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之鄉變「三輪城」,鄉村大集:七旬大爺自己駕車來的

2020-12-12 行走的晨姐

見過自行車城,見過摩託車及兩個輪子的電動車城,你見過三輪車四輪車城嗎?最近自駕旅行路過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某鎮時,正好趕上農村大集,車來車往人多車多集市口處一下堵了車,索性把車拐到一旁下車逛逛。

集市口門口路為鄉村通往外地的主要幹道,大貨車,摩託車時而出現在車流中,讓你意外的,發現這裡幾乎是三輪車四輪車的世界,似乎每個趕集的村民,不是自己開車來的就是坐別人三輪車來的。遇到他們時,天還有點冷,一位七旬大爺坐在三輪車後面買完東西後回家。眼前,不時出現貌似六旬七旬的老兩口開著車來趕集的。

這位五旬大媽是搭車的,三輪車比較小,後車廂東西快滿了,大媽穿的衣服有點多,上車顯得還有些吃力。這些車有三個輪子的,在農村叫三馬子車,也有四個輪的,叫四輪車,有燒柴油的,也有電動的。近年,由於這種車無須上牌照,無須駕駛證,成年人都可以開著上路,而且價格1000多就能買一輛,平時還能收秋趕集拉貨,所以在北方有些農村十分受歡迎。

之前,在農村大集上領略過這種車之多,無論是買東西的還是賣東西的,少有人騎摩託車了,幾乎都是開著這種車來。不過,沒見過如此陣勢的,在這處小鎮的集市街面上,幾乎停滿了趕集人開來的三輪四輪車。

在綿延千米的主街上,是一眼望到不頭的三輪車。停好車的七旬大爺遇到一個熟人,高興地和人說,自己駕車來的。

後到來的趕集村民,看到集市口已無法停車,只好停到最西面。目測開車者,下到十幾歲少年,上到花甲七旬老人,在他們眼裡,這就是家中過去的「自行車」。一位老人說,這比自行車還好學好開,我買來不到2小時就學會了。

這些三輪四輪車,在停車場,顏色大小也是五花八門,出產地來自全國各地,停車規模遠遠多於汽車。

盧龍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明長城腳下,殷商時期為孤竹國都,由此獲"中國孤竹文化之鄉"稱號。此地多山地丘陵,現常住人口約為41萬,是個農業為主的縣,所以經濟實用的三輪四輪車,在這裡逐漸走俏。不過,由於三輪車誰都可以上路,一般人又不上保險,有些開車人又不懂交規,發生事故情況也屢見不鮮,這讓開汽車的司機師傅們都禮讓他們幾分。

