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又是暖冬,農民可不好過了!儘早做好這些準備減少損失!

2020-12-11 神鳥知訊視界

進入十月下旬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了,很多人開始準備購買過冬的棉衣。但是最近幾年天氣變化實在莫測,到底是買薄羽絨服還是厚棉衣?2017年很多人說今年又會像往常一樣是個暖冬,但是沒想到真正進入冬天以後,卻出奇的寒冷,很多人準備的過暖物資都不足以抵擋冬天的寒冷。那這暖冬寒冬到底是怎麼確定的呢?

剛剛進入十月中下旬內蒙和東北等地就開始下雪,華北黃淮等地更是直降4-6℃,2018年的冬天到底是冷是暖還有沒有個準信兒了?許多人對去年出現的寒冬還是心有餘悸,不過今年就大可放心了,因為去年那種寒冬現象根據氣象專家的預測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出現的概率基本為零。寒冬現象也叫作「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而拉尼娜的反相就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厄爾尼諾現象」也就是暖冬天氣,出現的概率卻有70%,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概率今天的冬天可以省下來點過冬費!

但是對於農民們來說,暖冬卻是一件讓他們發愁的事兒。

在河南的一個小村莊,我們見到了正在地裡幹活的李大爺,李大爺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民,雖然現在農民也是靠天吃飯。但是先進的科學手段,可以提早的預測天氣,可以讓李大爺這樣千千萬萬的農民提前得知天氣的變化,從而提早應對,這不李大爺就是看天氣預報說今年是暖冬,所以就來地裡瞧瞧。

天氣變暖農作物不是應該生長更快嗎,怎麼反而是個壞處了呢?李大爺為我們解答了疑惑:「天氣變暖的話,土壤裡的水分蒸發速度也會加大。」對於本就乾旱的北方冬天而言 ,水分蒸發無疑是致命,最好的情況就是能夠下一場大雪,把麥苗給蓋住,這樣既能保存住水分,雪水融化以後也能給饑渴了一冬的麥苗及時補充水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瑞雪兆豐年。

李大爺接著說:「天氣如果變暖,土壤裡的病蟲害就受益了,很多本來能在冬天凍死的蟲卵,就因為這一度兩度的溫差得以存活,開春以後就開始大量繁殖,影響麥苗的生長。」看來這因為暖冬更開心的不只是城市裡的人,還有這地下的害蟲們,真是不得不感慨,幾家歡喜幾哀愁啊!

其實不只是這些直接的影響,氣候專家也表示在北方地區,暖冬天氣過後,有非常大的機率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對正在快速成長期的冬小麥造成凍傷,影響收成。

看來這暖冬天氣,對農民來說真是百害無利,在這裡也提醒各位農民朋友們,在今年這樣的暖冬天氣裡,一定要及時的做好防護措施,保證土壤的水分充足,做好病蟲害的防護措施,及時的追加肥料,才能不受天氣的影響保證收成!

