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記者 周宇
行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在衝刺「最後一公裡」的同時,浙江省新昌縣還肩負一項項重要使命——浙江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域旅遊示範區。這意味著,與全省、全國其他區域相比,新昌建設的小康社會必須更加「高水平」、更具「創新性」和「含金量」。
「新昌在創新治理能力、工作機制和發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有力地促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形成了『小縣大創新』的縣域創新發展典型模式。」新昌縣委書記李寧在接受《小康》記者專訪時介紹說,新昌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科技領域,也體現在通過推進「百村成景、百業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實現生態興縣、旅遊富民的路徑探索上,「『三百工程』讓我們找到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百村成景 推動城鄉協調
2019年12月25日,新昌作為唯一一家「百千萬」工程的推薦單位在浙江省第四次全域旅遊暨「百千萬」工程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這也是新昌第二次在全省會議上交流萬村景區化經驗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山區縣的新昌,無論是區域面積還是人口佔比,農村都佔了大頭,曾經面臨較重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鄉村能否振興,決定了新昌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實現程度。
2016年,新昌發布《新昌縣鄉村旅遊發展三年計劃(2016-2018)》,打造特色旅遊鄉鎮、村莊,把鄉村旅遊培育成為促進鄉村生態環境美化、農村集體經濟增收、農民就業創業致富和農村生活品質提升的產業。從那之後,新昌以旅遊為抓手,開始了大規模、成體系的鄉村「變形記」,引領了浙江全省的萬村景區化工作。
2020年8月9號晚上9點半,浙江衛視首創的文旅實踐節目《還有詩和遠方》正式開播。第一期的目的地就是新昌。酈波、張紹剛、尚雯婕、華少和胡海泉5位嘉賓當晚住宿的地方不在城裡的星級酒店,而選擇了下巖貝村的民宿——山中來信。
下巖貝村,新昌第一批旅遊特色試點村。這裡是穿巖十九峰、百裡丹霞的最佳觀景點。「光有自然景觀吸引不了遊客,當時村裡的環境、基礎設施、服務配套都跟不上。村民家裡的垃圾隨手扔,路邊、樹下瓶瓶罐罐扎堆。」村黨支部書記趙永汀回憶說,匱乏的旅遊配套設施,雜亂無序的違章建築,讓當地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的夢想難成現實。除了環境要改善,趙永汀還點出了用地指標緊張的關鍵問題,能夠向旅遊傾斜的用地指標捉襟見肘。
如何改變現狀?2017年,下巖貝村開展土地利用規劃、村莊規劃、鄉村旅遊規劃「三規合一」試點,以全域旅遊的理念,定位為「茗香小村」,大力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我們拆除了違章建築,拓寬村道,修繕庭院,埋設電線,整治茶園,並對地災隱患點上的10多戶村民進行搬遷。」趙永汀說,為了擺脫「千村一面」的現象,他們沒有選擇大拆大建,而是依據當地村莊的特色,以點狀供地的方式,布建農房,儘可能保留村莊的原生態。通過整治,下巖貝村54.3畝的土地潛力被激活,村內入口景觀小品、生態停車場、露營木棧道、觀景平臺等一系列公共配套設施相繼建成。
「整治之後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而且優化了村莊布局和村容村貌,為全域旅遊騰出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讓我們發展農家樂、民宿有了底氣。」 趙永汀說。
圖:下巖貝村露營營地
為了豐富遊客體驗,下巖貝村依託1300多畝連片茶園打造「茶鄉體驗遊」項目,建設茶園騎行綠道、茶園露營基地。星空露營、戶外瑜伽、篝火晚會、納涼看戲等一系列體驗活動被列入遊客行程單裡。有了體驗,如何讓遊客留下來?下巖貝村把重點瞄向民宿。
