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高山有犀牛》,一部能讓人落淚的紀錄片!

2020-12-11 陌路唱驪歌

先看到震驚叔的一篇文章,講了一部紀錄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我專門的去看了紀錄片,是由柯藍出品,張天艾執導,紀錄片以雲南昭通一個山村七歲男孩小武為主角,他家住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山頂,他上學的小學位於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片中紀錄他和姐姐小超兩個人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步行兩個多小時,翻過兩座山,穿行於冰霜和霧海到半山的小學校上學。紀錄片傳達了人類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依舊向上的正能量,紀錄片通過寥寥幾句對白和無聲的跋涉卻展現著極強的堅韌和頑強。

在這個極端寒冷的地方,灰濛濛的視野,稀薄缺氧的空氣,到處都是冰霜冷霧,還有耳邊不停呼嘯而過的凜冽寒風……

在這個環境極端惡劣的地方,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4000米的雪山,姐弟倆每天都是頂著風雪寒冷,霧海冰山,跋山涉水的去往學校........

早上六點,天還是蒙蒙亮,姐弟倆就背著破舊的書包出門去學校,而學校的名字我覺得很適合這個地方,犀牛小學,犀牛有一種寓意,也就是「犀牛精神」,代表著一種韌性,一往無前,一心一意幹好一件事情,看準目標向前衝,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姐姐小超走在前面經常回頭看弟弟,小武走的落後,也會讓他走的快一點!

姐姐看見弟弟沒有把帽子戴上,回頭把帽子給弟弟戴著,生怕他冷到,圍巾也是讓弟弟帶著,自己的衣服袖子明顯短了一大截,手放進口袋裡都還是有一部分露在外面,我看到這裡心裡也是一暖,再苦在累,只要有關心你的人,心裡都是溫暖的!

姐姐的手也是凍的通紅髮腫,弟弟小武的手也生了凍瘡結了血痂,也沒有什麼東西能處理,能拿出處理傷口的東西也只能是從書包裡翻出的草稿紙。因為路途遙遠,姐弟為了不遲到,只能簡單的擦拭一下,就出發了........

圖片來自震驚叔

到處都是大霧寒風,除了肉眼可見的羊腸小道,山路崎嶇,枯草冰晶,一路上多的是看不見的沼澤和暗阱。看著一片像混沌的世界,遙遙無際的上學之路,感受著寒風刺骨,又想想這一路的酸楚,讓原本就飽受凍瘡疼痛的弟弟忍不住哭了起來。

姐姐看著哭了的弟弟,只能安慰,哭有什麼用了?

雖然條件艱苦惡劣,但是有姐姐給你遮風擋雨!

路中口渴了,姐弟倆就吃一口路邊的冰渣子。

弟弟還給姐姐說吃冰的感受!

還問了玩伴什麼時候到學校!

這一路上姐弟倆互相照顧互相陪伴,還不忘為彼此加油打氣。「哭有什麼用,前面就到了,快跑啊」

不知道重複利用了多少次的舊課本,一雙結了腫的通紅還要拿起筆的手,但是堅持不懈的精神,日子總是會好起來的!

放學回家.....

沒上學的時候就是幫著家裡做農活,餵豬餵雞放牛放羊都會做!

晚上會和爸爸一起烤火說著上學期間有趣的事情!偶爾也會和小夥伴小軍和小鳳憧憬著看不見的遠方!

圖片來自震驚叔

小軍說自己後面會去進城去打工!

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只有短短的30分鐘,沒有解說詞,語言上大量留白;沒有航拍,和無縫的背景音樂,有的就是呼嘯的寒風,白茫茫的世界,看上去簡單卻富有張力,是非常藝術化的直接電影敘事。

導演張天艾

2014年,在製作完成《南亞的故事》之後,張天艾把關注點放在了中國的鄉村。在做鄉村調研的時候,她看到了一張類似於現在「冰花男孩」的照片,剛好當時一家電視臺在策劃「上學路上」系列紀錄片,邀請到張天艾,她就報了這個選題。當時正值隆冬,攝製組就進山了。後來因為諸多原因,片子擱淺了 。2016年,柯藍邀張天艾做關於農村隨遷兒童的選題。她和柯藍提起這部片子,沒等張天艾說完,就說,這片子我要了。張天艾說,現在能讓大家看到影片,都是她的修為。

演員柯藍

就是在人民的名義中演陸亦可的柯藍。

這部紀錄片一面世,就引起了觀眾很大的反響,在多家平臺和媒體相繼播出和轉發。有網友說:好感動,好久沒看到這麼真實的紀錄片了。張天艾解釋道:是由於姐弟骨子裡的淳樸和本真,他們並不在乎攝像機的存在。

拍攝當中的張天艾

紀錄片播出後得到具體反響,很多網友都自發的向犀牛小學捐獻財物,後面張天艾得到犀牛小學老師的消息,給學生建造宿舍。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可這只是一部分學生,而一些家裡特別貧寒的,只能輟學打工,比如小軍,自己前面就說了要去打工。去年進城去學廚師,也不錯!能留下來上學的,也希望他們會因此更加努力的學習!珍惜學習機會!