相關焦點

  • 怎樣辨別是冷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答案,農民要做好準備啦!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怎樣辨別是冷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答案,農民要做好準備啦!大家如果想知道明天的天氣,大部分是通過天氣預報就可以知道。並且現在天氣預報也是相當的準確。也有很多的預示,這也成為了專家告誡人們做好對農作物的預防。以防在突變的天氣中。導致農民們措手不及。從而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生活在南北的朋友們,對於冬天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聽說現在隨著天氣的變暖。南方人是越來越少見到雪的存在。北方確實不同的,因為北方下雪會比較早。而且下的雪也很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冬天比以往來的早一點的時候。
  • 氣象局發布今年是個暖冬,3類農民受影響最大,農民早準備
    這幾天我們國家氣象局已經明確的發布了信息,表明今年是一個暖冬,那麼這種天氣對於我們農民有一些什麼影響呢?農民早準備。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對三類農民影響最大:1.種植的農民如果是今年冬天比較暖和的話,那麼一些果樹發芽發育都會比以前要更早一點,比如以前在山東一些地方,休息時間比較長,都是到了正月二十或者是月底之後才開始真正幹農活。
  • 今冬是寒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確切答案,請農民朋友早做準備
    筆者老家山東的今年就遭受了比較嚴重的旱災,水利條件不好的地方玉米、花生基本絕產,即使水利條件比較好的地方也只是保下了部分產量。而冬季氣溫的高低對於北方冬小麥的生長具有重要影響。 對於暖冬最應該注意的就是北方種植小麥的農民,因為暖冬會對冬小麥的生長造成影響,暖冬會導致小麥個體偏旺,群體質量下降,另外還會導致小麥拔節提前,導致其抗低溫能力下降,一旦遇到低溫將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凍害
  • 今年冬天到底是冷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答案,農民要早做準備!
    專家已經給出了答案,農民早做準備才能不吃虧。 以前學過地理的朋友估計都聽過一個詞語,那就是拉尼娜現象,指的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它和厄爾尼諾現象是剛好相反的,一旦出現拉尼娜現象,也就意味著今年將是一個冷冬,而今年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機率特別高。而農民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冷冬來臨之前,該做什麼樣的準備才能保證明年的收成呢?
  • 不知道你感受到沒,農民做好預防,減少損失
    冬天,本身就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特別是北方,像東北地區的朋友,早就做好了充分準備,貯存好了充足的過冬食物。其實,今年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天氣非常冷,大家都說今年是六十多年來最冷的冬天,而根據天氣預報來看,今年冬天很有可能出現「拉尼娜現象」。
  •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聽聽專家過冬前的3個準備
    對於今天題主提出來的,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很多位於南方的小夥伴就比較清楚了,今年是暖冬,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了,及時已經不知不覺的來到了12月份,但是很多南方的小夥伴還穿著短袖,或者外搭一件薄的外套。大部分的地區只有早晚需要穿厚點,白天都還覺得挺熱的。
  • 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專家給出答案,早做準備不吃虧
    實際上,每年的這個時候,農民都非常的關心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寒冬,因為這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 到了年底,面對寒冷的氣候,農民要做好相關的準備才不吃虧,避免來年造成較大的損失。
  • 今年暖冬?咱們農民不能這樣想,防寒措施一定要做好!
    今年暖冬?咱們農民不能這樣想,防寒措施一定要做好!就在三五天之前,小編逛街的時候還能聽到很多人說,今年的冬天不怎麼冷,肯定是個暖冬,可以舒舒服服的過個冬天了。冬天對於生活在城市裡面的朋友來說是不用太過在意的,保暖設施的完善,能夠讓很多人度過一個舒適的冬季。可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冬季卻又有些過於漫長了。
  • 暖冬咋就不好呢?
    作為秋冬交替的重要節氣,立冬自然有許多相關農諺俗語,大多都是歷代農民通過立冬這一天天氣如何,來預測整個冬季,乃至來年春天天氣變化走勢的,就像「立冬晴,一冬凌」,是說立冬晴天,整個冬季就會很冷,冷冬出現的可能性大。除了反應冬天冷的外,也有表示冬天比較暖和出現暖冬的,比如,「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說得就是如此。