從2輪自行車摩託車電動車到3輪車4輪車走進農村家庭,在北方一些村子,普及度幾乎達到每5個家庭2個家庭就有一輛,大大方便了農村生活。而關於安全問題,也常讓人們擔憂。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大爺騎三輪收廢品被攔,看到車前的牌照,交警:三輪咋變四輪了?
    大爺騎三輪收廢品被攔,看到車前的牌照,交警:三輪怎麼變四輪了?大爺的年紀也不小了,時常穿梭在各個小區內以收廢品為生,這天他剛要進小區大門的時候,便被一位保安給攔了下來,剛開始大爺還很納悶,畢竟自己已經來過很多次了,為什麼單單這次被攔下了?保安指了指大爺的車頭,詢問他這張車牌是哪裡來的?為什麼三輪車卻掛了一張汽車牌呢?
  • 孤竹傳奇之孤竹秘辛
    墨小山見那古冠之人低頭沉吟,呢喃自語,也不敢多說一句話。「我觀星鬥之變,制天命而用之,術而數之,到如今時間大概過了三千多年,吾之國還在否?吾之民尚安否?」昔者神農氏之有天下,四季按時祭祀只求恭敬上天,不求降福避禍;對於百姓,忠信為懷,更無有所求;努力實現百姓想要的公正太平,不利用別人失敗而讓自己成功,不降低別人品格讓自己姿態高尚。」「懷誠仁之心,養民以公,故事省而易治,求寡而易澹,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為而成,塊然保真,抱德推誠,天下從之,如響之應聲,景之像形。
  • 秦皇島下轄的一座小縣城,人口40.6萬,被稱「孤竹文化之鄉」
    盧龍縣在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是冀東遼西一帶最早的國家——孤竹國的首都,其境內以及唐山灤南縣曾出土大量關於孤竹國的文物古蹟。盧龍縣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是「中國孤竹文化之鄉」。盧龍縣境內的旅遊景點主要有「盧龍八景」、柳河北山、以及桃林口景區等地,如果有機會的話,就來河北盧龍縣看一看吧!
  • 鐵嶺大爺開三輪懟上保時捷,頓時一臉懵
    4月14日下午,在鐵嶺市銀州區惠豐酒店南側交通崗位置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大爺駕駛電三輪在行駛中與一輛保時捷發生碰撞。 據了解,當時保時捷由北向南左轉、電三輪由南向北直行,兩車不慎發生碰撞。電三輪直接懟在了保時捷車尾的側面,頓時保時捷的車身就有位置發生凹陷。所幸事故雙方人員均未受傷。
  • 孤竹國的前世今生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最早出現在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我的國度是有真切的歷史文獻記載的,是真實所存在的,如河南安陽,河北唐山灤南,遼寧喀左等地所發現的有關孤竹國——甲骨文、青銅器、玉文,以及《國語》、《管子》、《韓非子》、《史記》等,都見有孤竹的記載。
  • 孤竹國:3500年前京津唐地區的大國
    至此燕國取代孤竹國在北方的統治地位,逐步成為幽燕地區的大國。周初,燕國採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方針,對商代遺留下來的部族,仍保留其城郭與組織,利用原商的部族來統治當地人民。因此西周時孤竹國仍由原姓部族統治,但已經淪為幽燕地區的小國,其疆域縮限到大約今天的河北唐山、秦皇島地區。
  • 延安七旬大爺街頭賣油餅,風雨無阻按時出攤,只為達成自己心願!
    當我們長大之後,自己的父母就會隨之老去,父母們辛辛苦苦一輩子,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子女能過得好一些,對於他們來說,自己的子女就是最重要的,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經常都會做出一些讓父母擔心憂慮的事情,所以親情是世界上最難彌補的東西。最近一位七旬大爺在街頭賣油餅只為達成自己心願的視頻,迅速在網上引起網友們強烈的關注。
  • 孤竹國酒
    唐山孤竹國酒業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福泉燒鍋,始創於1728年,百年長河,歷經滄桑,譜寫出勤勞智慧的先人悠久燦爛的文明,積澱了深厚的酒文化底蘊,如同一幅長篇史詩閃耀著光芒。孤竹國是我國北方最早出現的方國之一,建立於商朝開創之時,為商代的同姓諸侯國。「孤竹」亦作「觚竹」,「觚」乃青銅酒器,「竹」即刻字用的竹簡。孤竹國得名,反映了當時這個方國有較高的貴族文化,且酒業興旺,也體現出孤竹國酒文化的源遠流長。孤竹國在歷史上最為有名,一是因為孤竹國疆域大,發展歷史長;二是因為伯夷、叔齊互讓封侯,禮讓為國,被後人尊為聖賢,廣為傳頌。
  • 重慶七旬大爺雙腳長滿老繭 自發明用銼刀修腳繭
    然而家住重慶楊家坪某小區的七旬劉大爺想出一個硬核妙招,劉大爺用中平銼刀來給自己修腳繭,大爺告訴筆者,街頭修腳師又沒擺攤,腳又有很厚的腳繭很不舒服,沒得辦法下只有用銼刀修腳繭了
  • 七旬大爺菜市場賣羊肉湯小吃,20年從未漲價,羊雜隨便吃!
