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

2020-12-14 人民網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的「辭退職工」是否指因違紀被辭退的職工?

  答:「辭退職工」既包括因違紀被企業辭退的職工,也包括國家和地方勞動法規規定的因其他原因予以辭退的職工。

  二、《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發生的爭議,職工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時是否需要提供企業發給的通知書?

  答:企業開除、除名職工應發給通知書,辭退職工應發給證明書。職工對此不服,申請仲裁,應提供該通知書或證明書。如遇特殊情況,職工無法得到此類通知書,也可提供其它形式的書面材料(如旁證、自述),仲裁委員會應酌情決定其可否作為受理案件的依據。

  三、《條例》第二條第(二)項中的「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答:這裡的「工資」是指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應統計在職工工資總額中的各種勞動報酬,包括標準工資、有規定標準的各種獎金、津貼和補貼。「保險」是指社會保險,包括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待業保險、養老保險和病假待遇、死亡喪葬撫恤等社會保障待遇。「福利」是指用人單位用於補助職工及其家屬和舉辦集體福利事業的費用,包括集體福利費、職工上下班交通補助費、探親路費、取暖補貼、生活困難補助費等,「培訓」是指職工在職期間(含轉崗)的職業技術培訓,包括在各類專業學校(職業技術學校、職工學校、技工學校、高等院校等)和各種職業技術訓練班、進修班的培訓及與其相關的培訓合同、培訓費用等「勞動保護」是指為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獲得適宜的勞動條件而採取的各項保護措施,包括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休假制度的規定,各項保障勞動安全與衛生的措施,女職工的勞動保護規定,未成年人的勞動保護規定等。

  四、《條例》第二條第(二)項中所說的「規定」,包括哪些內容?

  答:這裡所說的規定包括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

  五、《條例》第二條第(三)項規定的「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答:「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包括因執行、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六、《條例》第二條和第三條中「職工」的含義是什麼?

  答:「職工」是指按照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與企業確立勞動關係的勞動者。包括企業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及外籍員工等全體人員。

  七、《條例》第五條中所說的「共同理由」是指什麼?

  答:共同理由是指職工一方3人以上發生勞動爭議後,基於同一事實經過而且申請仲裁的理由相同。

  八、《條例》第十一條中的「期限」如何理解?

  答:《條例》第十一條中的「規定的期限」,就是指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當事人申請仲裁的時效。

  九、省、自治區、直轄市是否可以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答:省、自治區、直轄市是否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如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其受理範圍及職責,亦由當地人民政府規定。已經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應予保留。

  十、《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為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其中「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應如何理解?

  答: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是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業務管理機構,與同一級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合署辦公。

  十一、《條例》第十五條中的可以擔任仲裁員的「工會工作者」是指哪些對象?

  答:可以擔任仲裁員的「工會工作者」是指在各級地方工會、各行業工會內從事工會職能工作的人員。

  十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可以由1名仲裁員處理簡單勞動爭議案件,這是否與仲裁庭處理爭議的規定一致?

  答:《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仲裁庭由3名仲裁員組成。由於1名仲裁員處理勞動爭議在職責、權限、程序上與仲裁庭基本一致,因此,應理解為是仲裁庭的簡易形式,與仲裁庭處理爭議的規定是一致的。

  十三、自治州、盟、自治縣、旗設立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範圍如何確定?

  答:自治州、盟、自治縣、旗設立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範圍按《條例》第十七條的精神辦理。

  十四、《條例》第十八條中「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應如何理解?

  答:是指向職工發放工資的單位所在地。

  十五、《條例》第二十條中提到的死亡職工的代理人如何確定?

  答:死亡職工沒有法定代理人,因此接《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屬於由仲裁委員會為其指定代理人的範圍,應按照《民法通則》中有關「代理」的規定辦理。仲裁委員會受理涉及死亡職工利益的仲裁申請時,應當為死亡職工指定代理人。指定的代理人應為職工的利益關係人。

  十六、《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雙方可以自行和解。自行和解後,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案件如何處理?

  答:當事人雙方自行和解後,申請仲裁的當事人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出撤訴申請。仲裁委員會收到撤訴申請後,應制發仲裁決定書準予撤訴。

  十七、《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說明理由」用什麼形式?

  答:仲裁委員會對經審查不符合受理規定,決定不予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向申請仲裁的當事人發出不予受理通知書,通知書應寫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十八、對查無下落的當事人,如何送達仲裁文書?

  答: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需要送達的仲裁文書,受送達人查無下落的,可以採用公告的形式,公告中應確定視為送達的期限,逾期即視為送達。

  十九、在規定的辦案時間內,如遇特殊情況,致使勞動爭議案件無法繼續審2的,是否可以「中止」審理?

  答:仲裁庭在審理勞動爭議過程中,如遇有特殊情況(如向上級單位請示等待答覆、仲裁委員會之間委託調查、進行鑑定、當事人患病或因故不在本地而不能參加仲裁活動等不可抗力事由),致使勞動爭議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中止審理的理由和時間,經仲裁委員會批准後中止審理。規定的辦案時間應扣除中止時間後合併計算。

  二十、《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交納仲裁費,是否應理解為仲裁費全部由申請仲裁人承擔?

  答:《條例》第三十四條的意思是要求申請仲裁人按國家的有關規定交納仲裁費。根據規定,仲裁費分為受理費和處理費。受理費由申請仲裁人預交,處理費由雙方當事人預交。結案後,仲裁委員會根據案件處理結果,確定雙方當事人實際承擔的費用。

  二十一、《條例》第三十九條中「工人」包括哪些對象?

