亞婦女的待遇「表示強烈反對和憤慨」。澳大利亞綿羊生產者協會執行長Stephen Crisp表示,澳大利亞並未期待會看見這項決定。他說道:「這是個很驚訝的決定,我認為澳大利亞還未為此做好準備。但是,我們很幸運能進入適應性強的行業,我們為許多國家服務,因此我們能夠適應。」
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Federation, NFF)證實,中國暫停從澳大利亞的第六個供應商進口牛肉。最新被中國列入禁止進口名單的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為Meramist Pty Ltd,中國海關總署在其網站上發布通知表示,中國自12月7日起停止接收來自該供應商的牛肉出口申請和登記,但沒有給出具體禁止原因。Meramist總經理Mike Eathorne在周一(12月7日)晚間表示,他剛剛收到這項消息,但沒有獲知任何理由,因此他補充稱無法進一步置評。
NFF執行長Tony Mahar對此發表意見,認為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必須繼續努力解決貿易爭端。他向澳大利亞特別廣播服務公司(SBS News)說道:「這是令人痛苦且擔憂的(distressing and concerning),但是我們希望澳大利亞政府做的就是繼續應對這些挑戰,並且為農民提供解決方案。繼續努力,保持對話,尋找機會,一個接一個地解決目前的問題,不要輕易放棄,因為這對澳大利亞農民而言非常重要。」
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