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索菲亞大教堂: 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2021-03-05 中國美術報雲課堂

《中國美術報》第198期 域外美術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堡,都是同一座偉大城市的名字。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式樣的建築先後佔據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顯出其神聖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樣性。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建築才逐漸改建成博物館,並成為土耳其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久以前,這一美輪美奐的建築又迎來了新的命運:聖索菲亞大教堂從7月24日起,以清真寺的身份重新向伊斯蘭教信眾開放,引起了全世界媒體和普通民眾的關注。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輝煌的裝飾 圖片:pinterest

為什麼這座現今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大教堂會迅速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因為它不僅僅是連接歐亞的節點,同樣也像是一個穿越時空的蟲洞,見證了壯闊的歐亞歷史。而更為重要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建築歷史中的一座裡程碑。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532年至537年期間,建造了君士坦丁堡基督教大教堂,作為東羅馬帝國的國家教堂,也就是現在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這座教堂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內部空間,也是最早使用完全懸掛式穹頂的教堂之一,被認為是拜佔庭式建築的縮影,改變了建築的歷史。兩位幾何學家、建築師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和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完成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設計。在1520年塞維亞主教堂竣工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基督教的世界中佔有獨特的地位,也是拜佔庭和東正教文明中最燦爛的藝術結晶。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的聖母壁畫 圖片:wikipedia

在奧斯曼帝國攻佔了君士坦丁堡後,並沒有摧毀這座建築,而是在拆除了基督教象徵的祭壇、聖像、洗禮堂和描繪聖經故事的彩色馬賽克後,添加了具有伊斯蘭教特色的壁畫和裝飾,以及四個宣禮塔和一個用來指引祈禱方向的壁龕(qibla)。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們為這座拜佔庭建築的恢宏和精美所深深折服,以至於此後很多建築都借鑑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樣式,比如土耳其現今的國家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以及蘇萊曼尼耶清真寺和奇力克阿里帕夏建築群等。聖索菲亞大教堂巨大的、似乎懸浮在空中的穹頂在歷史上引起了許多藝術史學家、建築師和數學家的興趣,因為穹頂的建成不僅僅是工程學的奇蹟,更包含了古代數學和幾何研究的成果。除了穹頂和內部空間,聖索菲亞大教堂還在繪畫和雕塑藝術、幾何造型、建築技術和材料應用方面展現出超越時代的奇蹟。從現今留存的基督教時期的馬賽克壁畫中,就能夠看出其裝飾的富麗堂皇和藝術氣息。大多數馬賽克壁畫完成於公元10世紀至12世紀,而它們中的大多數在1204年十字軍入侵後被運送到威尼斯。此外,聖索菲亞大教堂地板所採用的大理石、用砂和陶片混合而成的「羅馬混凝土」等材料,無不體現了古代建築師和工程師的智慧。

路易·哈格 聖索菲亞大教堂 石版畫 1852年 圖片:wikipedia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改頭換面,如今又從博物館成為清真寺。縱觀這樣一座跨越了1500年歷史的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不僅是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受害者,也在一次次戰火的洗禮中遭到破壞並屢次重建。現代研究者已經發現,與最初的建築相比,穹頂的曲率已經發生了不小的偏移。修復和保護歷史建築已成為現代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概念,對古建築的改造和再利用也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隨著世界很多地區對新建築和空間需求的不斷增加,無數已經存在的古建築——包括那些具有歷史和美學價值的世界遺產,仍然具有充分的潛力成為現代城鄉景觀,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0年出版40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40元/年