  答:包括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確立勞動關係的固定工人、合同制工人、臨時工人等。

  二十二、《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條例》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在受理爭議時如何掌握?

  答:1993年8月l日以後發生的勞動爭議,凡符合《條例》規定受理範圍的,且仲裁申請人又在規定的6個月申訴時效內提出申訴的,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並按《條例》的規定處理案件。1993年8月1日以前發生的勞動爭議,屬於《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受理範圍的,如果仲裁申請人在《暫行規定》規定的申訴時效內提出申訴,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並按《暫行規定》的程序處理,《暫行規定》沒有規定的,按《條例》規定的程序處理;如果仲裁申請人在超過《暫行規定》規定的申訴時效後提出申訴,仲裁委員會則不予受理。1993年8月1日前發生的勞動爭議,不屬於《暫行規定》規定的受理範圍,而屬於《條例》規定的受理範圍,只要當事人提出申訴不超過6個月的,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並按《條例》規定程序處理。

相關焦點

  •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二)延長工作時間(70-71)  (三)休假(72)  五、社會保險(73-81)  六、勞動爭議(82-90)  七、法律責任(91-92)  八、適用法律(93-1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已於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施行,現就勞動法在貫徹執行中遇到的若干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 為什麼勞動爭議案件企業敗訴率高達80%?
    勞動爭議的發生企業經常遇到的難題,近年呈持續上升的趨勢。根據裁判文書網,2019年全國勞動爭議裁判文書總量為190832份。全國仲裁機構共處理案件54萬多件,企業敗訴率高達80%以上,涉及企業補償賠償等支出約7000億元,因勞動合同問題,企業敗訴率則高達85%以上。
  • 勞動人事爭議23個問題解答
    (第43輯)答: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認為,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當事人對人事爭議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常見的五個勞動關係問題如何處理?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當下,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相關文件,不少企業響應號召延遲復工,員工可根據自身情況在家辦公。但不少勞動者還會有擔心與疑問,在遲延復工期間的一些勞動爭議問題則顯得尤為重要,匯總了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以供讀者參閱。
  • 勞動人事爭議23個問題解答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第43輯)答: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認為,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當事人對人事爭議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 追索勞動報酬糾紛處理流程是什麼?
    法妞網友諮詢:追索勞動報酬糾紛處理流程是什麼?而行政救濟途徑則以《勞動法》第八十八條;《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為依據,勞動者有權要求勞動保障部門處理。【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戴新進律師補充:2006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6]6號,以下簡稱「勞動爭議解釋二」),其中第三條規定了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中存在特定情況下的法律適用問題
  • 超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可建立勞動關係(上)
    3.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條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係,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也並沒有限定勞動者是生活在城市還是在農村。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有企業熱點法律問題處理指引
    應根據《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人社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人社廳明電[2020]5號)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支付員工工資。4、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企業安排員工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每月超過36小時,是否違法?不違法。
  • 關於德州大酒店與公司職工勞動爭議糾紛一案
    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關於德州大酒店是否支付劉樹英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間的基本生活費差額的問題。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基本生活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之前,應適用60日的仲裁申請期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之後,也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應當適用一般仲裁時效,勞動者的主張仍然要受到一年仲裁時效的限制,從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 這個已滿50歲的女員工與用人單位之間還算是勞動關係嗎?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7條規定是指依法享受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用工性質,本案中李某懷沒有享受養老保險或者領取退休金,不符合規定情形,應屬勞動關係,而不屬於勞務關係,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 退休返聘人員可以籤勞動合同嗎,有什麼法律規定?
    退休,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那麼,退休返聘人員可以籤勞動合同嗎,有什麼法律規定? 網友諮詢:單位要給新人籤合同,發現其中有一位已經退休了,但她的年齡並沒有到退休年齡線,是因為特殊工種退休的。
  • 以案釋法 | 已達法定退休年齡 與用工單位是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
    2019年11月25日,李明的妻子劉梅(化名)作為申請人,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李明與該公司存在勞動關係,該委以李明已享受退休待遇,申請人的仲裁請求不屬於勞動人事爭議處理範圍為由,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另查明,李明生前已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劉梅遂訴至一審法院。
  • 最高法出臺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以下簡稱《意見》),為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出十條具體措施。
  • 企業返聘退休人員合同、社保和財稅如何處理?
    法釋[2010]12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 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係處理。
  • 勞動爭議案件涉及的法律關係具有人身屬性,不適用協議管轄的有關規定
    勞動爭議案件涉及的法律關係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係,具有人身屬性,不適用協議管轄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20)最高法民轄24號原告:李繼東。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雙方籤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了爭議管轄法院為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該約定應認定為有效,故將本案移送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處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勞動合同具有公法性質和人身附屬性,不屬於法律規定可以由當事人約定選擇管轄法院的案件範疇,《勞動合同》中約定管轄條款無效。
  • 疫情防控期間這5種勞動關係如何處理?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春節假期延長假期間、延遲復工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被採取隔離措施期間工資待遇相關問題解答》4.受疫情影響的勞動關係如何處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人社廳發明電〔2020〕5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13修正)第四十一條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
    第一條 施行細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五條 的規定製定。  第二條 條例第一條所說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本條例所列舉憑證,是指在中國境內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國法律保護的憑證。  上述憑證無論在中國境內或者境外書立,均應依照條例規定貼花。
  • 普法貼:勞動用工應當知道的100個勞動爭議問題(1~50)
    《勞動合同法》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適用於哪些用人單位?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成立的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屬於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
  • 最高院司法解釋大全(1997年-2020年)
    2010年8月27日法釋[2010]12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9月13日法釋[2010]13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0年10月26日法釋[2010]14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