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江蘇泰州某小區內,一名外賣員疑似將汽油澆到自己身上後點燃,附近的商戶發現情況以後,立即攜帶店裡的滅火器衝上前去施救。火被滅掉以後,外賣員從地上爬了起來,他拒絕去醫院接受治療,說:"我只想要回我的血汗錢"。目前,事件的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
都市的快節奏生活和手機網絡的高度發達,促生了外賣產業。每天數以百萬計的小哥們穿梭在各大城市的角落裡,匆匆忙忙,風裡來雨裡去,其艱辛程度,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雖然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外賣小哥月入過萬之類的新聞,但在現實中,能夠拿到這個薪酬的外賣員鳳毛麟角,說他們是用命在換錢也不為過。大多數的外賣員月收入在5000塊錢以下,這點用血汗換來的收入,還存在著被平臺剋扣的可能。
外賣員的工作流程比較簡單,不需要過多的腦力勞動,也不需要多高的學歷,只需要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入職,可以解決很多人經濟上的當務之急,讓人們在困難的時候有一點希望。對於學歷不高的農村青年來說,送外賣的收入要比去工地幹活高一點,工作模式和進工廠相比,相對更加自由一些,也有少部分高學歷的人,在暫時沒有找到好工作時,也有可能去送外賣作為過渡。
外賣員們和平臺沒有籤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基本上都是下載APP註冊審核通過後就開始接單。他們和平臺存在一些合約,但大多數的外賣騎手壓根就不知道合約的具體內容,不了解合約的性質。外賣員們也沒有基本的五險一金,只有意外險,買保險的錢,是從他們送單的收入裡邊扣掉的,也就是說是他們自己花錢買的,平臺方的用人成本,基本上可以約等於0。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們是無法自己通過起訴、仲裁等方式來維權的。請律師的外賣員就更少了,因為有的人可能連律師費都出不起,所以只能自認倒黴。或者是一些極端的方式引起輿論的關注,希望用這個方式給平臺方面施壓,拿到自己的勞動報酬。
不和外賣員們籤訂勞動合同,對於平臺有諸多好處。他們可以不購買基本的社保,不承擔外賣員們在送餐路上可能遇到的風險,所以可以肆無忌憚地壓榨外賣員們,也可以實行苛刻的罰款扣錢規定。但對於外賣員們來說,風險就太大了,因為客戶的一個差評,可能好幾天都白幹了,路上被別人撞了,只能自認倒黴,連基本的工傷賠償都不可能有。
外賣員們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對於不喜歡出門的御宅一族來說,外賣能夠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在年初疫情嚴重時,很多地方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大家不能出門,只能依靠外賣員們來獲得基本的生活物資,若是沒有他們,可能部分人連吃飯都會有問題。我們需要給外賣小哥們更多的尊重,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溫暖。
但是提高外賣員們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不能單純地靠消費者們的理解包容,否則無異於道德綁架,為什麼要讓消費者來承擔企業該承擔的責任呢?從本質上來說,還是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讓外賣平臺改良人員僱傭方式,實行更為人性化的績效考核標準,讓平臺和外賣員之間籤訂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合同,而不是單純的合作約定,讓平臺承擔外賣員在送餐路上可能遇到的風險。
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大家的社會分工不同而已。外賣員們只是想努力工作,爭取讓自己和家裡人活得更有尊嚴而已,不能將其視為無情的送餐機器,毫無底線地壓榨他們的剩餘價值。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