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或令美國這條河流乾涸 數百萬人將嚴重缺水!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海外網

原標題:氣候變化或令美國這條重要河流乾涸 數百萬人將嚴重缺水!

圖源:CNN

海外網2月22日電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美國重要河流科羅拉多河正處於即將乾涸的危險之中,預計數百萬依賴於這條河流的人將面臨「嚴重缺水」的風險。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1日報導,當地時間2月20日,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表示,科羅拉多河損失流量的一半以上都與氣溫升高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河流流域平均每變暖1.8華氏度(約為1攝氏度),其流量就減少近10%。在20世紀到21世紀初,該地區已經平均升溫約1.6華氏度(約為0.9攝氏度)。而目前,這條河流的流量與上個世紀相比已經減少了20%。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資深氣候科學家布拉德尤德爾(Brad Udall)表示,目前科羅拉多河的流量狀況不容樂觀,當它匯入加利福尼亞灣時,水流已減少為「涓涓細流」。

科學家們發現,這條河流的問題在它到達城市之前就已存在——全球變暖正在嚴重破壞滋養這條河的積雪。隨著氣溫升高,河流源頭地區積雪正在減少,這意味著從地面反射的能量更少,更多的熱量留在地面,從而導致更多的蒸發,更少的流量。

圖源:CNN

科羅拉多河發源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的落基山脈,蜿蜒穿過美國西南部,流入加利福尼亞灣,為沿岸的4000多萬人提供水源,並供給著沿岸城市的農業發展,為世界數百萬人提供了食物。這條重要河流每年支撐著大約1萬億美元(約合7萬億人民幣)的經濟活動。

據了解,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於河流流量的銳減,使得它的兩個主要水庫鮑威爾湖和米德湖水庫只能勉強蓄水一半。

這也加劇了科羅拉多河流經地區因水資源而引發的爭議。2019年,依賴於河流水源的7個州達成了一項新的協議,將在2026年之前分配好各州管理水資源的權利。

然而,這項最新研究的進行者、科學家克裡斯·米莉和克裡斯塔·a·鄧認為,拯救這條河的唯一途徑是解決問題的根源:氣候變化。並表示無論採取什麼措施,流量都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如果不遏制氣候變化,到本世紀中葉,科羅拉多河流量可能會減少19%至31%。