相關焦點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式樣的建築先後佔據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顯出其神聖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樣性。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式樣的建築先後佔據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顯出其神聖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樣性。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 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式樣的建築先後佔據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顯出其神聖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樣性。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古希臘、古羅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式樣的建築先後佔據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顯出其神聖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樣性。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 | 跨越時空的千年守望
    你或許對這個名字不甚熟悉,但你一定聽說過「聖索菲亞大教堂」。不是哈爾濱的那一座,而是遠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位於亞歐大陸交匯點上的那座「拜佔庭建築的最高傑作」。從大教堂到清真寺,從清真寺到博物館,再從博物館回到清真寺,教堂的定位一次次改變,地位卻恆久彌堅。我習慣了稱之為「聖索菲亞大教堂」,但其實在我看來,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千五百年來,它始終在那裡。
  • 聖索菲亞大教堂將被改成清真寺,絕美壁畫被遮,還能怎麼看到?
    土耳其是著名的旅遊國家,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時代的變遷也為其留下了不少建築藝術瑰寶。其中最享有盛譽的,當屬聖索菲亞大教堂了。早在公元532年,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聖索菲亞大教堂,直至公元537年建成。
  •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
    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32年採用傳統建築方法落成並保留至今,氣勢恢弘,精美絕倫,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佔庭式建築。1996年11月,該教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索菲亞大教堂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中央大街東側的透籠大街,是典型的拜佔庭式正教會, 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會堂,現在是中國保存最完全的拜佔庭式建築, 這個教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 1997年6
  • 建築史上的裡程碑-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來了解下,人類建築史上有著裡程碑意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說到教堂肯定跟宗教有關,那麼先和道誠君來了解下,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實質關係上是無關的,但是由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與猶太教有淵源,因此三個宗教形成了同一的起源,三個宗教都原生於中東地區。
  • 聖索菲亞大教堂:伊斯坦堡拜佔庭建築的代表
    聖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這兩個伊斯坦堡的地標建築距離非常近,聖索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相對,相隔不足一千米。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佔庭式建築的代表作,創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頂為中心的複雜拱券結構平衡體系。奧斯曼帝國時期,聖索菲亞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周圍矗起四座高塔——宣禮塔。由於地震和叛亂的燒毀,聖索非亞大教堂經歷過數次重修,外牆看上去飽經風霜。聖索非亞大教堂內部的大堂,舉架高聳,從二樓平臺俯瞰,寬敞明亮。這裡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教堂內部的壁畫雖然飽經滄桑,但掩蓋不住其往日的輝煌。
  • 拜佔庭建築藝術的最高峰,從基督教堂變為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佔庭時期規模最大的建築,建築面積7500平米,是拜佔庭建築藝術的最高代表,也是完整保存下來的,唯一的大型拜佔庭建築。他是查士丁尼皇帝於公元532年建成的,此前一場叛亂毀壞的城市,查士丁尼皇帝希望通過城市建設,重鑄國家形象與信心,聖索菲亞大教堂,就是城市重建工程中最重點的項目。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外觀,與羅馬萬神廟差不多,看上去並不是很出色。但進入教堂大廳後,感覺就大不一樣了,他令你目不暇接,眼光一陣驚奇讚嘆。
  •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
    世界上有三座聖索菲亞大教堂,個個精美絕倫。每一座都是教堂建築藝術的偉大典範,每一座都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
  • 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天空的鐵鏈懸繫著的奇蹟
    「教堂的穹頂看起來好像沒有基座,仿佛是靠一條金鍊懸掛在天堂上」位歷史學家在參觀大教堂之後,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座雄偉宏大結構精巧的建築,就是舉世聞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有人說,當你真正靠近聖索菲亞大教堂時,才會發現自己所有對它的想像是多麼地匱乏,而它所帶給你的震撼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 聖索菲亞大教堂拜佔庭建築的代表作
    聖索菲亞大教堂又譯聖索菲亞」在希臘語裡是神聖智慧的意思,聖智大教堂,意即神的智慧。它於公元4 1世紀的拜佔庭時期興建,地帶的拜佔庭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座矗立在伊斯坦堡中心共典建築,一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聖索菲亞大教堂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佔庭式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佔庭式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佔庭帝國的主教堂,此後被土耳其人佔領,改建成為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變身清真寺,正在全球引發一場​宗教大戰
    作者 | 方君翊 首發 | 思想潮一座千年教堂的變動,正全球引發一場宗教大戰。導火索,是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公元532年至537年間,在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命令之下,聖索菲亞大教堂拔地而起。其設計師,是希臘幾何學家米利都斯和特拉勒斯。彼時,我國正處於北魏與南朝交替之際,縱觀世界歷史,能像聖索非亞這樣,完整保留至此的歷史遺蹟,可稱得上寥若晨星。聖索菲亞大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拜佔庭式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蹟之一。
  • 聖索菲亞大教堂——既羅馬建築的特色,又有東方藝術的韻味!
    聖索菲亞大教堂始建於公元325年,由於地震和叛亂的燒毀,它經歷過數次重修,到公元6世紀時,已經非常破敗了。公元532年,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予以重建,他共投入了萬餘名工人、花費了32萬兩黃金、歷時5年才完成。聖索菲亞大教堂可以說是拜佔庭建築中最光輝的代表,是拜佔庭帝國極盛時代的紀念碑。
  • 再見,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博物館是世界著名建築,東正教的象徵,將其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公元532年,拜佔庭帝國(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公元537年建成,在漫長的中世紀,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
  • 拜佔庭藝術的獨特風格建築——聖索菲亞教堂
    拜佔庭藝術的獨特風格建築——聖索菲亞教堂聖索菲亞教堂是拜佔廷藝術的結晶,而拜佔廷藝術不是從聖索菲亞教堂啟始,拜佔廷藝術的歷史要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在羅馬帝國時期,由於地跨歐亞非廣袤的疆域,各地區基本上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佔主導地位。
  • 聖索菲亞大教堂,一聲嘆息
    這棟宏偉的粉色建築前面總有許多人,我計算著排隊的人數,想找一個人少的時候進去。在這半個月裡,我見過賣慄子的小販、吃冰淇淋的男子、自拍的女人、看噴泉的孩子、拿著LP的背包客、曬太陽的貓、溜達的狗……他們吸引我在建築外浪費掉許多時間。最終在將周遭的藍色清真寺、地毯博物館、地下水宮、考古博物館、託普卡帕宮等等都逛過之後,我感到進入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時機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