    七旬大爺菜市場賣羊肉湯小吃,20年從未漲價,羊雜隨便吃!其實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這個環境的就是小時候和家裡人一塊去菜市場買菜,或者是去集市上買菜等等,不僅好玩而且還有非常多的好吃的比如菜市場賣的那些肉類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都可以讓家長買回家,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七旬老大爺賣的這個羊肉湯小吃就是在人流量特別多的菜市場上,大爺在這裡面這個羊肉湯小吃已經整整20年的時間裡從未漲過價,尤其是裡面的羊雜隨便吃
  • 南京七旬「哨子大爺」公交站當起執勤義工
    胡大爺對記者說,自己只是小學文化,普通話說得也不好,而亞青會志願者需要65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會外語。胡大爺說,志願者要去市裡登記,自己沒辦法登記,當然就是「無照」義工。  胡大爺對記者說,6月6日早上外出時,經過化纖新村公交站,正是早高峰時期,人流量大,乘車秩序非常混亂,車一來乘客就一窩蜂地往上跑,地上垃圾亂丟,計程車亂停載人,看見這混亂的場景,於是萌生了要在家門口當志願者,管理好這個站臺的想法。  「我向社區提出申請,要當公交志願者,但他們考慮到天熱,我年紀又大,沒有批准。」胡大爺說,但自己還是悄悄「上崗」了。
  • 七旬大爺推著三輪車賣這小吃,5元一份,一天賣幾大桶
    就像小妖在春節假期的時候就到農村去玩,在農村的街邊就看到一個七旬大爺推著一輛三輪車在賣一種小吃,這種小吃小妖也是第一次吃,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小妖在街邊看到這種小吃的時候就看到大爺的三輪車前面是圍滿了人,小妖就過去看看。大爺打開一個大桶就看到裡面的這種小吃,小妖覺得這種小吃有點像是我們平時吃的那種八寶粥。
  • 北京七旬大爺「跑馬」要再破3小時
    這時的望和公園隱約的路燈下,年過七旬的關景學和他的跑友們卻開始了熱身訓練。「跑起來就不冷了,跑個10分鐘身上就熱乎了。」只穿了兩層單衣、一件薄馬甲和一條緊身運動褲的關老爺子活動著手腕、腳腕,為接下來的長跑做著準備。「出發!」六名跑友排成一隊,繞著公園開始慢跑。
  • 「城-鄉兩棲人」:中國二元社會新動向
    作者: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朱曉陽  農民走向城市仍然是當下的一個趨勢,但是與傳統社會科學預設的進入城市之時即疏離鄉村之時不同,入城的農民仍然與鄉村綁在一起。
  • 小孩子佔專座引不滿 臺灣七旬大爺罵停地鐵(圖)
    不滿小孩子佔專座,大爺當眾咆哮海外網6月29日電 近日有臺灣網友在臉書上發文,稱坐地鐵時有小孩因為不舒服,坐在愛心專座上,結果慘遭一位70多歲大爺的痛罵,就連旁邊勸架的乘客也被嗆聲相關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多數網友指責大爺「倚老賣老」,也有網友調侃,這位大爺精力充沛,一看就不需要什麼愛心專座。
  • 七旬大爺推著爐子賣小吃,客人還以為是烤紅薯,拿出來才知道是它
    但是在東北的街頭卻有一個七旬的大爺在賣小吃,大爺在賣的這小吃遠看還以為是烤紅薯,但是走近一看才知道不止是有紅薯還有這東西。大爺在賣的這小吃還是要靠稱來算錢的,看著大爺在這麼冷的天還在外面做生意就覺得有些心酸。大爺在賣的這小吃是有兩種一種是烤紅薯,還有一種就是烤梨。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東北有一種美食叫做凍梨,但是這烤梨的話就沒有聽過了。
  • 皖北七旬光頭大爺種植一種稀罕物,圓形帶刺桌球大,你見過嗎
    皖北農村七旬光頭黃大爺在自家小院外種植了一種稀罕物,小編從小到大沒見過,就採訪光頭大爺。光頭黃大爺非常熱情地接受了採訪,而且讓小編給他拍一張好看的照片。圖為小編給光頭黃大爺拍攝的照片,標準的農村大爺形象。圖片中就是黃大爺種植的稀罕物,圓形帶刺桌球大,農村人見過的不多。
  • 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 :「花海藥城」助推鄉村振興
    「山河壯麗換新裝,大地甦醒獻寶藏,社會主義建設大發展,家鄉天天變模樣,美麗的家鄉,可愛的西藏……」一首才旦卓瑪的歌曲
  • 平鄉七旬農民畫家手繪牆畫扮靚美麗鄉村
    平鄉七旬農民畫家手繪牆畫扮靚美麗鄉村讓每一面牆都會「唱歌說話」 民間故事、新24孝故事、鄉村山水畫……連日來,這些故事和內容,在七旬老人王鳳合的繪製下,生動精緻地展現在平鄉縣馬康村街道的外牆上。一幅幅手繪畫在春光春色中別有一番風採,成為該村譜寫美麗鄉村詩篇的濃重一筆。
  • 七旬大爺「開寶馬打籃球」 3尺1的腰打成2尺6
    75歲的馮躍恆大爺則是另一類「天王級」人物,他穿庫裡的球衣,一次次在3分線外把球丟進筐裡。3月中旬,他的一段視頻在網絡熱傳,身份被定義為「開寶馬打籃球」的七旬大爺。網上點讚者眾,但調侃也多,比如「寶馬車就是被防出來的」。兒子說他成了網紅,他樂呵呵地上網看,卻被這些評論「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