村民周百超是第一個在村裡發展農家樂民宿的人。隨著他回鄉開民宿,在城裡開店的妻子、大學畢業的女兒也紛紛回歸。外鄉人吳鑫鑫2017年在下巖貝村開起了第一家東眉悅居民宿。剛開業那會兒,他和母親兩人燒菜張羅。有客人來了,他會免費送他們去周邊玩,給他們拍照。「今年我重新考了駕照,買了輛17座的大車,接送方便。」吳鑫鑫的真誠和超出預期的民宿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國慶期間,東眉悅居二店生意也十分火爆。
趙永汀說,吳鑫鑫是下巖貝村民宿外來投資客的典型代表,也是民宿走向精品的引路人。他的新理念、新思路,帶動村裡一大批農家樂升級和精品民宿打造。
2019年12月18日,民宿著名品牌「藍蓮花開」與浙旅集團旗下浙江省古村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基金、東茗鄉村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在下巖貝村打造升級版民宿「山中來信」。民宿背靠澄潭茶廠的標準化廠房,左右擁抱綠油油的茶園,面朝左於江峽谷,12個精品客房都是全景落地式窗。內設無邊泳池、親子互動區、手工坊、多功能廳、餐廳、樊登書店、雲端咖啡館、茶空間等。
「我在各地開有10多家民宿,新昌這一家是開得最順利的,從選址到開業僅僅用時一年時間,這與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農村居民淳樸可愛的村風有莫大的關係。」藍蓮花開創始人段金虎在開業儀式上說。
下巖貝村的蛻變是新昌「百村成景」工程的一個縮影。三年多來,新昌縣強化黨建引領,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在農村全面開展以黨建星、富裕星、美麗星、和諧星、文明星和3A級景區村為主要內容的「五星達標、3A爭創」活動,落實智庫會商機制、過程精細管控機制、領導聯繫機制、月度督查機制、季度考評機制和招商選資機制等6項工作機制,有序推進了景區村莊創建。
如今,你可以在班竹村領略唐詩意境,在東鄭村可以盡收欽寸水庫美景,在元岙村可以深入研學旅遊,在棠村村體驗農耕樂趣,在後岱山村欣賞布袋木偶戲,在安山村領悟鄉村曬秋文化……截止目前,新昌已成功創建了165個省A級景區村莊,佔行政村總數的65.2%,其中3A級22個,補齊了全域旅遊的最後一塊短板。同時,新昌積極培育省級風情小鎮和精品旅遊線路,打造東茗鄉、鏡嶺鎮、沙溪鎮、回山鎮等四個旅遊特色風情小鎮,以及安山古道、潛溪綠道、霞客古道、鹽幫古道、黃金和道等五條精品主題遊線,將景區村莊連成線串成片。村莊景區化的過程中也湧現出通過攝影帶動整條產業鏈的悠見南山民宿、整村開發的尚詩堂民宿、鄉野生活主題的董村村「生田社」、從危舊老臺門搖身而變的屯外村「廿四間音樂公社」等通過民宿農家樂激活鄉村的典型案例。
「民宿農家樂是百村成景的重要抓手。」新昌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石春松介紹說,新昌民宿農家樂的發展經歷了數量上從無到有、分布上從點到面、消費上從百到千、管理上從散到聚、投資商從內到外的五大變化,成為撬動新昌鄉村旅遊的有力支點。
新昌縣創建景區村莊發展鄉村旅遊的經驗不僅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縣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還受邀到省委黨校為河北省村黨組織書記「萬人示範培訓」——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題培訓班學員傳經送寶。
百業增效 促進文旅融合
高水平全面小康,不僅要補短板,更要尋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從全省汙染監管重點縣到國家級生態縣,新昌用了10年時間;從浙江省次貧縣到全國百強縣,新昌用了11年時間。依靠科技創新的新昌,為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貢獻出了寶貴的「新昌模式」。
「新昌到了從主要依靠工業『一條腿走路』,到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與工業一起實現『兩條腿走路』的階段。」李寧表示,將旅遊業與各行業的融合,是推動新昌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新昌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國山水詩、山水畫的發祥地,也是浙東唐詩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華所在。
