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廣州火車站 昔日曾是亂葬崗

2020-12-14 東方網

原標題:揭秘廣州火車站 昔日曾是亂葬崗

廣州第一鍾:2004年曾變成手錶

1974年的廣州火車站。圖片來源:《廣東新聞》

1974年12月17日,一家人在廣州火車站前合影留念。拍客梁婉冰供稿

80年代的廣州火車站廣場,可見疏導交通的綠島。資料圖片

1988年的廣州火車站,前方已經建起高架橋。圖片來源:《廣東新聞》

昔日上火車,常見這樣又拉又推又踹又託的情景。資料圖片

  建設一波三折1958年施工1974年啟用 曾選址梅花村、流花公園和德勝崗

  1974年4月10日,一座在當年老廣看來富麗堂皇的巨大蘇式建築,在羊城市郊流花地區拔地而起。這座建築就是廣州火車站,一座廣東乃至華南地區最重要的鐵路樞紐,40年前從一片亂葬崗中誕生,40年後又即將迎來自己的重生——四十不惑的廣州站,在兩年後將迎來歷史最大規模的改造。

  這座凝聚了廣州人集體記憶的老火車站,究竟走過怎麼樣的裡程?現在,請跟隨本報記者來探訪它曾經的孩提時代。

  文/記者張晨、杜萌

  三方案綜合 確定現選址

  當年選址流花公園,和現在地址很接近,但定在流花公園,對於鐵路運行不是很有利

  方案一:東山梅花村

  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廣州城市規劃發展回顧》一書記載,商量廣州火車站選址時,各路專家從眾多的選址方案中確定了三個備選方案。方案一是把車站由大沙頭搬到東山梅花村。但規劃部門認為,這樣還是距離市區較近,並無法有效緩解市內交通壓力。

  方案二:流花公園

  搬遷到現流花公園,以人民北路為車站的主出入口,如果車站建成,可以引一條鐵路線連接珠江大橋至佛山,一條鐵路線連到南站,一條線通北京,一條線通九龍。不過,這個方案亦有缺點:由於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城市逐步向東發展,而把廣州車站搬到城市西面,選址顯然不盡合理,鐵路運行也並不順利,鐵路部門也不完全同意此方案。

  方案三:下塘村西德勝崗

  搬至下塘村西德勝崗,以小北路、倉邊路為鐵路客流進入市中心區的主幹道。當時主持廣州市政府工作的領導卻認為此方案存在問題,新火車站搬到下塘,火車站建成後,城市中心區被壓得死死的,而且車站將來沒有擴展餘地。

  因此,綜合以上幾個方案,經鐵道部正式批准立項,最終選定流花地區(現廣州火車站地址)解放路以西一片亂葬崗作為廣州火車站新站址。

  矗立於郊區 當年好富麗

  平行站臺設計具前瞻性,免去上下車費力拖拉行李之苦

  如今廣州火車站及其站前廣場是廣州有名的專業市場聚集之地,人流密集程度非常大。可是,據一些老鐵路和老廣州回憶,建站之初的上世紀50年代到車站建成的上世紀70年代,廣州火車站所在的流花地區一直是人跡罕至的郊區地帶。

  據1983年進入廣州火車站,在廣州站工作已有30餘年的「老鐵路」湯家禮回憶:以前的流花橋一帶,在民國時期一度是國民黨反動派槍殺革命群眾的刑場,人跡罕至、氣氛肅殺,亂葬崗的稱呼才因此得名。

  但就在這一片亂葬崗上,廣州車站拔地而起。1958年到1959年,政府組織一萬多人參加新客運站和珠江大橋的修建工程。到1962年,新客站的站場和站前廣場的土石方大部分已經完工。但由於國民經濟的調整,新客站工程於當年停工。

  直到1967年,新客站工程終於被批准復工,但遲遲沒有開工。就這樣一直拖到1972年6月,新客站才開始第三輪建設。1974年,新的廣州火車站正式完工並投入運營。

  今年77歲的陳老伯是廣州某機關的退休幹部,1975年他和同事去武昌開會,第一次走進了廣州火車站。說起當年的感受,他用了四個字「富麗堂皇」來概括。一進入火車站,裡面既寬敞又明亮,地上鋪著光可鑑人的水磨石,讓人感覺像進了宮殿。