片子真的寫實,看完心裡不免難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艱苦中長大的孩子,他們跨過冰山霧海,冰渣枯草,忍過寒冷孤獨,任由凜風呼嘯,卻為了心中的「犀牛」持之以恆。

日子苦澀,他們依舊能站在山的最頂端,看著雲彩藍天,滿懷期待的去幻想遠方。

只要有希望,只要你敢,只要你能忍住暫時的痛苦,總會有光芒指引你。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又何嘗不是寫給所有追夢者的一封信呢?

相關焦點

  • 張天艾執導《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獲國際紀錄片獎
    一直致力於發掘來自世界各地最高水平的紀錄片和紀錄片人的紐伯裡國際紀錄片節,今年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國際紀錄片導演、製作人。來自中國紀錄片導演張天艾的作品《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在此次電影節榮獲最佳紀錄短片獎。
  • 紀錄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穿越隆冬 暖春今日上映
    4月2日,由柯藍出品、張天艾執導掌鏡的公益紀錄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在騰訊、芒果tv、愛奇藝紀錄片頻道正式上映,這部紀錄了海拔近四千米高山上的幾個孩子求學之路的影片,終於打碎冰冷、穿越寒冬暖春上映孩子們穿越隆冬且行且堅韌《寒冷的高山有犀牛》以三十分鐘的時長,客觀展現了一個觀眾未曾熟悉的地域,和幾位在那裡生長的茁壯生命體。一個冰凌包裹的,「冰花姐弟」的現實成長環境,影片寥寥幾句對白和漫長無聲的跋涉都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震撼。
  • 張天艾《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寫給追夢者的信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這是近日上線,一部紀錄片的名字。關於這部影片觀眾首先感到好奇的是,片名。乍一聽很抽象,了解之後,原來很寫實。《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導演 張天艾記者:為什麼是這個名字?記者:犀牛為什麼在寒冷的高山上?導演:因為寒冷的高山上有犀牛村,犀牛小學。《寒冷的高山有犀牛》是紀錄片導演張天艾執導的一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住在雲南昭通高山上的姐弟倆人,在冰霜包裹的世界,穿越嚴寒上學的動人故事。該片由柯藍出品,在騰訊、愛奇藝、優酷、芒果TV全網上線。
  • 一部善待觀眾的歷史人文類紀錄片,豆瓣評分 9.5,令人感動落淚!
    一部善待觀眾的歷史人文類紀錄片,豆瓣評分 9.5,令人感動落淚!《玄奘之路》 紀錄片《玄奘之路》盡最大努力為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法師,為求了義的大乘佛法,他不顧朝廷的禁令偷渡玉門關,穿越雪山荒漠,前後歷經十九年時間,足跡遍布一百一十個國家。在異國他鄉他獲得了無上的尊榮與敬仰,卻仍不忘初衷,帶著包括《大般若經》和《瑜伽師地論》等佛陀和弟子們的經典返回祖國。一代高僧的弘法史,至今令人感動落淚。
  • 開播上熱搜、拍出電影質感,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 不要讓天使落淚 推薦再看這部紀錄片
    不要讓天使落淚 推薦再看這部紀錄片 原標題: 12月24日6時許,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楊文副主任醫師在正常診療中,遭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不幸去世。今日(30日),北京檢方依法對公安機關移送的孫文斌暴力殺害醫生案件進行審查起訴。
  • BBC頂級經典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專注親子閱讀和兒童心理 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好比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足不出戶也能去往世界各地。
  • 拍攝一部極限運動紀錄片,是想讓大家愛上古典樂
    「山不需要人來敬仰膜拜,也不會主動奪人性命,但它卻改變了我們對自我的認知,豐富了我們的想像力,磨練我們的意志,最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山的桀驁不馴。」好萊塢影星威廉·達福在紀錄片《高山》(Mountain)中念出這段旁白時,恐怕連最膽小的人也會變得血脈賁張。
  • TES紀錄片發布!Knight心酸語錄引人落淚,敗給DWG後369頂嘴BSYY
    Knight心酸語錄引人落淚,敗給DWG後369頂嘴BSYY不知不覺間,本賽季冬季轉會期也快要結束了,大家吃了這麼久的「瓜」,也總算要到成熟採摘的時刻,再也不用看著網上流言蜚語默默腦補,轉會的熱度終於要過去了,再將目光放在另外一邊,LPL官方紀錄片《來者何人》於今晚7點準時更新,而第7集的主角戰隊是TES,60分鐘的時長讓粉絲看個過癮。
  • 開播斬獲9.9高分 這部紀錄片走進七大洲探索奇妙動物故事
    或許,一部開播就獲得9.9高分評價的紀錄片能夠回答以上問題,那就是——《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近日,《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上線播出,在某評分網站上,有超過90%的網友給出了五星好評。這部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攝製,BBC美國臺、企鵝影視、德國電視二臺、法國電視臺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聯合製作呈現的自然紀錄片,再次讓全球的紀錄片愛好者們迎來了一場狂歡盛宴。