新昌人,骨子裡就有著文化自信。90年代初,有一位花甲老人在新昌一條崎嶇險峻的古水道上跋山涉水,伴隨著他的腳步,一條曾消失在歷史中的詩歌走廊也因此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那就是「浙東唐詩之路」。而那身影,便是在國內首次提出「唐詩之路」的竺嶽兵。他在研究中發現,清編《全唐詩》收錄的2000餘位唐代詩人中,有450多位詩人寫了有關天姥山的詩,數量超過1500首。
「近40年來,竺嶽兵老先生將一腔心血都付諸於『浙東唐詩之路』的研究上,連續出版了《浙東唐詩之路唐代詩人行跡考》《浙東唐詩之路》等10餘部研究著作,發表論文100多篇。由於有這樣紮實的基礎,以及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我縣在唐詩之路方面的有關研究和開發,可以說是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新昌縣首批文化名家、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詩之路研究會副秘書長徐躍龍說。
今年65歲的徐躍龍,是新昌白雲書院院長,2017年退休的他,卻始終未停歇挖掘新昌本地文化的腳步。通過梳理大量史料,他建構出新昌傳統文化體系,提出「天姥山文化」概念,推動新昌地方文史研究從零散走向系統。
學術研究和理論支撐成為新昌發展唐詩之路的底氣。「研究是為了更好的轉化。」 新昌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高雪軍說,「文旅的結合,就是要將詩中『夢遊地』,變為令遊客嚮往的『實景地』,將唐詩文化的挖掘和提煉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去,讓『詩』逐漸轉化為一種新的發展動能。」
於是,天姥唐詩宴、李夢白「詩路形象」、新昌十二時辰等文旅融合的新概念相繼發布。「越女天下白」、「千金散盡還復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等詩句成為了以茭白、豆腐、炸面等為原材料的美食新名稱,遊客在吃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唐詩文化。
2019年,浙江省發布實施《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規劃》,2020年又印發實施了《浙東唐詩之路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的目標、要求及路徑。2020年8月28日,新昌縣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正式發布「浙東唐詩之路」新昌天姥山旅遊區總體規劃。
未來的天姥山有什麼可看,可玩的?規劃以「詩畫風景·李白天姥」為主題定位,以資源環境為基礎,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通過「六大主導、三大專項」旅遊產品體系,打造4大爆點項目、10大引擎項目,構建「一帶五片、一環六線、雙核七星」的旅遊空間結構。天姥山旅遊區規劃的出爐,不僅意味著景區開啟了全新的發展模式,也讓這座詩中的山,走向了遊客,走向了大眾,成為了新昌文旅融合的新起點。
圖:詩路芳菲·夢遊天姥
有了規劃「總導演」,新昌將重心放在旅遊產業鏈的精準招商上。發布會現場,新昌縣副縣長胡玲萍就推介了荷塘鏡香·精品人文度假酒店項目、桃源仙境·高端養生度假酒店項目、詩路童趣·親子研學系列項目、天姥攬勝·全景觀光索道項目、天姥雲端·森林天空步道項目、石磁花溪·房車露營基地項目、逐夢星漢·安基星空營項目、詩路文化休閒綜合體項目等多種類型的天姥山招商項目,引發旅遊投資商關注。現場還進行了「百縣千碗.天姥唐詩宴」、文化主題酒店、特色民宿等項目籤約。
百業增效,不僅僅體現在文旅融合上。新昌還做深「文旅+工業」文章,圍繞達利絲綢世界旅遊景區、智能裝備小鎮、萬豐航空小鎮,開發民俗文化遊、航空體驗遊等產品;做深「文旅+鄉農」文章,利用高山臺地、有機農業等資源優勢,開發觀光旅遊、體驗旅遊、茶飲料等產品;做深「文旅+體育」文章,依託特色小鎮、流溪綠道等載體,開發巧英馬拉松比賽、唐詩之路越野賽、自行車休閒遊、房車旅遊等產品;做深「文旅+教育」文章,依託生態鄉村資源優勢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優勢,培育農事體驗教學、寫生創作、紅色旅遊和廉政基地等研學旅遊產品;做深「文旅+健康」產業,依託世豪中醫藥養生基地、馨馨養老家園等平臺,開發中醫藥旅遊、養生養老旅遊等產品……讓原有產業在疊加旅遊功能後增加附加值,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