  在廣州火車站,陳老伯還第一次坐上了當時屬全國首例的自動扶梯。工作人員告訴他,扶梯是上海剛剛生產出來的。

  除了車站大樓富麗堂皇,火車站內與列車地板平行的站臺設計以現在的角度看來,也很具有前瞻性,免去了乘客上下車時,費力拖拉行李之苦。用現任廣州火車站客運車間副主任梁志衡的話說就是「極具人性化」;畢竟由於時代限制,人性化的等高站臺設計在當時的設計中實屬罕見,鳳毛麟角。要知道,比廣州火車站年輕九歲,建成於1985年的西安火車站,直到現在還不是等高站臺,乘客上下列車實在費力。

  往日無圍牆 常見「蹭車族」

  為防止坐「霸王車」,車站不得不派工作人員守在東西兩端

  由於車站地理位置處在當時的亂墳崗,火車站車道外面便是農田,也沒有圍牆和護欄,經常有人渾水摸魚,從旁邊混進車站上車。

  為了防止坐「霸王車」的情況頻繁發生,工作人員不得不經常守在車站的東西兩端,這可能算是車站的一個缺點了。

  此外,「老鐵路」湯家禮回憶:由於地處偏僻,廣州站在1974年建成時候,大約也僅有一條公交線路將車站與市區連接,交通十分不便,「一直到10年後的1984年,火車站旁邊才開始興建汽車客運站時,公交線路都還很少,只是汽車站建成以後,公交才慢慢多起來。」老湯說。

  但不管怎樣,新廣州站和站前廣場的建成,還是迅速改變了整個地區的面貌。把一片荒無人煙的刑場,建設成今天寬敞、明亮、整潔的廣場。如今,火車站交通四通八達,明朗大方的新建築群排列在廣場四周,一片生機煥發,欣欣向榮。

  「廣州站」:原是繁體字

  初來廣州的人,出站後抬頭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廣州站」三個遒勁有力的簡體中文大字,這三個字出自我國著名學者,曾任職中國科學院院長長達29年的郭沫若先生之手。

  當年建站之初,本來用的是繁體漢字,因為當時鐵路部門覺得繁體的「廣」字更加優美。但當消息傳到國家語委後,有人覺得事關重大,屬於政治問題。於是,國家語委下文給廣州市政府,文件中嚴厲地指出這種做法是復興繁體字,要求立即改用簡體字。

  然而,要重新安裝簡體字,會浪費至少30萬元。於是,廣州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處理小組。中大的曾憲通教授當時是小組成員之一,他回憶到:「調查組來到火車站之後,發現繁體的『廣州站』三個字確實已經做好,要拆掉重做確實有困難。」不過後來,調查組突然發現在火車站後面的側門上也掛有「廣州站」三個大字,簡體字書寫,一問是郭沫若寫的,於是工作人員立刻把郭沫若先生手書的三個大字換到了前面。

  廣州第一鍾:2004年曾變成手錶

  除了「廣州站」三個字之外,站房正面那座達到64平方米的大鐘也常令初來乍到的旅客印象深刻,它不僅是「廣州第一鍾」,也是中國鐵路車站大鐘之最。

  據湯家禮和梁志衡回憶,火車站建成之初一直到2004年左右,這個大鐘的錶盤一直是白色方形座鐘式樣。

  而在2004年,車站大鐘擺盤卻一度改頭換面,與以前的白色方形老鐘相比,新的大鐘雖然在大小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改用了藍色的鐘面,外形上還採用了與以前蘇式建築正方形大眾完全不同風格的橢圓形手錶樣式,指針也由原來的黑色改為銀白色。

  不少市民當時都驚訝:想不到新大鐘竟然變成一隻「手錶」了,感覺上比以前的老鍾更加時尚。但是,時尚歸時尚,橢圓形的鐘面似乎與廣州火車站整體的蘇式建築風格並不協調,因此,不少市民反映說橢圓形手錶鐘面並不美觀,後來應廣大群眾的意見,這座「廣州第一鍾」才又恢復到了之前的白底方形風格。

  此外,據負責定期維修保養大鐘的工作人員回憶,這座大鐘的運轉狀況一直良好,事實上由於大鐘因長時間的日曬雨淋讓「臉」變得很髒,那次工程的重點其實是在於給它「換臉」,只是很多市民想念原來的風格,才又重新變回了原來的錶盤。

  另外,廣州火車站大鐘其實也是站內50座「子鍾」的一座,在火車站的設備房裡藏著一座「母鍾」,它是一堆由二極體、三極體組成的集成電路。儘管「長」得不像鍾,但它卻操控著50座「子鍾」的運轉,保證每時每刻都以準確的時間顯示出來。

  施工波折重重

  1958年,施工人員開始進場;

  1962年,因國民經濟調整,火車站決定停建;

  1967年,經有關部門批准復工,但又因「文化大革命」幹擾未能開建;