氣候學尤德爾也認為「科學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必須立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們現在有技術、政策和有利的經濟條件來實現溫室氣體減排,但我們缺少的是意志」。 (海外網/吳倩 實習編譯/鄭汶星)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將導致科羅拉多河乾涸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未來的幾十年科羅拉多河可供農業和人類使用的水量減少。
  • 劃不動的「貢多拉」:嚴重洪災剛過 水城威尼斯又嚴重缺水了
    毫無疑問,氣候變化是近一年來的高頻熱議話題,而義大利著名旅遊城市威尼斯,也成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據BBC新聞1月13日報導,不久前剛遭遇了半世紀以來最嚴重洪災的「水城」威尼斯,現在水位又急劇下降,內陸河道多處乾涸。
  • 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河流卻是這條「聖河」
    攝影師Giulio Di Sturco在他的《河流之殤》(Death of a River)系列作品中拍下了類似上述畫面的情景:一位女士腳踩由泥濘沙袋和垃圾堆砌而成的「橋梁」穿過恆河,照片展現著那條神聖之河備受環境惡化的折磨。
  •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 世界最大沙漠湖泊萎縮
    氣候變化對非洲危害更大過去幾十年裡,圖爾卡納西北部的降水量一直在減少,而且旱情正在逐步加劇,不少為附近居民和動物提供飲用水的河流也幾近乾涸。多數政治家、環保人士和學者口中的氣候變化,此刻正在這片非洲土地上真實地上演。
  • 雲南工程性缺水嚴重 規劃七大重點水利項目補短板
    雲南遭遇10年來最嚴重乾旱工程性缺水依然突出記者25日從雲南省水利廳獲悉,雲南「十四五」(2021//(資料圖)據了解——◎我省尚有92萬人飲水依靠水窖保障、136萬人依靠水窖輔助保障;◎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靠天吃飯,工程性缺水嚴重;◎極端氣候導致多年豐水的西南地區出現旱情,
  • 大湖紛紛乾涸 中國太湖藍藻爆發威脅200萬人飲水
    在因氣候變化而受到威脅的所有湖泊中,當屬那些封閉的內陸湖面臨的形勢最為緊迫。盆地內的水流入湖泊,而不是流向大江大海。這些內陸湖泊往往淺而鹹,並且對擾動十分敏感。想知道這些湖泊將遭何厄運,中亞地區逐漸消失的鹹海就是一個災難性的例子。鹹海消失的罪魁禍首是蘇聯為了農業灌溉而強行使上遊河流改道,剝奪了對鹹海至關重要的水源注入。
  • 美國將重新加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美國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的團隊1月16日說,拜登將在20日就職當天及就職10天內籤署一系列行政令,以應對新冠疫情、疫情所致的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問題和種族不平等危機。拜登團隊在一份簡報中說,拜登就職後將履行競選承諾,著手解決上述四項危機,不但要扭轉唐納·川普政府造成的最嚴重損害,「而且要開始推動國家前進」。這份簡報由即將出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羅恩·克萊因發給「即將就任的白宮高級官員」。美聯社評述,美國總統通常一就職就迅速籤署一系列行政令。簡報列舉了拜登將在就職10天內籤署的行政令。
  • 舌尖上的氣候變化:義大利或將進口義大利麵
    馬可·波羅無法想像,義大利將不得不進口義大利麵。因為氣候變化,義大利或將無法種植做這種麵食所必需的基礎原料:硬質小麥。「請立即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保護法國的文化,至少,讓我們的葡萄存活下去吧。」就在幾天前,多位法國著名的釀酒師給法國總統薩科齊寫了一封聯名公開信。
  •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美國冰川公園嚴重退縮(圖)
    美國冰川國家公園擁有超過4000平方公裡的冰川、森林、高山草地和湖泊,是70多種哺乳動物和260多種鳥類的棲息地。雄壯秀麗的風景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冰川國家公園贏得北美「大陸王冠」的聲譽。在過去的百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公園內冰川嚴重退縮。根據美國地質勘測局的研究,從1850年到1910年國家公園建立時,公園擁有150塊冰川,而到了2010年僅剩25塊。地質勘測專家預測,這座以冰川取名的國家公園將在10至20年內面臨沒有冰川的尷尬。沒有「水庫」冰川,將導致河流乾涸,環境溫度上升,高山草地退減,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森林樹種死亡。圖為8月7日拍攝的美國冰川國家公園。
  • 中國水問題:缺水與水質惡化
    從總體上看,我國更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國的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包括黃河和長江在內的幾條主要河流流經的區域。這些河流為中國大部分糧食生產提供了所需灌溉用水,還滿足了不斷增長的城市和工業用水需求。
  • 印度熱浪達到123華氏度,引發中暑,並發出缺水警告