「新昌之所以能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百業增效,增加產業附加值,主要是因為發展理念的更新。」胡玲萍向記者解釋說,新昌善於去掉行業門檻、割除行業藩籬、打破行業邊界,向全社會開放資源、開放市場、開放服務,讓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能夠參與旅遊業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旅遊業發展的社會機制和意識氛圍,「比如各個部門在相關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時,都會想到如何與全域旅遊相結合,如何融入景觀元素、休閒元素。」
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新昌充分發揮10家上市公司和12家新三板企業的資源優勢,做深產業融合,扶持旅遊發展。如新和成公司投資25億元,在大坪頭村建設梅溪湖民俗文化養生園;豐島集團發揮企業農業產業優勢,將景區村莊的荒山打造成為「百果園」,並與村內的農家樂、民宿形成一條產業鏈,拓寬景區村莊效益來源;萬豐航空小鎮、智能裝備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也有力促進了駐地及周邊村莊的旅遊配套設施完善。
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新昌湧現出水利工程茹洪砩這樣的抖音爆紅旅遊打卡點,建成具有通達、遊憩、運動、文化、教育等複合功能的公路驛站,擁有貼心管家式的「全域旅遊警務」,實現了城鎮景區化、鄉村景區化、道路景區化、田園景區化、河岸景區化、森林景區化,讓5A級景區城的打造成為現實。
百姓致富 實現共同富裕
「我們希望文旅融合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富民增收方面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李寧說,發展全域旅遊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共享發展。為此,新昌探索了多途徑的強村富民之路,其中激活閒置農房、創新多元經營、引導共建共享,成為百姓致富的三大秘笈。
「塵囂漸盡處,悠然見安山,安山村有多處閒置小院,靜待您的認購投資……」2018年9月9日,鏡嶺鎮安山村公布了「安山小院」招商推介計劃,為村裡15個農家小院找「主人」。「招商計劃一公布,我的電話就被打『爆』了,不少杭州、上海、寧波的投資客商前來詢問相關事宜。」村黨支部書記丁錦偉介紹說,很快,15個農家小院都找到了「主人」。
安山村依山而建,地形地貌猶如重慶,有「江南小重慶」之稱。村內古樹成林、間隔有亭,卵石鋪路、青板成道,泉井密布、溝渠縱橫。但早些年,「窮」是外界對於安山村的第一印象,偏遠的地理位置曾一度成為安山村消滅薄弱村的最大瓶頸。「很多人到我們村裡後說,你們村環境是好的,但只給自己看太可惜了,應該讓城裡人也來看看,享受享受。」丁錦偉回憶道。
想要發展鄉村旅遊,資金是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怎麼招商引資?拿什麼招商引資?安山村把主意打到了村裡的10多間閒置農房上。
「每個小院都有自己的故事,改造後的小院也可以有自己的特點,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丁錦偉告訴記者,院子有大有小,各不相同,比如位於一株古香榧樹下的小院,佔地面積170平方米,在保留原來的石頭牆體等基本風貌的基礎上,可以自由打造。每個院子租期20年,年租金2000元到10000元不等。有過民宿經營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租金可謂「白菜價」。丁錦偉解釋,他們看中的並不是短期的租金,而是小院成批得到規劃利用後形成的規模效應、集聚的休閒人氣。
為了使招商推介更具說服力,在鏡嶺鎮政府的推動下,安山村打造了一個「樣板房」——「安山小院一號」。小院位於村中央,原是一處泥牆老房,設計施工人員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基礎上做了一些「加法」:門口有了別致的小庭院,農舍一樓改造成了靜雅的茶室,二樓則是客房。此外,小院擁有廚房、衛生間等完善的配套設施。遊客入住後,可以以主人的身份獨享整個小院,感受安山村風土人情。「自助共享小院」還充分挖掘遊客的自助服務體驗,對完成垃圾分類、餐具清洗、設施歸位等任務的遊客給予房費優惠,並對住宿時間較長的遊客贈送不同天數的體驗券。