  1971年,上級部門將該項目列為大中型項目,正式復工建設;

  1974年4月10日,廣州火車站建成投入使用。

  中心廣場:方便旅客進出集散

  記者查詢當年的一些文獻資料和論文得知,廣州火車站廣場主要根據人流組織設計,採用對稱車站主樓中軸線的短形平面廣場,東西長達410米,南北寬127米。這個規模從當時全國的情況來看,也算是名列前茅。

  最重要的中心廣場,其東西長100米,南北寬97米,面積共計18000平方米,主要為旅客進出站集散,接送旅客交通車輛停放,或者用於迎接貴賓、集會等。火車站站前廣場最初還設計了綠化帶:因為這樣的設計能極大地減少廣場大面積鋪設地磚引起的輻射熱反應,兩個綠化帶分別集散在廣場兩邊,各自寬30米、長97米,全部面積5800平方米。種植冠大葉闊的橡膠榕樹,用以達到遮陽降溫、調節廣場小氣候的效果,看來當時的設計都已將環保與舒適的理念融入其中,真可謂難得。

  機動三輪車和微型小汽車站布置在車站大樓西側,東西長105米,寬35米,面積3700平方米。該處接近旅客出口通道,旅客不需要穿越幹道和廣場就可以乘車出站。

  公用小汽車停車場被安排在廣場東面,這樣的安排直到今日也一直被沿用,既方便旅客,又可以減少車輛進出中心廣場的麻煩,足見設計者的智慧。

  廣場南部還規劃建設了一個近似半橢圓形交通綠島,東西長達110米,南北最寬處達40米,東西段圓弧彎道半徑15米,在環市路東段與解放北路交叉口處設置立體交叉,從而解決了東西與南北向兩條主要幹道相交問題。

  周邊建築: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據一些老廣州人回憶:廣州火車站及站前廣場所在地原來是丘陵坡地,自走馬崗由北向西南連綿一片,高低起伏,只有東南面地勢較為低洼。因此,廣場周邊的建築布局就基本採用因地制宜的辦法,避免大量開挖土方,節省了不少工程費用。比如,當時車站大樓首層地面與旅客出口通道屬於同一高度,而二樓樓面則與鐵路站臺地面平行,恐怕在當時也屬於絕無僅有的做法。另外,建築物為求得與廣場空間協調,一般都要求橫向布置。

  記者翻閱文獻還了解到,為了求得建築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廣州火車站廣場外圍的綠化則儘量利用已有的條件,配合建築布置。如東南面的越秀山,南邊的流花湖都是現有公園,具備一定的規模,樹木蔥翠,可以起到很好的借景作用。特別是東南面的越秀山麓,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南國風光,盡收眼底,與附近火車站簡潔大方的建築渾然一體。