  • 紀錄片《在那高山上》觀後感
    《在那高山上》是一部記錄「國網陽光扶貧行動」——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者工作歷程的影片。通過紀錄6位建設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湖北脫貧攻堅戰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甚至生命的大愛之美,展示了國網一線扶貧同志的精神風貌。
  • 《中央車站》的導演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
    《中央車站》的導演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14-09-30 17:44 來源:澎湃新聞
  • 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重溫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你有沒有看過央視紀錄片《河西走廊》!當時我看到這部紀錄片時,對那極美的而蒼涼的場景,有過太多的震撼,太多的讚嘆,對那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有過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思索。現在又突然想起,再回過頭來回顧一下。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 「不生不死」之城裡的生命感悟,一部有靈魂的紀錄片
    因為極夜的原因,每年這裡都有幾個月要經歷漫長的黑夜,同時有60%的土地常期被冰川覆蓋,鮮少有生命的跡象。因為氣候惡劣,它成為了一個「不生不死」之城,在這座城市裡,出生以及死亡都是被禁止的,產婦臨產前以及病人和老人必須離開這裡,去挪威的其他地方療養和治療。所以每年在極夜期間,這裡常住人口不足800人。一個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為什麼還有人願意守在那裡?
  • 如何「烹飪」一部美食紀錄片
    一個故事的素材,甚至能達到30個T左右。50P會更加流暢,細節更細膩。在拍攝手法上,我們更多的運動鏡頭拍攝、更具儀式感的人物肖像拍攝、更有凝視感的美食肖像刻畫、超微延時拍攝、超高速拍攝動態瞬間等。」他舉例說:「比如日本人吃螃蟹,要把螃蟹處理的精緻到變態;而美國人吃螃蟹,則是只取其中幾塊肉,剩下的都不要,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最不忍割捨的膏和黃,多可惜啊。再比如,同樣是蛋與肉泥的結合,英國人用肉裹上蛋油炸,滋味不錯;而在武夷山區,家庭主婦能小心翼翼同時快速地把肉放到蛋黃的內部,這是多麼有趣的『乾坤顛倒』。」
  • 馬伊琍落淚,易烊千璽力推,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中國紀錄片!
    ,我真希望,中國搖滾樂也能有這樣的。7月,這部電影在FIRST青年電影展首映,獲得了豆瓣9.3分的高分,雖然現在稍有回落,依然有8.7分。這部電影,就是最近熱映的紀錄片——《棒!少年》。有網友甚至說,這是「2020年年度最佳紀錄片」。到底是怎麼樣的一部紀錄片,能得到網友們如此高的評價,還讓這麼多明星傾力推薦?
  • 《早餐中國》之後,又一部國產美食紀錄片讓人流口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美食紀錄片噴湧而發。各種體裁、各種食物、各種故事切入點。一打開就是滿屏色香味俱全的畫面,饞得人口水直流。一部美食紀錄片看完要胖上好幾斤,實在是幸福的煩惱。《舌尖上的中國》、《小海鮮》、《人生一串》、《早餐中國》、《宵夜江湖》。在這些知名美食紀錄片中,點點最愛《人生一串》。
  • 一部畫風清奇的紀錄片,豆瓣評分 9.3,網友:真的吊打國內小鮮肉
    一部畫風清奇的紀錄片,豆瓣評分 9.3,網友:真的吊打國內小鮮肉《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導演竹內亮,是個非常搞笑的大叔。迄今為止三部作品,都是用的御用演員阿部力。嚴格來講,這個作品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紀錄片,每一集看下來看似輕鬆愉悅,但細細思索也能看到社會上某種人群縮影。在不經意的鏡頭下,總有那麼一幕可以打動你,可以觸及你心底的柔軟。這兩天被這個紀錄片吸引,已經追到最新的一集。拍的真的很不錯。沒有假大空,也有沒有主旋律,導演是想拍在日本的中國人生活狀態,樸素寫實,卻可以小中見大,有些感動。影響最深的相撲選手蒼國來和最新的美麗媽媽協會。
  • 終於有一部國產紀錄片,拍出了中國人的食慾,拍出了深夜食堂!
    硬搬過來的日式小清新不接地氣,花式廣告植入讓人厭煩。我大天朝的深夜美食,怎麼能是泡麵呢!麻辣小龍蝦、火鍋、蒜蓉扇貝的顏面何在?終於有一部國產紀錄片,拍出了中國人的食慾,拍出了深夜食堂!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的深夜食堂,可以在露天小吃攤,可以在市井裡弄,熱氣騰騰,男男女女,擼著串喝著酒,日子過得美滋滋。
  • 全世界僅剩三頭,它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犀牛
    與動物園裡的犀牛相比,它們的生活待遇簡直是「總統級」的!坐擁專屬「豪宅」門口有荷槍實彈的保鏢然而對於犀牛,尤其是北方白犀牛來說,這裡是它們的出生地和噩夢之地。前不久,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公益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與SMG網際網路中心聯合攝製了《最後的犀牛》紀錄片。從這部片子裡,有東知道了很多關於犀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