不僅是打造「安山小院」,安山村深度推進「企業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安山旅遊開發有限司,並開發經營了「安山泉」、六穀餜等旅遊產品,鼓勵茶葉炒制、六穀餜、夾蛋卷、搗麻餈、磨豆腐等小吃製作和木匠、石匠等傳統匠人到旅遊環線周邊開設情景作坊,並定期舉辦茶文化節、豆腐宴、白鶴誕、胡公廟會等特色節慶活動,推出安山自主品牌的伴手禮,推動安山旅遊產品市場化、常態化、品牌化。
值得一提的是,安山村還引進了「安山管家」概念。「管家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村裡的旅遊項目提出意見建議,監管項目施工的質量進度。」據丁錦偉介紹,「安山管家」還承擔著對「安山草堂」經營管理職責,不斷完善遊線範圍的綠化養護,還要對村內各業態服務項目負責,設計安山習茶小鋪場地設備的布置及維護、茶吧內環境的綠化及美化工作、茶吧工作人員的培訓等,協助做好茶吧經營。
以企業的管理理念改造農村、以企業的管理方式管理農村、以企業的經營模式經營農村發展中的安山村,不再固守粗放單一的農家樂模式,走出了內涵式、參與式的融合發展之路。2019年1—7月,安山村累計接待遊客8.3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30餘萬元。
通過激活閒置資源加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案例在新昌還有很多。近三年全縣累計激活閒置農房37.4萬平方米,吸引社會資本10.4億元,實施項目338個,每年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近8000萬元。
一張小小的玉米餅做出了大市場,外婆坑村玉米餅全年銷售額達500萬元;一碗炒年糕,三年累計開店超過360家,全產業鏈產值超5億元……新昌還通過發展特色小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圖:外婆坑村玉米餅(呂莎攝)
從2017年開始,新昌縣委縣政府每年專門安排財政資金1000萬元,以扶持「新昌炒年糕」,同時成立新昌炒年糕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新昌炒年糕行業協會,舉辦炒年糕技能大賽,並培訓了上千名炒年糕師傅,按照「統一培訓內容、統一註冊商標、統一製作工藝、統一經營標準、統一門店標準、統一原料標準」等「六統一」標準發展「新昌炒年糕」示範店。如今的新昌炒年糕,已經從養在深閨到揚名四海,先後榮獲「2017浙江省十大農家特色小吃」和「省農家樂金牌小吃」等稱號後,2018年,「新昌炒年糕」又榮登「最受歡迎的旅遊美食TOP10」榜單,成為大眾眼中的新晉網紅美食。
每年,新昌都會從專項資金中撥款對門店創建進行資金獎補,並提高對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縣外3A及以上景區等特定區域的開店補助標準,引導新昌炒年糕向長三角地區重點區域發展。「除了新昌炒年糕之外,我們還將以培訓形式傳承新昌其他十多種特色小吃製作技藝。」新昌縣農業農村局特色小吃發展中心主任丁錦霞說,比如民眾在外開店,他賣的不只是炒年糕這個單一品種,而是把新昌其他特色小吃、農特產品一併帶入。
2019年,新昌縣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低於20萬元、經營性收入低於6萬元的薄弱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14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新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98:1,小於浙江全省的2.01:1。
「新昌堅持走生態立縣、旅遊富民之路,大力實施『三百工程』,走出了一條科技強、產業興、生態好的發展新路,成為全省的先進典型,為浙江的文化旅遊發展也創造了新鮮經驗。」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褚子育表示,文化旅遊一定能成為繼「科技新昌」之後的又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