  這種儘量利用南方優越自然條件組織廣場內外綠化系統的設計,不僅可以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同時也體現出南方獨特的自然與建築協調一致的風格。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揭秘廣州火車站 昔日曾是亂葬崗
    原標題:揭秘廣州火車站 昔日曾是亂葬崗 廣州第一鍾:2004年曾變成手錶1974資料圖片1988年的廣州火車站,前方已經建起高架橋。圖片來源:《廣東新聞》昔日上火車,常見這樣又拉又推又踹又託的情景。
  • 民間傳聞:亂葬崗
    嗯,不知道大家以前所在的村子或者曾經去過的村子有沒有那種就是專門有一塊地方裡面全部都是墳墓的(我說的不是公墓園地),暫且稱為亂葬崗,在我約莫8,9歲放假的時候去了我一個同學家裡玩,原本在她家玩得好好地後來,我那個同學說她突然想吃她太姥姥做的一種特別好吃的那種烙餅(額,我實在是不知道那個叫什麼名字,暫且稱為烙餅吧)被她這麼一說我也有些想吃了,因為我小時候是屬於那種只要聽見別人說某某東西特別好吃
  • 買了曾是亂葬崗的「陰宅樓盤」該怎麼辦?
    但是因為她不是本地人,不清楚這個樓盤位置的地理歷史,今日聽本地人說,這個地方還沒有建成新樓盤前,是一個「亂葬崗」,也就是說,曾經是聚集過很多墳墓的地方。墳場,亂葬崗等地方是亡靈居住的場所,陰氣當然是很重的,居住在陰氣重的地方,通常代表家人身體健康方面會經常亮紅燈。而且身邊也會經常受到是非小人的煩擾。
  • 《陳情令》:魏無羨與亂葬崗,本性善良的人都是被壞人催「熟」的
    魏無羨被扔進亂葬崗之後,修成了「鬼道」術法,從亂葬崗出來後,他又幫助仙門百家戰勝了作惡多端的溫若寒溫晁一族,為之前被欺凌的百家報了血海深仇。魏無羨和溫若寒,同樣都是修「陰功」,而為人卻大相逕庭,一個有情有意不計得失,一個卻是極其冷血,濫殺無辜。
  • 【驚悚】荔灣廣場原址是亂葬崗人稱「荔灣屍場」 揭秘荔灣廣場靈異...
    原標題:【驚悚】荔灣廣場原址是亂葬崗人稱「荔灣屍場」 揭秘荔灣廣場靈異事件   【西楚網綜合報導】荔灣廣場位於廣州市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下九路步行街的荔灣廣場擁有6層共14萬平方米的商場、7000多間商鋪及8幢共1600多套豪華住宅,總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集居住、珠寶首飾,飲食、購物、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商住群樓。
  • 「創作開運禮」魔道:亂葬崗無人能生還,魏無羨如何活下來的?
    魔道祖師:亂葬崗無人能生還,魏無羨如何活下來的?《魔道祖師》實在太虐,很多情節讓人想起來就心疼。其實魏無羨在亂葬崗度過的三個月更是讓人不敢想,進去前還是少年心性,出來後卻臉色蒼白若陰鬼,魏無羨到底經歷了什麼?
  • 《陳情令》劇中第一次亂葬崗圍剿的深意
    看過《陳情令》又看過原著以後,小編產生了一個疑問,就是編劇為什麼會安排第一次亂葬崗圍剿?當然在原著中是因為魏無羨在不夜天城誓師大會的時候沒有死,他被藍湛所救帶回了夷陵,才有了後來的仙門百家圍剿亂葬崗,最後魏無羨身死魂消!
  • 《陳情令》魏無羨死去的第三年,藍湛前往亂葬崗,睹物思人
    來不及稟告叔父,來不及告別兄長,甚至來不及向藍氏任何一個人提及,藍湛整整身上的白衣,用手正了正頭上的抹額,抓緊避塵,大踏步地向著亂葬崗的方向走去。三年的時間,沒有一點消息,他不知也不敢想,魏無羨是否還活在世間,是不是會躲在亂葬崗的某處角落,緊張地盼望著自己的到來。或者,他只是在沉睡,只是在等待一個契機,會和他再相逢。
  • 《陳情令》續三十九:魏無羨藍忘機打算重建夷陵亂葬崗
    昔日冷清,如一潭死水的雲深不知處,因著這些孩子的到來熱鬧起來了。這些孩子來自四面八方各個地方,而且沒有受過什麼訓練,並不懂什麼寢不言食不語,更不懂什麼不能大聲喧譁,不能疾行之類的藍氏家規。這天晚上,魏無羨和藍忘機商量,由於一下子湧出來這麼多孩子,雲深不知處的房子也不夠住了。
  • 魔道祖師:夷陵亂葬崗的三個月,魏無羨究竟經歷了什麼
    而失去金丹的魏無羨自己則因靈力全失而被溫晁一伙人抓住,投進了屍橫遍野的亂葬崗。按照眾人對亂葬崗的認識,那是一個有去無回的地方。溫家的人自前幾任家主就開始了對這個地方的探索,前後派了大批修士進入,卻都再也沒有回來。江湖中也不乏一些對自己實力頗為自信的成名修士,闖入亂葬崗冒險,也是同樣的命運。
  • 那些邪乎事兒(亂葬崗的老太太)