  • 小麥收成看冷冬還是暖冬?聽專家一說,網友:農民伯伯要早做準備
    小麥收成看冷冬還是暖冬?聽專家一說,網友:農民伯伯要早做準備。現在已經是來到了12月份,尤其是再有一個月就要來到新的一年了,現在很多農村的他們都開始進行做好了一定的年貨準備,畢竟像是現在的一個小麥,可以說也都是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呢,對於它的一個產量有了很多的影響。大家都會覺得今年也都是不知道會不會經常的下雪,比如說現在經常也都是會有變暖冬這個情況。
  • 最強冷空氣來了,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專家提醒農民早做準備
    很多農民都很關心。和農民的關心相比,還有一些人顯然對農村更加的「關心」。最近一則「甘肅瑪曲縣老師『格桑加』為貧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頻繁出現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裡。這則募捐信息其實是個老梗了,2年前就已經被公安機關闢謠過。
  • 2020是罕見的暖冬天氣,對農業生產會帶來哪些影響?農民早知早好
    農民早知早好,應早做準備根據國家氣象局發布的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地表平均氣溫經歷了兩次波動,總體呈上升趨勢,由於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凍圈消融加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這個問題日趨嚴峻,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的損害及威脅為世人公認,已成為不可迴避的社會重大問題。
  • 農民朋友早作準備!
    距離2008的拉尼娜現象已經過去了12年,上一次的拉尼娜現場給我國南方地區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失,而今年的拉尼娜現象正在形成,儘管目前還沒有權威的預測,但可想而知的是,今年的冬天,也許會非常的冷。如果說放在以前,冬天冷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現在在北方地區有很多的溫室大棚,裡面種著蔬菜,如果到時候氣溫驟降,那麼這些蔬菜作物也會受到影響,到時候減產,不僅農民朋友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菜價上漲,消費者也會跟著遭罪。
  • 科學家發出忠告,農民要做好準備!
    很多人可能還對2008年的拉尼娜心有餘悸,那個時候我國南方所遭受的災害,面臨的損失可是非常多了。到了冬天,我國很多城市都種植大棚蔬菜,如果氣溫突然驟降,那麼這些大棚中的農作物也會受到影響,養殖大戶們也會面臨著嚴重的經濟損失。
  • 石獅永寧邊防派出所為農場農民做好防寒抗凍準備
    了解到該情況後,3月9日,永寧邊防派出所的官兵帶著鐵鏟、鐵鍬,主動成立「護農小分隊」,來到果園幫助農場農民做好防寒抗凍準備,最大限度幫助果農減少經濟損失。  期間,官兵和農場農民一起為農田挖排水渠,用繩索對果蔬大棚進行初步加固,並對棚內鋼結構支架和遮陽膜進行修補、更換,加噴防鏽蝕塗料,使大棚整體更加穩固,確保了棚內植物能夠應對此次寒潮。
  • 如何減少果農的損失,避免果樹變死樹
    在所有的行業當中,最辛苦的無非農業,在農業所有的農民當中,最不好做的無非果農,果農收益雖然可觀,但是投入也大,而且種植風險也比較高,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果樹變死樹,那麼怎麼才能減少果農的損失,避免這種情況呢?
  • 大寒已過,天氣放晴,2019年暖冬無疑?專家:注意2、3月的倒春寒
    現在已經快要到臘月二十,距離春節也沒有幾天的時間,農民這個時候也開始忙碌起來了,主要就是忙著辦年貨和過年的一些事情。當然了,對於春節期間的天氣也是非常關注的,現在已經過了大寒,天氣也放晴了,大多數的地區這幾天的溫度都比較高,外出是非常舒適的。
  • 大寒已過,春節天氣如何,是「暖冬」嗎?專家:可能出現倒春寒
    現在已經是臘月中旬,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要過春節了,農民朋友非常的高興,畢竟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在外打工的遊子們也會陸陸續續的返回家鄉,和家人一起慶祝新年。在這個時候,大家除了盼著春節趕快到來之外,也比較關注春節期間的天氣狀況。
  • 臺當局暖冬農損補助太少 農民無感
    今年的暖冬氣候嚴重造成恆春半島的洋蔥大縮水、玉荷包不開花,臺「農委會」為替農友減輕農損負擔,特別祭出補助方案,但有農民無奈苦嘆「意思意思的補助,真的很無濟於事」;而經統計後發現,恆春半島的申請比例高達8、9成,有的甚至還比寒害嚴重。
  • 2018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寒露有哪些說法呢?
    自秋分後,相信各地農村都是一片秋意濃濃,部分地區秋分後皆是陰雨綿綿不間斷,我的家鄉就是這樣,秋風秋雨愁斷腸,可苦了農民百姓,眼看田裡金黃的稻穀被雨水斷了收穫的最佳時機。一季作物為何老天賞食,農民的不容易不單是汗與血,還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