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28日訊 記者昨從市農業委員會野保站了解到,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已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正式升為「國字號」溼地公園。據悉,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還將繼續建設,並明確了近期、中期和遠期建設目標。
鳳凰島退田還溼地20公頃
種植蘆葦、清理燒烤園等
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揚州城市新中心江廣融合地帶,總面積225公頃,是淮河入江和南水北調東線水道,也是揚州城市南北方向重要生態走廊。
野保站負責人曹兆陽介紹,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前身為鳳凰島生態旅遊區,從2002年開始,溼地公園作為一個生態旅遊區進行了多輪規劃,在每一次規劃設計中都把保護和恢復溼地資源作為重要內容加以強化。為恢復溼地原貌,公園聯合當地政府實施了植被恢復工程,包括退田還溼地面積20公頃,種植蘆葦22公頃,清理燒烤園、跑馬場等遊樂項目40餘處等。
溼地公園分為五大功能區
打造鷺類雁鴨類等棲息地
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
■生態保育區
面積119.5公頃,佔總面積的53.1%,主要包括聚鳳島、金灣河西北部分水域以及鳳凰河部分水域。該區為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重點保護和恢復的溼地區域,是公園內的天然生物種質庫,便於物種向四周擴散,也是科研監測的重點區域。除了必要的保護與管理活動外,嚴格控制人為活動。
建設目標:長江下遊與京杭大運河典型湖泊-平原溼地與以白鷺為代表的江蘇省重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努力建成為華東地區規模較大、數量較多的鷺類、雁鴨類等水禽棲息地。
■恢復重建區
面積約51.7公頃,主要包括蝙蝠湖及其周邊水域、芒稻島西北部、金灣河東南部,主要功能為維持公園內的溼地生態特徵、生物多樣性、水質淨化等生態功能;主要建設項目包括人工溼地恢復、水生植物恢復等。為保護該區域的溼地生態環境,該區域除恢復施工、保護與管理活動外,限制人為活動。
建設目標:恢復與保護水鳥棲息生境,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溼地生物景觀資源。
■科普宣教區
面積約22.2公頃,主要包括鳳凰河沿岸及近岸水域、刺蝟林、蜜蜂博物館等區域。該區作為溼地公園對外界展現溼地生態之美、人文繁盛之美,將有意識引導遊客進入該區,並以參與性強、互動性強的活動宣傳生態文明理念。
建設目標:成為理念前沿、設施先進、方式科學的創新自然教育、傳播溼地文化、示範生態文明的載體。
■合理利用區
面積約21.7公頃,主要包括金灣村農田及居住用地。該區主要是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溼地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分布的溼地區域,是營造溼地農耕文化、漁文化的主要區域,本區域允許遊客進行限制性的生態旅遊、科學觀察與探索,以及參與性農業、漁業等生產過程體驗。
建設目標:以溼地生態旅遊為主,充分展現溼地農業風光和人文風光,讓公園成為人們親近自然、感悟當地人文文化的場所,並成為綠色發展與生態農業的示範基地。
■管理服務區
面積9.9公頃,該區域主要包括現狀的溼地公園入口廣場及辦公場所,主要用於公園管理與遊客服務。
建設目標:建立便捷、人性化且充分採用現代生態科技與信息科技的服務場所,為溼地公園的綜合管理提供保障。
看看溼地公園都有哪些生物?
規劃實施鳥類和植物保護工程
生物多樣性是溼地公園的重要指標,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共記錄到維管植物22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種,為蓴菜;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種,為野菱;水生經濟作物(食用與景觀)有野茼蒿、水蔥、野慈姑、睡蓮、蓮等。
公園內記錄到魚類有36種,其中屬於種質資源的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記錄到野生陸生動物81種,其中兩棲類8種,爬行類10種,鳥類58種(林鳥39種,水鳥19種),獸類5種(刺蝟、黃鼬、草兔等)。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鳳凰島溼地公園規劃實施鳥類保護工程和植物保護工程。
■鳥類保護工程
規劃對溼地公園內的鳥類進行普遍保護的基礎上,對其中的珍稀瀕危鳥類進行重點招引和保護,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鳥類的生活習性,分別採用相應的保護措施,在溼地公園引種可首先考慮涉禽、遊禽和鳴禽。
■植物保護工程
對蓴菜進行保護,通過調查,獲取公園的分布地點,保護其棲息水體、水質與水文,充分保證種群的自然繁殖與擴張;條件適宜時,適當進行人工栽植。對野菱的保護,對其水分布水域進行保護,同時注意控制其他浮水植物之間的比例,尤其是控制空心蓮子草。
通訊員 郝奇林
記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