    聽大人們說解放前這地方就是個亂葬崗子。就是埋葬無人認領屍體的地方。因為這地方陰氣太重,有高人指點說建個廟可以壓住這裡的陰氣!建國後除四舊那陣兒把廟拆了,在這裡建起個小學。選擇在這裡建學校也是考慮小孩子陽氣足能壓住陰氣吧!反正這裡以前是廟應該差不了,我和同學們就在操場上玩耍時,就發現過一塊露出來的石碑。挖出來一看是建廟時施主捐款的功德碑!
  • 《仙劍奇俠傳1》攻略:仙劍1通關攻略亂葬崗
    仙劍奇俠傳1攻略,仙劍奇俠傳1通關攻略亂葬崗。穿過剛才的黑水鎮之後,就來到了現在的亂葬崗。亂葬崗除了一些孤魂野鬼外沒有到處跑的殭屍。從左下方開始走,走到左上方的將軍冢。
  • 魏無羨被溫晁扔下亂葬崗,夷陵老祖即將出世
    夷陵亂葬崗。天空中烏鴉橫飛,整個亂葬崗都是陰氣沉沉的。心狠手辣的溫晁最終還是將魏無羨扔下了亂葬崗。瞬間就沒了魏無羨的身影。另一邊趕來的藍忘機只撿到了魏無羨的鈴鐺,將它放進了自己的懷裡。然而,在亂葬崗地下,奄奄一息的魏無羨睜開了雙眼掙扎著,艱難地向前爬行。卻在這時,亂葬崗的怨氣齊齊的向他撲面而來,讓魏無羨痛苦萬分。魏無羨仿佛回到了過去,蓮花塢的快樂時光江厭離送美食,雲深不知處的夜晚與藍望機分享天子笑。
  • 魔道祖師:亂葬崗往事(八)
    「嬌嬌,魏無羨這個狗東西,如今被扔進亂葬崗,怕是連魂兒都得被撕碎咯!開不開心啊?」「開心,溫公子英明!」「走,回去,這地方晦氣,別嚇著我的嬌嬌。」溫晁一眾人的聲音越來越遠,藍忘機終於追到魏無羨,作抱著他的姿勢一路往下掉。雖然知道根本接不住他,但藍忘機終究還是心存幻想的,只是,最終魏無羨還是摔斷了幾根肋骨和一條腿。
  • 魔道祖師魏無羨的陳情怎麼來的 笛子是從亂葬崗制的嗎
    三月後魏無羨於亂葬崗歸來,以一支鬼笛「陳情」馭鬼,在射日之徵中,率眾屍向溫氏復仇。   有網友回答:「我記得是用他掉下亂葬崗的時候發現的那塊黑木做的誒。」   在亂葬崗時,魏無羨沒過多久就拿到了他的笛子,他自己也沒想到那玉石打磨以後竟然是這樣的。
  • 廣州火車站設計者學生:保留火車站很有意義
    火車站誕生一波三折  說到廣州火車站的建設過程,陸元鼎評價是「一波三折」。林克明也曾用「一番起落」來形容整個工程。據資料記載,廣州火車站前後共申報四次才獲批建站,從構想到落成,中間隔了整整19年。  1958年5月,廣州鐵路局再次申報獲批後立項興建。
  • 陳情令: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就像當年被丟入亂葬崗的魏無羨
    有時候抱怨有用,但有時候抱怨沒有用,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就像《陳情令》裡當年被丟入亂葬崗3個月的魏無羨。那3個月,可以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被丟進亂葬崗之前,魏無羨是一個恣意飛揚、明俊逼人的雲夢少年郎,是那麼愛笑、那麼愛鬧。
  • 廣州火車站將設5個反恐崗
    今年春運公安及武警派出防暴警車和警員進行安保。   梁文祥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玉瑜 通訊員/張慧 朱海靖)2015年春運將於2月4日啟動,但廣州火車站地區已提前進入春運工作狀態。27日,廣州火車站所在的越秀區春運指揮部辦公室發布2015年春運籌備情況時介紹,預計今年客流最高峰出現在年廿一至廿八期間,單日發送旅客量最高預計達18萬。
  • 魔道祖師:魔道中四大家族圍剿亂葬崗,是因為夷陵老祖是邪魔外道
    魔道祖師:魔道中四大家族圍剿亂葬崗,是因為夷陵老祖是邪魔外道看了原著《魔道祖師》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四大家族以所謂的正義圍剿亂葬崗,這些圍剿的人是正的正義還是欺凌呢?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魔道中四大家族圍剿亂葬崗,是因為夷陵老祖是邪魔外道,那麼魔道祖師四大家族圍剿亂葬崗,是正義還是欺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十個人欺負一人算欺凌,一百個人欺負一人也是,那麼一萬個人呢?是正義啊可是正邪好壞的評判標準,什麼時候變成了少數服從多數呢?
  • 陳情令:被拋入亂葬崗的魏嬰,身體產生變化,夷陵老祖出世!
    導讀:陳情令:被拋入亂葬崗的魏嬰,身體產生變化,夷陵老祖出世!(陳情令:夷陵老祖是怎麼煉成的?亂葬崗試煉場的開啟過程)《陳情令》熱度不減,肖戰一搏攜手來襲,這個夏天,我們親眼見證了黑馬的誕生。魏無羨回答開始修煉魔道的時間剛剖出金丹的魏無羨落入了溫晁手中,被百般折磨,生不如死,沒有了金丹的壓制,他體內的邪氣迅速佔領了身體的各個角落,而魏無羨也進入了假死狀態,以為魏無羨已死的溫晁等人,就把他拋入了亂葬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