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上海20路公交線路突然上了「熱搜」。原來,一群自稱公交迷的年輕人在車站舉辦了一場生日會,吃蛋糕、唱生日歌一樣不少,生日的主角卻是這條「爺爺輩」的公交線路。
20路公交已有111年歷史,是上海第一條公交線路。它的開通標誌著上海近代公共運輸的誕生。
據悉,今後,20路公交將升級成移動的「公交博物館」。車身內部將裝飾它百年變遷的老照片,展現上海的百年公交歷史。
具有111年歷史
20路公交延承1路公交線路
一說起20路公交的歷史,上海巴士第一公共運輸有限公司八車隊隊長王建青便滔滔不絕。
1908年3月5日,上海首條有軌電車線路1路公交開始營運,線路從靜安寺開至上海外灘。1928年,20路無軌電車開通,線路從中山公園到靜安寺。線路開通的新聞還上了當天的《申報》。查閱這張91年前的老報紙發現,在報紙第八版最右側,有一則原上海公共租界電車公司發布的通告,其中特意寫明線路:「愚園路駛行無軌電車,自靜安寺起點至極司非爾公園(1944年改稱中山公園)。」
1963年,南京東路上的有軌電車軌道被拆除,20路公交與1路公交合併,20路公交開始改走1路公交線路。就這樣,20路公交延承了1路公交的線路,因此才說20路公交有111年歷史。當時1—10路公交線路都是有軌電車,10路以後的才是無軌電車,所以1路與20路合併後,沿用了20路公交的線路名。
線路合併後,兩條線路的交匯處——靜安寺站,成了當時20路公交的中心調度點。王建青說,中心調度點不僅是職工交接班的場所,也是正常線路的運營緊密度調節點。更重要的是,20路靜安寺站還成了當時的調頭點。「如果對面車站人員聚集太多,中心調度站就可能讓反向車輛上的乘客全部下車,乘坐下一輛車。車輛調頭去對面載客,及時疏散乘客。」王建青說,當時只有調度員打鈴,司機才能發車。
111歲的20路公交,車型也幾經變化。最早,20路使用的是蘇式電車,9—10米的單機車,滿載50人左右;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用的是18米的鉸接式公交車,滿載時可達170人左右。
到了80年代中期,20路公交車高峰時期,每班車間隔僅30秒,18米長的鉸接式20路多達65部。翻閱巴士一公司保存的《上海巴士電車有限公司簡史》查到,1978年20路公交的行駛長度為7.52公裡,日均客流量為187329人次。
如今,20路公交車還是保留著人們熟悉的「小辮子」,車型則變為12米左右的單機車,但現在的車輛可以脫網行駛30多公裡。地鐵二號線開通後,分流了不少乘客,日均客流量約為1.3萬人次。雖然客流量大幅減少,但一些站點附近的上班族依然青睞這條線路,「現在乘坐公交車幾乎都有座位,一點兒也不擁擠,挺舒服的」。又因為20路公交線路不少站點是老上海的經典地標,大光明電影院、新世界百貨、市百一店……不少觀光族也願意乘坐20路感受老上海情懷。
目前,20路公交共有18個站點,其中80%的站點和線路都和100多年前初創時一樣。只有南京東路改為步行街後,20路公交的線路才改走九江路。
景觀位基本靠「搶」
隔著大玻璃欣賞南京路風景
「上海20路公交過生日」上熱搜後,引起一批公交迷的注意。80後上海人張淵源業餘研究上海電車歷史10餘年。他說,20路公交車是電車迷和遊客中最受歡迎的線路之一,「不管是百年前還是現在,20路公交線路都特別經典,沿途的地標獨具代表性」。
上世紀80年代,20路是上海最密集的公交線路之一。不少遊客來上海,點名要坐20路,那時候不僅南京路是景點,南京路上的20路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當時,最後一排景觀位是要靠「搶」的,隔著大大的玻璃可以直接欣賞南京路沿路的風景。
對於遊客來說,乘坐20路是種樂趣,但對行人來說卻多有不便。在搜集歷史照片時,張淵源發現幾組對比照。照片的拍攝對象都是南京路上的20路公交車,但拍攝時間卻分別是上世紀70、80和90年代。
上世紀60至70年代,大量外國消費品擁入上海,洋雜貨店日益增多,南京東路的商業進入興盛時期。在一張拍攝於70年代的黑白照片中,20路公交車只能在南京東路擁擠的人群中艱難穿行。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至上世紀90年代,只不過在80和90年代的照片中,道路兩邊設置了人行道圍欄。1999年,南京路步行街建成,才逐漸成為現在人們熟悉的樣子。「可以說,20路見證了十裡南京路的歷史變遷。」張淵源說。