    一場致命的熱浪導致印度北部氣溫超過120華氏度,引發中暑,並發出缺水警告。印度正經歷65年來第二次季風前乾旱。印度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為印度北部幾個州發布了嚴重熱浪紅色預警,這是最高預警級別。這意味著強熱浪可能持續兩天以上,總熱浪或強熱浪日數可能超過六天。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表示,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極有可能患上中暑和中暑,並建議對易受傷害的人進行極端護理。
  • 地球發出嚴厲警告,全球第五大瀑布突然乾涸,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近日俄媒報導稱,伊瓜蘇瀑布現在已經幾乎乾涸,根據往年數據顯示,原本該瀑布的流量每秒可以達到1500立方米,但是現在只剩下了280立方米,是自2006年以來首次發生這種情況。這個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境,有專家表示,這個全球第五大瀑布突然乾涸,是地球發出的嚴厲警告,全世界都應該加以警惕。
  • 阿根廷和巴西外長討論伊瓜蘇瀑布乾涸問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18日報導: 阿根廷外交部消息,阿外長費利佩·索拉與巴西外長埃內斯託·阿勞若討論了幾乎乾涸的伊瓜蘇瀑布的情況。瀑布在這個時期的流量一般為每秒1500立方米,而現在只有280立方米,令景觀徹底改變。這種現象自2006年以來從未出現過。巴西聖保羅州暴雨致至少25人死亡 AP PHOTO / SILVIA IZQUIERDO其原因之一,是位於巴西一側的伊瓜蘇河上的幾座大壩,它們關閉閘門進行發電和灌溉,從而改變了河流水文。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美洲的氣候、河流流向、地中海氣候)
    其中,西海岸的氣候均呈條帶狀分布(落基山脈的阻擋),自北向南依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河流從海拔高的地區,流向海拔低的地區;②等高線的凹凸:等高線凸出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遊;③幹流、支流。較粗較平直的是幹流,較細較彎曲的支流,河流由支流流向幹流;④海陸關係:河流從陸地流向海洋,不能從海洋流向陸地。其中,支流與幹流的夾角為銳角,銳角指向的方向,即為河流的流向(如果河谷為堅硬的巖石,則夾角受河谷的控制,該條規律不適用)。
  • 孟加拉灣:氣候變化致「氣候難民」激增
    如今,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當地人仍處於危險之中,政府要求他們再次搬遷。    自稱「氣候難民」的哈希姆說:「海水每天都在上升,我們失去了一切。氣候變化已經造成數萬人無家可歸。」據印度的賈達普大學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最近的報告估計,目前有500萬人居住在三角洲地區,到2050年,其中的100萬人將會淪為氣候變化難民。
  • 中國河流水汙染嚴重 汙染物排放量數倍於承載量
    全國城市河流汙染狀況調查  今年2月份,瑞安一名企業家發微博爆料,瑞安市仙降街道金光村水汙染相當嚴重,他願出20萬元請當地環保局長下河遊泳。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今半年時間過去了,河道治理的效果如何?  之前的照片顯示,這條河汙染嚴重,幾乎就是一個垃圾堆,一般人還真不敢下河去遊泳。
  • 死海可能2050年乾涸
    然而,水位每年平均下降大約1.2米,水面縮減超過三分之一,6500多個天坑散落各處,現實致使「死海將死」儼然成為一種預言。管理不善、過度開發、氣候變化、水源不足,諸多因素令前景堪憂。「氣候變化就在這兒,我們看到死海的水越來越少。」至於應對措施,用以擺脫死海所陷困境,她說,「如果沒有水源補充死海,我們看不到解決方案,這是問題癥結。」
  • 坐擁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卻為何總是缺水,不會修建水庫嗎?
    一、印度缺水有多恐怖?(一)每年因缺水奪走約20萬人的性命2018年,印度聯邦政府發布報告稱,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印度13億人口中有6億人面臨著缺水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就就有一個人沒水喝。每到缺水季節,河流乾旱,土地龜裂,莊稼旱死,就連流量跟長江差不多的恆河,也往往大幅度降低水位。
  •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這給植被的生長帶來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同時,牧草產量增加,農田適種範圍擴大,也有利於高原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 當然,也正是由於植被面積的擴大,青藏高原地區的碳匯水平也得以提升,反過來,它也可以緩解局部地區氣候變暖的趨勢。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因氣候變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朱立平認為。
  • 伊拉克幼發拉底河乾涸
    圖11 沼澤地裡一名拾葦人圖12 官員們說,如果伊拉克不嚴肅對待水短缺問題和數千年來錯誤的水務管理歷史,那麼情況將不會得到改善。駱駝走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在乾旱前的那幾年,這片土地披滿了植被,充盈著水份。