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去曼谷的遊客,都會慕名去大皇宮。近年來,中國人到泰國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來過大王宮的人也很多,就連一些在泰國取景的國內電影,也會跳出來說「帶我去看王宮」。
大宮始建於1782年,距中國清朝乾隆年間已近。因為剛開始施工,泰國剛剛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皇室也是囊中羞澀,最後連磚頭都是從前朝大城府城的牆裡挖出來的,然後沿著湄南河運到工地。其後再經過皇室不斷拓建,才形成了泰國規模最大、面積超過21萬平方米的宮殿群。雖然不能與世界五大宮廷相比,但它在全球宮廷建築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並成為泰國人心中最自豪、最神聖的民族遺產。
自1782年王室遷都大皇宮以來,這裡已成為泰國的權力中心。而隨著泰國退出緬甸,其國力在東南亞地區逐漸增強,皇室家族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近現代時期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畢竟是唯一沒有被西方殖民的東南亞國家。
這一政治影響,加上宗教的統治策略,使大王宮在泰國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尊貴地位。儘管以後皇室遷居新宮,泰國從獨裁制度躍入君主立憲制,但大皇宮仍然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這和你去故宮有什麼不同呢?對於我們來說,參觀故宮,是感受我們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了解過去的一段歷史,最後還會好奇以前皇帝在宮中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子。
總之,它代表了一種對自己文化歷史的尊重。但是泰國遊客到大皇宮,他們的心理卻多了一層對國王和佛教的敬重。因此參觀大皇宮的規則其實一點也不少,如參觀時穿著得體,進入翡翠佛寺則要求更多。
這一隱秘的皇室勢力控制了泰國幾百年。因此,即使後來,國王再一次實際控制了泰國,也並未引起民眾的反抗。這位前國王當然是傑出的,他解決了許多問題,如經濟發展、社會貧困,深受泰國人民的喜愛。
一九二五年後,皇室遷居大皇宮,居住新宮;不久,泰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也失去了權力,但此後,大皇宮仍然是重要的行政機構。時至今日,這個金碧輝煌的宮廷,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地方,每天除了一些國家重事外,基本上都不在皇室成員面前。這是一座類似於故宮文化史的博物館,以供遊客參觀。
新國王一家當然也很有趣。前些年因為王妃的問題,讓吃瓜群眾看了一回現代版的宮廷喜劇。至於國王,或者因為年輕時留學國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德國,平時喜歡穿著頗具爭議的簡裝騎馬,看上去就像一個不老的拉風少年,不過這點卻讓德國人非常不滿!
因此,別說在大皇宮裡能碰見這個網紅國王,就是在杜斯特宮裡,也很少碰見國王的家人。只是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山區,想要碰見這個國王的機率要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