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府前街幾家緊挨著開的網紅食品店吸引市民排長隊。陳佳攝
溫州網訊 現在網紅經濟大行其道,各行各業不斷出現網紅人物,溫州的餐飲業也出現了多家網紅店。無論是外來的一點點、鮑師傅、桃園眷村,還是本土的十八家、肯你味等,現在都頻頻在微信朋友圈露臉。外來的網紅餐飲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排隊?本土的網紅餐飲又是如何堅守陣地的?網紅餐飲模式能紅多久?今起推出網紅餐飲系列報導,為你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點點奶茶、鮑師傅糕點、尋味唐派牛奶手撕麵包,三家網紅店在府前街緊挨著開,每家店的前面都排著長隊,生意太好啦。」昨天,路過市區府前街的陳小姐被眼前的排隊陣勢嚇了一跳。為了吃上其中一家網紅店的食品,有市民需要排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的隊伍。
今年上半年開始,隨著各類網紅餐飲店相繼湧入溫州市場,原本沒有排隊等號習慣的溫州人也開始為這些紅遍全國的「排隊美食」破例。這些網紅餐飲店為何能吸引這麼多市民耐心排長隊等候?只是因為這些食品實在太好吃,還是有其他原因?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也加入排隊大軍去體驗了一番。
不少人拿著排隊號就發起微信朋友圈
臨近中午12點,「一點點」奶茶店門口照例排起長龍,記者目測排隊人數大概有30人。不少人還沒等到奶茶,就拿著排隊的單號發起了微信朋友圈。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顧客對於排隊的感受。「一次都沒喝過,但有這麼多人排隊買,味道肯定很好。」一位帶著孩子的陳女士表示,自己路過看到這麼多人排隊,就想帶孩子嘗嘗鮮。「老婆懷孕了,點名要喝這個牌子的奶茶,隊伍再長也得排。」已經排了半小時的吳先生顯得相當無奈。
從開始排隊到最終拿到奶茶,記者花了約一小時。品嘗一番後,記者個人認為,「一點點」在包裝上跟街頭普通奶茶店相比並沒有多少新意,口感上也是大同小異,尤其是裡面的類似布丁、奶霜、珍珠等「內容」也並非獨一無二,整體性價比一般。
同是排隊,隔壁剛開業的「鮑師傅」和「一點點」的排隊人群略有不同,「一點點」門口的隊伍裡多是時髦的年輕人,而「鮑師傅」門口,多是衝著開業打折優惠來的中老年人。
「這麼長的隊伍,再好吃都沒下次了。」
「就是很普通的肉鬆夾著麵包,搞不懂好吃的點在哪裡。」
「排一次『鮑師傅』,我都能排三次『一點點』了。」
……
在對「鮑師傅」門口排隊顧客的隨機採訪中,多數人坦言,排隊時間過久會消磨掉對食物本身的期待和好感。但也有顧客並非衝著味道而來。
在溫大念書的小吳一手提著「鮑師傅」,一手拿著「一點點」,還不忘叮囑身邊的友人幫忙拍照。他表示,經不住微信朋友圈的照片誘惑,特意從茶山大學城趕到這兩家網紅店「打卡」,雖然前後排隊超過一小時,但拍完照發個朋友圈只花了5分鐘。問他有什麼想法,小吳只是笑稱「一次就好」。
除了一點點、鮑師傅外,嚴氏水牛奶、桃園眷村等多家網紅店剛進入溫州時,都經歷過排隊的盛況。
排隊本身的意義大過產品
「問過身邊很多排隊嘗過其他網紅食品的朋友,感受多是『味道見仁見智』。」從事餐飲行業多年的葉小姐說,對於「網紅美食要排這麼久的隊,值得與否」的思考,她認為很難做出一個結論,不可否認的是,「網紅食品」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新鮮的選擇,豐富了餐飲市場的業態。之所以能被稱為「網紅」,還因為它紅的理由,一是不僅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更迎合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心理需求——好奇:那麼多人排隊,真有那麼好吃嗎?得去試試。二是跟風,身邊朋友都吃過了,也要嘗嘗。三是炫耀,買到了第一時間發朋友圈,享受被朋友羨慕的愉悅。
「商家能準確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動腦筋在商品的『精神屬性』上下功夫,讓人耳目一新。」葉小姐認為,網紅美食讓排隊不再僅僅只是排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溫州線在商業董事總經理戴忠文表示,現在的美食產品有很多創新的嘗試,而年輕人也都崇尚新鮮的口味,有一種追求時尚的態度,嚮往一種新穎的體驗,對時尚產品的追捧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他們排隊30—60分鐘後已經非常有食慾,更何況買回去之後還發朋友圈,獲得同事、朋友、家人的稱讚。這個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就是他們排隊的動力。」他認為。
網紅食品爆紅速度越來越快
一點點、鮑師傅等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成為溫州城裡的網紅級消費品。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網紅店」爆紅的速度越來越快,除了品牌本身的推廣外,與「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消費習慣也不無關係。現在的年輕人在購買網紅產品後,第一個舉動就是拍照發朋友圈,而口碑傳播與熟人傳播本來就是最有效的傳播方式,網紅食品以「有圖有真相」的形式,通過社交網絡快速發酵,最終形成了滾雪球的效應。比如,一點點、鮑師傅等網紅店在杭州、上海等地已經在微信公眾號、微博上開展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再加上顧客朋友圈的推動,其在溫州開出實體店後馬上得到了網絡傳播的推動。鮑師傅在外地經過多輪社交媒體的轟炸宣傳,再加上在溫州的開業時間挑選在五一假期,也比較符合快消行業的開業日期。
戴忠文認為,要成為網紅美食爆款,首先產品口味有獨特性,比較新穎,消費者沒吃過。這些網紅店多依託單品的爆款來影響受眾,更易傳播。其次是消費門檻不能太高,「單價基本在二十元左右,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有限,價格太高他們肯定不會接受,更不會持續購買。而且店鋪所在位置都是在市區人流量極大的地段,覆蓋人群要大。」
來源:溫州商報
記者黃婉文 胡超然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