除了南京東路步行街,乘坐20路公交車還能看到哪些風景?近日,記者從九江路乘車至中山公園終點站,體驗20路公交之旅。只需2元車費,就可以跨越長寧、靜安、黃浦三區。從繁華深處穿過海派經典,20路公交車沿路的地標建築、懷舊商號、人文館舍不勝枚舉,堪稱上海城市最精華部分。
在外灘起點站,還沒等司機上車,車上已零星坐了幾名乘客。天氣晴好,外灘沿線隨處是拍照的遊客。車開出幾分鐘便來到九江路上的人民大舞臺,這座著名的百年劇院門口貼著幾張大幅話劇海報。春日午後,陽光投射進車裡。行至人民廣場附近,車外行人明顯增多,車流也更密集。望向窗外,西藏中路上一片盛放的白玉蘭格外惹眼,不等看個仔細,20路又帶乘客領略大光明電影院的風採。
穿過南京路,20路經過人民廣場、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上海電視臺、靜安寺等地標。一路上,還見到泰興大樓、德義大樓等歷史建築,以及王家沙、功德林、第一食品等一批老字號。在駛過愚園路時,乘客能夠見到湧泉坊等新式裡弄。沿著窄小幽靜的萬航渡路,20路公交車最終在中山公園附近停下來。華東政法大學校門口,是20路公交車的另一個「港灣」。
張愛玲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
提到自己的公寓鄰近電車廠,描寫電車進廠的場景就像「回家」
運行至今111年,20路這條「10個上海人9個坐過」、串聯起城市精華的公交線路,自然也承載了上海人的共同記憶。
張愛玲可以說是對電車情有獨鍾,她的散文和小說中曾多次出現電車身影。在1943年發表的散文《公寓生活記趣》中,張愛玲寫道:「我喜歡聽市聲。比我較有詩意的人在枕上聽松濤,聽海嘯,我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有趣的是,在這篇文章中,她還提到自己的公寓就鄰近電車廠,電車進廠的場景就像「回家」:「一輛銜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著啞嗓子的鈴:克林,克賴,克賴,克賴!」經記者考證,這家電車廠就在當時的安南路南,經營著全市大部分電車線路。在「回家」的電車中,就曾有20路的身影。
40年前,隨著線路延長,20路與更多上海人產生了交集。聽說有人給20路過生日,一位乘客表示,她和母親兩代人都乘坐20路上下班。母親上世紀70年代在上海時裝公司上班,女兒則80年代在第一百貨商店附近上班。從九江路外灘起點站乘車,這條公交線路陪伴了這家人幾十年。
另一位乘客則回想起小時候去舅舅家就要從安西路站乘坐20路公交。他記得,那時20路「小辮子」電車有前後兩節車廂,中間連接處面對面有兩個弧形座,孩子們叫它「香蕉座位」。不過,坐「香蕉座位」要當心,一不小心可能會被甩出車外。
聊起過去,20路的司機師傅也有頗多感慨。安全員徐師傅記得,從前司機們駕駛的不是空調車,夏天開車曬得受不了,就蓋一塊毛巾在頭頂吸汗防曬。那時候,20路特別火爆,每天60多部車都不夠坐,司機特別有成就感。
如今,這輛依然留著「辮子」的20路公交車也吸引了不少小「粉絲」。一位在上海市實驗小學上學的小姑娘一路大聲唱著英文歌,說自己上學經常乘坐這班車。聽說20路過111歲生日,她驚訝地說:「原來公交車是個老爺爺啊!」
「20路公交車這樣的『辮子車』背後,是幾代人的特殊情懷。保留延續至今的公交文化,也是保留本土記憶的一種方式。」張淵源說,滬上有一群公交迷常自發搜集歷史資料,進行交流。每年11月15日是全國第一條無軌電車運營的紀念日,這一天也成了公交迷每年舉行例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不僅是上海的公交迷,現在還有不少國外的電車迷特意來上海旅遊,尋找20路等無軌電車的蹤跡。
在公交迷看來,20路這樣的公交線路已超越交通作用,成為上海歷史文化的標誌。「上海有地鐵博物館,有鐵路博物館,為什麼見證上海歷史的公交車卻沒有博物館呢?」記者從巴士第一公共運輸有限公司獲悉,不久的將來,一座移動的「博物館」將出現在20路公交車上,車身內部會出現一系列體現上海公交百年變遷的老照片。此外,每年重陽節、情人節等節日,20路還將變身「老人專車」「愛情專車」等,在原本公共運輸功能上附加更多文化、旅遊功能。
上海20路上行公交車
運行線路:中山公園站——九江路中山東一路站
運營時間:
起點站首末車時間:05:00-23:15
終點站首末車時間:05:00-23:30
手機訪問 上海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